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形勢:男女性別比不斷攀升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出生性別比持續升高,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全國的出生性別比為108.5,1987年1%人口抽樣調查為110.9,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為111.3,1995年1%抽樣調查為115.6,到了2000年變為116.9。第五次人口普查顯示,到2030年11月1日,各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出生性別比,除西藏和新疆等個別自治區外,都高出正常范圍。20]O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數據顯示,我國出生嬰兒性別比是100:116.9,有的省份高達103:138。目前,我國男性比女性多出3700萬。其中,0~18歲男性多出1800萬。不難看出,20午后,中國將迎來“他”時代,屆時將約有3000多萬男人無妻婚配。
原因分析:重男輕女思想、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B超的普及和濫用
近期人口研討會上,中央黨校婦女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慧英認為,長期父權制下形成的重男輕女思想、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B超的普及和濫用,是導致我國出生性別比失衡的三大主要原因。
“目前我國社會保障體系還不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則更加滯后,養兒防老,這是一個客觀自然的現象。”河南社區教育中心主任梁軍說,如果老了以后有保障,就可以有效地抑制人的生育意愿,特別是生育男孩子的愿意。 與會者認為,表面上看,性別比失衡與我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有關系,但沒有必然的聯系。他們認為,導致出生比失衡的最直接的原因是B超技術的普及和濫用。目前,在許多地方,B超技術缺乏有效監管,助長了選擇性生育行為。
據海南省計生委調查,海南出生嬰兒男女比例失衡呈現三大特征:一是政策規定可生子女越少,夫婦們獲得生男孩的機會越小,他們想生一個男孩的意愿就越強烈;二是政策允許生育的數量越少的人口群體,生育男孩的意愿越強烈,出生嬰兒性別比就越高;三是社會地位、經濟收入高的人口群體,在對胎兒性別進行鑒定選擇時,用權力或金錢與生物學技術進行了交換,導致出生嬰兒性別比高。
陜西省人口戰略研究課題組發現,造成出生人口比例失調加劇的直接原因來自“二胎出生性別比高”,而這一現象如果不加以控制將會愈演愈烈。因為上世紀70年代以來形成的數百萬獨生子女群體將進入婚育高峰期,這些人按政策可以生育兩個孩子,形成政策性生育回潮,必然導致出生人口結構性的回升。
民間狀態掃描:財產不能給女兒、靠兒子養老、“殺”女胎太容易了
“我的財產,怎能由女婿繼承”
莊富50歲,開發公司董事長:我是從十幾歲就帶著兩只空空的拳頭出來打拼的,拼了三十多年,總算拼出了上千萬的家業,如今可以算得上是個“成功人士”了。不過成功的背后也有著許多外人所不知道的辛酸,至少我的肺就給生意場上的香煙給薰得像只煙囪管,我的肝也被筵席上的酒菜泡得像葷油桶。如今我并不缺錢了,也想提前享享清福了。可是我辛辛苦苦創下的那份產業,絕對不希望讓外人來繼承。
我非常喜歡我跟前妻生的女兒。人家不是說嘛,女兒是爸爸的貼心小棉襖。但是這件“小棉襖”遲早總得嫁人。女人嘛,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再貼心將來也不會給我生出個姓莊的小孫子來了!我要是把自己現有的兩個公司交給了她,也就等于白白地奉送給了女婿!女婿再好,也只是個“半子”,能和兒子比嗎?!
我也是我岳父的女婿。說難聽點,我的岳父死時,我一點兒也沒有傷心。甚至在看到自己的連襟抹眼淚時,還有點好笑。你們沒聽俗話說嘛,“哭丈人的女婿,如驢子放屁”,女婿能與丈人有什么感情啊?!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要兒子的想法越來越成為心上的一個頭等大事。為了要個兒子。我跟我的老婆離婚了。我不嫌她別的,只嫌她人老珠黃,生不出兒子來了。很快我就又找了個年輕的女人,結婚前我就跟她“約法三章”:能替我生個兒子,獎勵10萬;三年內不能替我生個兒子,我也貼她10萬,請她走人!呵呵,她總算沒辜負我的期望,結婚的第二年,就真的為我生了個大胖小子!
別以為我不懂法律,我也是沒有辦法啊。按現在的法律,夫妻婚前財產可以各歸各,可是婚后我給女兒的財產可算共有財產。洪七公的打狗棍還不能隨便外傳呢,我怎么能相信自己的女婿?他要是將來把我的女兒“腳蹬”,我豈不是死在陰間都要吐血!
