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過年了,我與同事們背著大米與食油等挨戶走訪一些貧困家庭。我們看到露出棉絮的被褥,我們看到補了還漏的搪瓷臉盆,那些黑乎乎、灰蒙蒙的貧困狀況超乎我們的想象。可是當我們循著地址推開又一戶時,一時我以為,我們一定是走錯了人家。
這家窗明幾凈,有冰箱有洗衣機,有漂亮的窗簾和門簾,有立得很齊的書籍……然而,我們沒走錯。
這家的男人早幾年病逝,欠下了很多錢。兩個孩子,有一個還帶殘疾。女人一份薪水養三口人,還要還債,經濟狀況可想而知。
但女主人的笑容就像她的屋子一樣明朗,她說,冰箱洗衣機都是鄰居淘汰下來送給我們的,用用也蠻好的;孩子懂事,平時做完功課幫我干零活,假期里就到風景區去撿廢紙可樂罐,既環保又攢了學費……
這時我們發現,漂亮的門簾是自己用紙做的,那些書全是孩子每個學期用過的教科書,灶間的調味品只有油和鹽兩種,但油瓶和鹽罐擦得發亮。
我們在這一家總共呆了十來分鐘,比別的人家稍稍長些。我漸漸看出了這一家確實貧困,但我亦漸漸看出了這一家的不貧困,我深信他們不會貧困太久的,這是因為,他們即使貧困如此,也不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