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女作、退伍軍人、“70后”,這一串身份似乎與歷史大劇《貞觀長歌》編劇不相干,但就是這個后來還干過一段記者和編輯的小伙子,一個業余寫手,寫出了這部時下最火的歷史劇。近日,自稱為“不合格的歷史劇編劇”的周志方接受了本報記者的電話專訪,他透露,創作前他甚至不知道劇本是什么,連基本格式都是找來別人的劇本“臨摹”的。
一個偶然他成編劇
周志方告訴記者,自己于上世紀七十年代出生,是一名退伍軍人,以前做過記者和編輯,創作《貞觀長歌》純屬偶然,“當時投資方找過很多人,但許多名家都沒有時間,于是,制片人讓我試一試,沒想到寫了前五集就得到了他們的肯定。”周志方透露說,寫《貞觀長歌》前他甚至不知道劇本是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寫劇本。
為了磨出《貞觀長歌》,周志方用了三年的時間,并辭去了公職。“我先是通讀了《兩唐史》、《貞觀政要》、《資治通鑒》這些歷史著作,然后邊學邊寫邊改。一稿寫了40集,廢掉的就有近一半。”回憶當初,周志方仍然心有余悸:“我最痛苦的記憶有兩次:一是高考,二就是寫《貞觀長歌》。”
一句記載她成女主角
為何把史書上只有一句記載的安康公主安排成女主角?周志方有自己的解釋:“本來當時最有名的是高陽公主,但歷史上關于她的記載有很多負面的東西不好表現,也容易引發分歧,所以制造了個當時所有公主的群像———安康。”對于觀眾的種種質疑,他表示愿意虛心接受大家的批評指正。
摘自《華西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