像莊先生這樣的人,我們不敢說在現實生活中具體有多少,但是像他這樣持有類似觀點的人,在社會上絕不可能只是少數。第一個原因就是傳統文化的影響,中國是儒家道德為主的傳統文化,儒家道德一個很重要的特色就是重男輕女,男尊女卑,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另外還有家族觀念、宗教觀念,這一系列的問題。在老的觀念里男孩子可以傳宗接代,女孩子嫁出去就是潑出去的水,死了也是人家的鬼。財產給了女兒,左算右算總覺得“虧了”。
“捌門的后半生,只能靠門子來養老”
李力(50歲,農民):我老婆爭氣呢,想當年,頭一胎就給我生了個帶小雞雞的,我都樂呵死了!別說我思想陳舊,鄉下不比城里,新潮不起來啊!要知道,在農村里,除了洗鍋刷碗,沒一樣事不是重活。我要是不生個男娃,將來這個門戶誰能頂下來啊?再說,如今的農活雖然實現了半機械化。但還是離不刑兆抬耕耙之類的力氣活啊,就連開個手扶拖拉機,缺了男子漢,也發動不起來!鄉下“二哥”又不似城里的“大爺”,既沒有什么勞保,也沒有什么醫保,將來的養老送終,還不是全得靠兒子啊!
將來靠女兒養,對我們來說,太不現實!辛辛苦苦地把她們拉扯大了,她們就要出門去給人家當媳婦了,嫁到七里村也不知道,嫁到百里也不知道,就算嫁到了對門,她也有她的一家老小要照應啊!
我們村有個老漢,年輕時一連養了4個女兒,獨缺一個兒子。如今他的老伴死了。他又落得了個半身不遂,整天躺在床上哼唧、他的4個女兒雖然也有孝心,可是鞭子再長,也管不到隔山的老牛,只好輪流回來照顧他。一個個來倒是來了,不過就和點火一樣,立馬又得走。說來慘呢,那天,他的二女兒回來的時間長了點,家里的小外孫由于缺了人看管,居然掉到村口的茅池缸里淹死了,真是作孽啊……
我有個侄兒媳婦,連生了兩個男孩之后,又懷上了第三胎,經村婦聯頭頭的再三動員,想去結扎,我知道后把他們夫妻倆罵得狗血噴頭。我說,你們才生了兩個兒子,就以為進了保險庫啊?要是兩個兒子長大后全上了大學,或者全外出打工,哪個能來養你們的老啊?
在農村,由于生產力低下,絕大多數的家庭還是希望能養上一兩個兒子的。盡管他們也知道“女兒多,父母吃蘋果;兒子多,老人喝樂果(農藥)”的民謠,但在現實生活中,男性畢竟還是家里的頂梁柱。就算他們將來真有可能被逼得喝“樂果”,可是在妻子懷孕之時,心中始終還是在不停地念叨著“養兒防老,積谷防饑”的古諺,因為目前的社會現狀,決定了農村家庭對男子的依賴,而女子在這一方面的確有著不如男子的劣勢,所以農村人口男女比例的失調就顯得格外嚴重。
“千條‘關門計’,不敵——著‘跳墻法’”
鐘先(67歲,退休醫生):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表明,不僅農業人口中出生人口性別比較高,非農業人口的出生性別比也呈升高趨勢。一些省份不但二胎、多胎的性別比升高,一胎性別比也出現偏高的態勢,為了從源頭上終結“選擇性墮胎”現象,國家有關部門曾一再嚴令禁止各家醫院采用超聲波鑒別胎兒性別的做法,近年來,各地政府還紛紛出臺了相關的措施,開始用政策向只生一個女孩的家庭傾斜、在一些地方,凡是只生了一個女兒的農村夫妻,開始能享受定期生活補助或一次性獎勵。期望通過這些政策,解決日趨嚴重的“男多女少”問題。
不過,禁止也好,獎勵也罷,似乎都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就拿超聲波這一現代化的醫療設施來說,早已經普及到了全國各地的鄉鎮級衛生院、個體醫院,說句不客氣的話,那里的每一臺機器,都有可能成為無數女嬰的“殺手”。盡管國家一再明令禁止操作者們這么做,但是,規定如果缺乏有效的實施方法,永遠只能是貼在墻上的一紙空文。根本沒有什么約束力。要是真有奇效的話,我國哪還有可能出現116.9:100這樣讓人觸目驚心的數字?!據我所知,性別比的正常值應該是104:100。
我敢說,我國近若干年來出現的性別比嚴重失調,全是B超給“超”出來的!B超是個好東西,各種各樣醫生用肉眼看不出來的病,讓它一“超”,就全原型畢露了。不過,它也能“超”出孕婦肚子里的娃娃是“帶把”的,還是不“帶把”的,這就給很多一心想要男孩,又在計劃生育政策限制下十分無奈的父母們打開了方便之門。只要“超”出來懷的是女孩,就立刻“做”掉,方便得很!
