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明小道”這個名字當年是由西方媒體叫出來的,越南稱之為“中央走廊”。1959年5月5日,根據抗美斗爭的需要,越共中央軍委決定開辟一條向南方運輸的道路。“中央走廊”北起廣治省西南山區越老邊界處,向南跨越17度線進入老撾境內,翻越長山山脈進入越南昆嵩和廣南交界處,最終到達設在西寧地區密林中的南方局。
其實,就連越南人自己也很少有人知道這條小道如何走。它其實沒有一條固定不變的具體路線。在那崇山峻嶺上,在那茂密的森林中,在那水深齊腰的沼澤地帶,有許多人走出來的小路,可你不知道哪條路通向南方,哪條路才是“胡志明小道”。外國人包括新聞記者從不讓他們走這條秘密的小道。我們中國新聞工作隊是唯一一個外國新聞媒體全程走過這條小道的。這是一種特殊的待遇,當年越南和中國的關系是“同志加兄弟”,越南拿我們當自己人,才允許我們通過這條秘密通道到南方采訪。
走過之后才知道,越南對這條小道的管理是十分嚴密的。1959年5月9日,越南人民軍根據胡志明主席的指示,成立了“559部隊”,又稱“長山部隊”,轄有交通聯絡團及警衛、通訊、工兵、運輸隊,并特別配備了中國援助的“鳳凰”和“永久”牌加重自行車、大象、騾馬、小推車等運輸工具。人員全部著老撾巴特寮部隊的軍裝,部隊駐地和單位番號多以“××生產基地”或“××工地”來命名。整條“胡志明小道”延綿數千公里,沿途設置了無數個隱蔽的接待站。
站與站之間的距離有長有短,在這里計算路程的單位不用公里,而是用“小時”,通常說某站到某站有幾小時的路程。站與站之間的路程長短,是根據路況、敵情、人的體力承受能力等決定的。一般是一天走一個站的路程,從3個小時到12個小時不等,決定了就任何人不能輕易改動。
我們一開始不理解這種安排的原因,有時路程安排得太短,有時則要夜行晝伏。走過以后才知道,這完全是按既定方案走的,沒有任何個人的“隨意性”。譬如,今天要過某條公路,那就要根據公路上的敵情決定何時跨越公路最安全,任意提前或錯后,不僅不安全,而且還會給自己的人造成誤會。跨越公路的地方暗中都有游擊隊員守護,敵人的別動隊、特務也常常化裝成老百姓暗中活動。
如果我們要在站上休息一天,站上的同志當夜就會派人出去狩獵,來改善我們的生活。有一次他們居然弄來一大塊象肉,老得咬不動。在“胡志明小道”上我們吃過很多野味:長臂猿、穿山甲、刺猬、鹿、四腳蛇等,喝過樹葉煮的酸湯,說是可以補充維生素C。途中的午飯是從站上帶的涼飯團,每人帶著一瓶胡椒鹽和一缸魚露,用它來拌飯或沏湯喝。
站與站之間的路怎么走,途中在什么地方吃飯,下一站在什么地方,如果沒有站在什么地方露營,這些只有站上的交通聯絡員知道。每天從這一站出發,就由來接我們的下一站的交通聯絡員帶我們走。交通聯絡員負責把我們安全地交給下一站的聯絡員,就算完成了任務,至于下一站的路如何走他則完全不知道。下一站的交通聯絡員不來接你,則休想動一步。
“胡志明小道”建成的16年中,有100多萬越南士兵、干部和大量軍事物資、后勤給養通過這條小道運往南越戰場。也有很多越南優秀的兒女為維護這條小道的暢通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何自華薦自《文摘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