雖然選秀節目的策劃者總是以“制造快樂”為口號,模糊“制造明星”的焦點,但“快樂”是虛幻的借口,最終制造出能夠轉變為長期利潤的明星才是現實的目的。選秀三年,無數流星從電視屏幕上劃過。讓我們從他們的秀后成績來看看他們還能火多久?
李宇春
兩年來,她基本把短期人氣轉變成了長期生產力,與其說她是個歌手,不如說她就是一個沒有同類可比的偶像,甚至可以說任何活動只要她去,就不愁現場沒有粉絲;任何票選,只要把她的名字列入其中,就會引起刷票;她甚至什么都不用干,她的名字本身就是新聞。
之所以這樣,關鍵在于她培養了“玉米”這種忠誠度極高的粉絲產物。無論她唱什么、做什么,反正“李宇春”這三個字就會引起玉米反應。在最高調的時候,“玉米”這個詞乃至跟它相關的顏色、物件都一度變得讓人望而生畏。所幸現在這個群體已經低調很多,他們清楚地知道把熱愛化作購買力才是硬道理,玉米的消費力驚人,買任何跟偶像有關的東西都是一人十份地買,而且有組織、有紀律,動輒就是從上而下地發起活動。有這樣的鐵桿粉絲作為強大后盾,走什么音樂路線、要不要進軍影壇這些策略選擇不過是無關痛癢的細節了。
秀后成績:2006年首張個人專輯《皇后與夢想》銷量43萬張。
新聞曝光:李宇春相對而言較少有那種自我炒作痕跡明顯、極端不靠譜的八卦新聞,倒是每隔一段時間就有人跳出來對她展開莫名其妙地炮轟,一看就是想借此抬高自己的名氣。
走勢:人氣略有調整,但依然維持在高位。
馬天宇
2006年,唇紅齒白的馬天宇橫空出世,不知讓多少媽媽姐姐們驚為天人,連他大灑熱淚也成為令女粉絲心跳加速的興奮劑,唱歌跑調竟然都化作了粉絲口中的“可愛”。迅速取代了前年在《我型我秀》中同樣以“男色”成名的薛之謙、君君,成為花樣美男的標志性面孔。在沒有新的尤物型男生出現之前,他還可以憑著這一名號維持一段人氣。
其實,這一年來,馬天宇以一首《該死的溫柔》唱響各大排行榜,同時他還參加了北京電視臺《紅樓夢中人》的選秀競選“寶玉”,結果中途退出,實際上他看上去還比最后的三強靠譜些。當然,他還出了一張唱片,不過一個連自己都承認唱歌跑調跑得厲害的人,要朝歌手方面發展是不是勉強了點兒?何況現在路人都知道賣唱片不賺錢。寫真集熱賣倒是證明了“男色”的市場潛質,小馬同學實在應該趕緊找部青春偶像劇演演,只有青春偶像劇才是花樣美男最有用武之地的領域。
秀后成績:寫真集《宇你在一起》賣了3萬多冊。
新聞曝光:曝光率高于同期的《加油!好男兒》。
走勢:人氣跟2006年基本持平,如果能將“男色”轉變為一兩個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還有上升空間。
周筆暢
周筆暢也是走中性路線,而且公認的有實力,偏偏就是沒有話題,所以最后輸給了李宇春。選秀之后依然如此,大多數時候很低調,擺明了要走實力派路線。出了唱片,口碑不錯,演了電影,也很有來頭,但是,她總讓人有點想不出來怎么說她,也不會引起什么爭議。形象親切討人喜歡,唱功很好,但這些又沒有達到天王天后地位巋然不動的程度。也許她是這幾年來給人感覺變化最小的一位,也是最不像明星的一位——依然保持著很平民化的氣質。現在,她需要的是更多膾炙人口的金曲來鞏固地位。
秀后成績:出演電影《春田花花同學會》、《第601個電話》,推出個人專輯《誰動了我的琴弦》,號稱銷量60萬張。
新聞曝光:基本上沒有任何負面新聞,而且幾乎都和推出作品、參加活動有關,總體而言最近一年較為平淡。
走勢:雖然有所下降,但發展尚算平穩。
師洋
中國的選秀節目一直沒有真正出過一個像孔慶翔一般完全“反偶像”的另類明星,直到去年,師洋從天而降,毫無唱功、演出活似馬戲團表演的他,竟然一路過關斬將,逼得《我型我秀》不得不為他而設了一個人氣冠軍的獎項。應該說,他恰到好處的“裝瘋賣傻”娛樂了大眾,所以,在他紅極一時中,究竟有多少是觀眾出于獵奇或惡搞式的追捧,多少是他自身的魅力帶來的,很值得懷疑。
顯然,師洋本人過高地估計了自己的人氣,選秀結束后不久就血淚控訴幕后的上騰娛樂克扣工資、安排不力等等,直接跟一手捧紅他的經紀公司撕破了臉皮。賽后解約的選秀選手為數不少,但把關系鬧得這么僵的,師洋恐怕是第一個。同時,他又沒有找到足夠有實力的新東家,這一切都使他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尷尬局面,最終不得不低聲下氣地認錯。然而,半年沒有任何演藝工作,師洋幾乎完全從大眾視野中消失了。或者,他本來就虛高的人氣已經在解約事件中徹底透支了。事實上,對于這么一位風格奇特的選手來說,很容易在選秀節目中贏得一時的關注,但要成長為真正的明星,如何定位就是一個大問題。
秀后成績:無。
新聞曝光:一度因解約風波引人注目,但隨著解約陷入僵局、被雪藏、最終又不了了之,他已經成了明日黃花。
走勢:直線下滑,星光黯淡,短期內不見恢復元氣的可能。