在中國,最發達的不是高科技,而是關系網。誰家會在醫院里缺個熟人?就算不熟,朋友托朋友,也沒有辦不成的事。有關系“打通”后,把孕婦往那里帶,嘴上說是做“常規檢查”,暗骨子里是求他(她)把胎兒的腿襠給“超”一下。來了不認識的生人,白大褂們自然就會一本正經地搬出“國法”來教育對方;來了熟人,誰還當黑臉“老包”呢?不過他也不會明說,明說了會犯法。但是你我全是明白人,只要眉毛挑一挑、眼睛眨一眨,就全有數啦!國法的鋼刀再利,也不能枉殺無辜之人。法律也不能治醫生在孕婦面前挑挑眉毛、眨眨眼睛的罪吧!
再說,即使我不能直接告訴孕婦懷的是男是女,我也可以悄悄地轉告她的熟人啊。與人方便,自己方便,至少能落個順水人睛,何樂而不為?!這種事,又不是貪污受賄,就算被人告到法院,也難掏出真憑實據來起訴我啊。
中國的許多家長非要家里“留個根”的思想是根深蒂固的,為了實現這個愿望,他們會不惜一切代價尋找對策,而B超恰恰能讓他們只花最小的代價,就遂了最大的心愿。許多的醫生之所以會對孕婦“開后門”,是因為他們大都認為“人情大于國法”,甚至還認為自己是在為他人做了件“好事”!正因為他們在人情、面子、金錢的這道門檻上邁不過去,才在有意無意之中扼殺了不計其數的女嬰,給社會危機悄悄地埋下了重重的伏筆。
“如今‘殺’個女胎,如殺條魚樣方便”
關濤(30歲,醫院護士):這絕非危言聳聽,如今的人流手術,對許多醫院來說都是“小菜一碟”,像殺條魚一樣方便。不信你睜眼看看各種媒體和路頭廣告:“懷孕了不要怕,上某醫院來進行無痛人流吧。”
如今醫院做人流手術的這道門檻,也越降越低。醫生尊重你的“隱私權”,根本不問你是未婚先孕的,是結了婚暫時不想生的,還是在照過B超后,因為種種原因不想要那個孩子的,只要交錢就能做。我是在一家省城的大醫院工作的,在我們醫院,婦產科的人拿的獎金最讓人羨慕,隨便你哪天去看一看,想做人流的女性都是排著隊在那兒等預約。
我有時候也愛和手術醫生開玩笑:“今天你又‘殺掉’幾個人啦?”在法制社會,只有婦產科醫生“殺”人是從來不犯法的。別的科室的醫生都是救人拿“紅包”,只有婦產科是“殺”人拿“紅包”。據我所知,有不少農村來的孕婦,流掉的都是女嬰。我們也常在私下里替那些未能出世的小生命感到悲哀:只因為你們是女性,所以還在媽媽的肚子里,就被剝奪了生存的權利,這和被謀殺有什么區別?!
前不久,有對看似80后的夫妻吧,據說第一胎生了個女兒,小夫妻倆倒是不想再生了,說工作忙沒空帶,而且現在培養一個孩子代價高,有一個就行了。但雙方父母都不肯浪費生二胎指標,逼著他們再生,并且承諾生下后培養不用他們管,由兩邊父母協商處理。后來女方又懷孕了,在四個月時,男方父母找關系查出懷的是女孩,死活要讓她流掉以備再懷男孩。我給她做完流產手術后,她伏在男孩懷里哭了好長時間,一邊哭一邊鬧:自己的身體為什么自己作不到主?為什么生女孩不好?
