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先生是如何給兒女起名字的?欲回答這個問題,首先須交代姓氏問題。老舍先生既不姓“老”,也不姓“舍”,而姓“舒”?!袄仙帷敝皇歉赣H的筆名,他的原名叫舒慶春。
關(guān)于姓“老”還是姓“舒”還鬧出過笑話呢,這則趣事是聽母親親口講的:“我和你爸剛結(jié)婚不久就去了山東濟南,想在那里定居。到濟南找處房子住了下來。房東太太特別熱情,說話總是‘老太太’長‘老太太’短的,叫得我心里好別扭。我才20多歲,年紀(jì)輕輕的怎么就成‘老太太’了?后來才琢磨出道道來:既然先生叫‘老舍’,那夫人必定是‘老太太’了,人家并沒叫錯,后來經(jīng)我一番解釋后他們才改口叫‘舒太太’了?!?br/> 在起名字方面,父親一向是很隨意的。比如我大姐生了二女兒后請老爸給起個名字,老爸不假思索張口就說:“叫王小二吧,要不叫王石頭怎樣?”給一個都市小嬌娃起如此土得掉渣的名字,可把大家逗得樂翻了。在笑聲背后讓人感到他對給家里人起名字真的毫不重視,簡直就是信口胡謅。
老舍先生的第一個孩子,也就是我的大姐,因她出生在濟南,便很隨意地起了個“濟”字為名。因為當(dāng)初沒有漢字簡化,筆畫確實不少,的確夠難寫的,也夠繁的,難怪會招來不少非議,紛紛“聲討”父親名字起得不好,筆畫太多,難為孩子云云。有了前車之鑒,為了避免再招“二次聲討”,家父給第二個孩子——我的哥哥起名時干脆就叫“乙”,只有一筆,看誰有本事找出比這更簡單的字來?這回耳根子總算能清靜了。家里的老三名字叫“雨”?!坝辍弊值挠蓙硎沁@樣的:“當(dāng)年大旱,飲水每斷,忽得大雨,即以‘雨’名女?!逼鋵嵁?dāng)時家父欲名女為“亂”,后遭家母反對才罷。原來老三生于1937年8月,即剛發(fā)生“七七事變”,日軍全面侵華,國難臨頭,形勢大亂,故父親擬以“亂”名女,幸好沒叫“亂”,不然聽著就鬧心!家里的老四——就是“老閨女”的我,名為“立”。由來如下:老爸生于農(nóng)歷戊戌年臘月二十三,那一天恰是農(nóng)歷小年,又正好是二十四節(jié)氣的“立春”,按家譜排序父親應(yīng)是“慶”字輩,故家父名曰“慶春”,可我出生的那天也是“立春”,既然父親已經(jīng)搶占了“春”字,那我別無選擇只能用“立”字了。摘自《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