張靚穎
作為最早脫離天娛的超女,她無疑也是跳槽最成功的一位。依靠華誼這家內地頗具實力的演藝公司,她獲得了比同期超女更多元的機會,華誼似乎總有辦法把她放在各種和公司有關的活動中。她也總能搭上影視的順風車,給《神雕俠侶》和《夜宴》唱主題曲,參與音樂劇《電影之歌》等等。
但是,她比李宇春、周筆暢更缺乏自己的招牌,以致于她盡管出現的場合多,但永遠像缺乏自己氣場的配角,唱主題歌是給電影電視劇做配角,紀念鄧麗君演唱會是給鄧麗君做配角。單憑幾個海豚音和對瑪麗亞·凱莉模仿得惟妙惟肖,要靠英文歌行走江湖,無異于癡人說夢。她的定位包裝過于模糊還可見諸于每次她亮相重大場合,她的穿著打扮幾乎完全看不出有經過打點的痕跡,怎么都不像大經紀公司力捧的歌手,紅地毯上的災難程度可與林嘉欣媲美。
秀后成績:發行個人專輯《TheOne》、《update》,據稱銷量超過40萬張。
新聞曝光:她也是非議多多的一位選秀明星,為了上海某報對她耍大牌的報道對簿公堂,又因為在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的吐字風波擔了很久的罵名,而她每次出席紅地毯的服裝都會被批評得體無完膚。
走勢:表現異常活躍,但因數次爭議事件導致人氣降低。
尚雯婕
2006年“超級女聲”的氣勢明顯不如2005年,好在出了個尚雯婕,讓湖南衛視和天娛公司仿佛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通過包裝這個灰姑娘的傳奇,多多少少拉升了節目的人氣。與其說選出了一位明星,不如說節目策劃者及時地制造了一個話題。這一年來尚雯婕的發展也表明,她和師洋一樣,對于電視選秀節目的特殊話題意義,似乎高過作為明星的發展潛質。
一說起她,人們最先想到的往往是她那被過分渲染的從白領到歌手的經歷,說草根精神也好,說夢想可貴也好,這些都不足以支撐一位明星。觀眾因為感動而投票,但他們會感動到買唱片嗎,就算買了第一張,這種感動能維持多久?也許正是因為定位上的困難,一年來她并沒有太多的演藝活動,給人的印象依舊是“選秀冠軍”而不是真正的歌手。和2005年的超女們相比,她在選秀后的商演和廣告代言也明顯少很多。而她顯然也不想就此玩票一把,對經紀公司安排不滿的她最近終于與天娛解約,跳到了華誼,算是找到了更有實力的東家。但是,從選秀明星到歌壇明星,她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秀后成績:發行單曲《夢之浮橋》,給美國電影《面紗》配唱主題歌。
新聞曝光:在2006年超女之中,她明顯是焦點所在。但隨著一夜成名童話色彩的消退,又沒有提供新的代表性作品,正逐漸失去關注。
走勢:因為沒有演藝方面的定位,所以更沒有實際表現,基本不算真正進入了娛樂圈,人氣下滑在所難免,簽約華誼是否能恢復人氣,有待觀察。
張含韻
2004年的“超級女聲”似乎只是一次熱身,聲勢遠不及來年浩大,這一年選出的三甲原本沒有激起多少反響。誰知身為季軍的張含韻在第二年異軍突起,風頭超過了冠軍安又琪,突如其來地紅了一回,她的氣質正好適合當年蒙牛產品的定位,由此當選為代言人,伴隨著蒙牛強大的廣告攻勢和2005年超女的熱火朝天,她的形象占據了全國各地的廣告牌,那句嗲聲嗲氣的“酸酸甜甜就是我”更是深入人心,超女主題歌《想唱就唱》也膾炙人口。但一則廣告的人氣能維持多久呢?這樣一番意外的走紅就像一個肥皂泡,隨著廣告代言人的更換,張含韻因本身缺乏真正的作品而人氣迅速下滑。
秀后成績:推出專輯《我很張含韻》、《青春無敵》,主演電視劇《浪擊天涯》。
新聞曝光:伴隨2005年“超級女聲”曝光率達到極致,如今似乎只有沒參加高考的消息還能引起一些關注了,不過看起來,明年她大概也沒空參加高考。
走勢:一度走紅,如今差不多已跌回原位。
何潔
在2005年的超女當中,何潔人氣雖然不是最高的,但勝在頗有親和力、風格也很鮮明。這一年來,代言、商演似乎不少(傳言某些代言是和李宇春捆綁),專輯也出了,電視劇也演了,但好像沒有哪一樣能讓她成為原來被看好的內地版李玟。她比剩下那些如今無聲無息的超女強的地方在于,她的舞臺風格和行事風格至少讓人們記住了她,不過也僅止于記住了她的笑臉,換句話說就是混了個臉熟。
秀后成績:發行專輯《發光體》,主演電視劇《美麗分貝》。
新聞曝光:何潔的負面新聞可是相當多,而且屢屢被炒作的疑云所包圍,諸如減肥過度導致機場暈倒、車禍、幾次給歌迷下跪等等事件幾乎都被批為炒作,在新聞爆點多多的同時也顯得疑點多多。
走勢:雖然很努力,也有不少表現,但基本仍處于依靠超女之名吃老本的階段。
責編/彭藝珂
E-mail:pengke42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