現在各省雖然都有《禁止非法鑒定胎兒的性別和選擇性別終止妊娠行為的決定》,但是醫院并不是一個執法部門,只是一個自收自支的事業單位,其管理制度本來就存在著不少的漏洞,而要想彌補制度上的種種漏洞,絕非一份紅頭文件就可以令行禁止的。我國的醫院成千上萬,誰能真正從源頭上堵住B超對胎兒性別的鑒定?是院長?是醫務處?還是靠幾個警官來站崗放哨?我當然知道誰都會說得靠法律,但是法律要想控制得住這些具體的操作者,實在千難萬難。這個問題要想得到徹底解決,也遠非一朝一夕就能奏效。
B超是現代科學發展的產物,使用得好,能為百姓保平安健康;使用得不好,也會為社會的發展留下禍根。如今男比女多幾千萬,不必諱言,它就是罪魁禍首。如果政府再不采取最有力的措施將它管好了,后果不堪設想。
可能誘發的問題:婚配失當、人口拐賣、性行為錯亂
今年,某網站曾作過一個專項調查,約有20000個網友參與。被調查者對“由于出現男多女少,會引發許多社會問題,請問你最擔心的是什么”這個問題最為關注,50名的人擔心男性犯罪率上升,2B%的人擔心男性娶妻難,4%的人擔心男性不得不涉足許多需要女性從事的行業,10%的人擔心“老夫少妻”現象越來越多,8%的人擔心養老問題。
“男性犯罪率將會不斷地飚升”
正義之劍(36歲,律師):現在說男多女少會引起多少社會問題可能為時尚早,但這是我們大家都能預見到的一個突出問題,3700萬光棍將會給社會帶來嚴重威脅,男性犯罪率將會不斷飚升。
可以想象,這3700萬光棍最終將逐步向最底層的人群沉淀,向弱勢人群集聚。在城市,將集中到無房、無工作、無學歷、無技術、無良好家庭背景的弱勢人群中。城市將出現一群沒有家庭約束、沒有穩定收入來源卻有著沉重養老負擔(一個光棍獨子也必須養活兩個老人)的光棍盲流。在農村,這些光棍群體將逐步向邊遠的山區和貧窮的農村集中,大批光棍村的出現似乎無法避免。
可以推測,對解決了溫飽危機的未來中國人而言,結婚的需求高干一切,在相當于一個中等國家男子總量的3700萬中青年光棍旺盛的結婚csITaVaX2msJUz0rF+iEJQ==需求下,如果社會監控不力,將可能出現大量的拐賣婦女、強迫賣淫等犯罪行為,這勢必極大地危害整個社會的安定與和諧。
“對社會帶來一系列負面影響”
中國社科院學術委員、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田雪原認為性別失衡會給社會帶來一系列負面影響:
一、婚姻性別擠壓問題。如果畸高的出生性別比不能得到有效遏制,男性過剩的婚姻擠壓會越來越嚴重,除了光棍增多,老夫少妻現象也將越演越烈。
二、對家庭和社會的沖擊問題。如果出生性別比升高得不到糾正,便會更多滋生一些不道德和丑惡社會現象,家庭和社會不穩定風險系數增大。
三、就業性別擠壓問題。人是生產者和消費者的統一,嬰兒出生性別比升高并帶動勞動年齡人口性別比升高,對生產、交換、分配、消費將產生某些影響,男性勞動就業將變得更為困難,未來一二十年男性勞動力過剩和“就業性別擠壓”將比較嚴重。
四、養老結構問題。如果目前出生性別比升高得不到糾正,40午后,老年性別比必將提高,這又帶來了養老保障結構問題。
專家建議:多種手段預防、提倡“招贅婚姻”
為遏制出生人口性別比升高的勢頭,國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頒布了《人口與計劃生育法》、《關于禁止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鑒定和選擇性別的人工終止妊娠的規定》等法律法規,啟動了“關愛女孩行動”,倡導男女平等,綜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的現象。
要充分認識到出生性別比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人口專家、學者認為,解決出生性別比失衡問題,必須創新思路,運用多種手段對性別歧視問題進行預防,監督;在全社會開展性別教育,樹立性別平等的觀念;進一步完善計劃生育政策;積極引導改變傳統的“女隨男”的婚居模式,使婚居模式實現多樣化。中央黨校社會學副教授林梅認為,“招贅婚姻”在從男性單系繼承制(姓氏、財產)和男性單系撫養制(家庭養老)等方面觸動了父權制的根本。從而為解決出生性別比偏高的問題,從根本上促進男女兩性平等,提供了一條有效的途徑。
據了解,多位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在分組審議刑法修正案(五)草案時建議,盡快對刑法有關條款作出修改。目前:上學界對刑法有關條款修改意見傾向于兩點:第一,明確規定懲處實施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鑒定和選擇性別的人工終止妊娠等違法行為;第二,明確不論是否具有執業醫生資格,只要是違反了相關法律,都可以成為犯罪的主體,專家還特別提出建議,新的條款要有前瞻性。因為現在已經有分離X、Y染色體的技術。如果這種技術被用于人類,就可能使母親直接懷上男性胎兒,因此法規不僅要禁止采用B超進行胎兒性別鑒定,還要嚴禁運用各種生物技術手段來破壞胎兒性別平衡。
未雨綢繆,歷來是中國人的一種聰明之舉,如今我們已經看到了“山雨欲來”之勢,就更不能掉以輕心了,你家打掉個肚子里的女嬰,他家多生個男孩,這時每家來說,實在沒有什么了下得,但中國有13億人口,你家也這么做,他家也這么做,其后果就足以造成一個巨大的民族災難!
未了讓我們的兒孫將來不會出現娶妻難的問跑,為了讓我們將來的生活更加幸福,希望政府進一步加強“男女平等”的輿論導向,提高婦女在政治、經濟中的地位,健全農村老保障方面的政策,完善性別刪試和選擇方面的監督懲處法條款,希望每一個公民正視業已存在的“陽盛陰衰”難題,從我做起,訣別“男尊女卑”的落后觀念,共同創建一個自然、和諧、文明的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