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個地方山大溝深,村子里陰盛陽衰,也就是說女人多男人少。這一來,經村長王三十介紹招親的外地男人不下二十個。
村子里的姑娘結婚后,陸陸續續跟著男人們走了,這一走就是兩年多,一次也沒回家看過,家里人心里那個想啊。
鄉長得知這事后,批評王三十好心沒干好事,王三十聽后又氣又委屈。
這晚,王三十從鄉政府開會剛進家門,姑娘們的父母就像商量好了似的來找他要人,他們要王三十去找他們的女兒和女婿。芍藥的母親說:村長,你該管管了,你得給我找回我女兒和那個上門女婿。
王三十說:你找我也是白找,你的事兒我沒辦法管,也沒能力管。我只管一個村子里的事,我沒辦法管到河南去,甘肅到河南要經過幾個省,有幾千里路哩。
芍藥的母親說:你是村長,我的女婿又是你介紹來的,我就認你,就找你。何況,你收了我的土地承包費、干部生活費、干部管理費,我就找你,我要你把我女兒和女婿找回來。
這時門外又有個人哭著進屋來了,進來的人是芍藥的奶奶。她一進門就說:村長呀,你不能讓我家絕后,我就這一根獨苗啊,你知道我們一字不識,一輩子哪兒都沒去過,出門滿眼黑,你去找我娃吧,路上的花銷我出,你只去個人就行了。
芍藥母親這時更是說:你不去河南找我女兒,我和媽就蹲在你家不回去,吃你的喝你的住你的,我要你把我們一家人養活了,反正,我們沒有了女兒依靠,就讓你把我們一家人養活了。
村長王三十正在不知所措時,紅麗的母親,蟬娃的母親,桂花的父親也都起哄說,他們的女兒也要王三十去找。他們還說,只要村長能找到芍藥,他們的女兒也就能找到。
王三十沒轍了,準備著第二天上路,臨走時說:這次回來我再也不當村長了。
到了河南,王三十按信封上的地址到了姑娘們寫信來的住地,發現這個村很大,村上全是兩層小樓,與甘肅那里的縣城一樣豪華。他逐家逐戶打問芍藥家的住址,天黑的時候,還沒有打問到。他就進了一戶人家,想找個住處。
那家人正在吃飯,他還沒開口呢,飯桌前的一個女人驚叫起來:啊呀,這不是我的堂哥吧?
王三十定睛一看,也大聲叫道:啊喲,小妹紅麗,這是你家吧?想不到在這兒碰到了你,太好了、太好了。
這一晚上,王三十就是這家的貴客,吃得飽飽的,睡得也踏實。第二天一早起來,他滿足地伸了個懶腰,就想去院里參觀參觀紅麗的家。他發現紅麗家很富有,有一輛汽車,還有一個面粉加工廠。
一會兒,紅麗招呼王三十吃早飯,碗剛端起來,又有幾個女人進屋了,都把王三十喊大哥,他發現其中還有蟬娃、桂花、黑女等,想不到她們都在一個村子里。
女人們太高興了,他們爭著要王三十去她們家玩。王三十笑著說:你們不要爭我了,等我把芍藥找到了,我就要到你們每家去看看。她們看到王三十為找芍藥急呢,就笑著告訴他說芍藥在另一個村子,芍藥的名字也改了,現在叫王娜了。
王三十見到芍藥時,她正在給大棚里的奶牛喂飼料。芍藥一看王三十不遠千里來找她,不由自主地撲在王三十的懷里說:大哥,辛苦您了!
芍藥的丈夫看到王三十風塵仆仆的樣子,更為感動地說:大哥,真是太對不起你了,讓你跑這么遠的路來找我和芍藥,但我們不來河南不行呀,我和芍藥不想蹲在甘肅受窮。那年我想把家中所有的責任田都種上了核桃樹,靠這些樹發財,可芍藥爸不許;我想養羊致富,他怕擔風險,讓鄉銀行不給我們貸款……大哥,你說這樣我們啥時能過上好日子?
經這么一說,王三十就想起了那年芍藥的丈夫領著村民修公路、號召村上人退耕種草養羊,都被他拒絕了,他的臉上不由發起了燒。
芍藥在一邊說:大哥,我和丈夫不是壞良心的人,我的爸媽我們能不管嗎?我們只是想趁著年輕在河南掙些錢,回甘肅后把家里的房子改造一下,以后生個孩子,還要供他上學、給他討女人呢。你說,沒有錢行不?我們現在已經辦了奶牛場,就半年里面我們已經賺了四萬多塊錢!這四萬多塊錢在甘肅老家一輩子也掙不來的。
王三十說:對,我們甘肅現在看來是落后了些,但無論如何,芍藥你必須回甘肅一趟,讓我給你爸和你媽有個交待,給鄉長有個交待。
芍藥說:大哥,你看我這么大的一攤子事我走不開呀。
王三十說:你不回甘肅,我也不回甘肅,我就住在你家吃你的喝你的。
芍藥說:那就太好了,我家正缺個人手哩。
王三十無奈地又到紅麗家。紅麗正在加工面粉。王三十說:紅麗與我一起回甘肅吧,這樣我就給你的父母有個交待,給鄉長有個交待。
紅麗說:大哥,你看我多忙啊,娃他爸在外跑運輸,家里只有我一個人,我走不開呀。等明年我有空再回甘肅看父母,他們的身體現在不是很好嘛。
王三十說:不行,你明天就跟我走,不然我就住在你家里吃你的喝你的,讓你把我養活了,反正我回去了你們的爹媽也不會讓我過好日子。
紅麗說:行行行,你就住在我家吃我的喝我的,有你吃有你喝我才高興哩。
王三十心想,有了錢到底底氣足啊,他為她們的改變而高興。他東走走西看看,不覺走進了蟬娃家。
蟬娃正在地膜大棚里種雙孢菇。他和蟬娃隨便聊著,一看二看竟然看出名堂來了——雙孢菇對土地的要求不高,如果在自己的村里種成功話,那村民們不是可以改變生活了!
想到這里,王三十首先要做的就是讓姑娘們隨他回家,種雙孢菇需要她們的指導呢……
于是,王三十放出風說,如果她們不跟著回趟甘肅,他就不吃不喝等在河南,誰忍心看著他餓死?
這還了得,她們都同意和他一起回趟甘肅。當王三十和一幫女人進村時,村子里都震動了,人們沒想到王三十這么有本事,把離家出走的一幫女人帶回了村。她們的父母感激,鄉長在全鄉的干部會上也表揚了王三十,并獎給他一個大鏡框。
春節快過了,在芍藥、紅麗、蟬娃的指導下,王三十在村里搞起了地膜大棚種植雙孢菇。不久后,縣里第一個地膜大棚種植雙孢菇基地在村子里成立了。這件事驚動了縣報社和電視臺記者,鄉領導陪同縣領導和記者一行第二天就來到村子里視察和采訪。
記者采訪王三十時說:王三十同志,你是在怎樣的情況下萌發種植雙孢菇的念頭的?聽說你是不遠千里自費到河南觀摩學習了種植雙孢菇的技術,是這樣吧?
王三十看看鄉長和記者,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旁邊看熱鬧的芍藥奶奶說:是我讓他到河南去的,沒有我逼著他去河南,他就不會有種雙孢菇的想法,他就學不到這門手藝。
芍藥說:奶奶,你老人家糊涂了,記者在采訪村長哥哩。
芍藥奶奶說:我沒有糊涂,我說的是真話。
王三十心想,老人家真沒糊涂呢,如果不是這些家長的逼迫,哪來的雙孢菇?村子里至今還窮著呢。這個村長我還得好好當下去……
(責編/章慧敏插圖/楊宏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