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讀《漁夫和金魚的故事》,總奢望自己能碰到一條金魚多好。不知不覺間,當讀到老太婆“她前面還是那只破木盆”時,“人不能太貪心”便深深地印在了腦海里。
及至長大,才留心詩的作者是普希金,才領悟到作者是通過貪婪的老太婆,要說明的是貴族統治階級的財富越是增加,地位越是顯赫,那么他的傲慢、冷酷、殘忍、貪婪就會隨之增長。普希金,一個需要仰視的名字。
在俄國,人們一向尊稱他為“俄羅斯詩歌的太陽”。
太陽的光輝是熾熱的。1817年,18歲的普希金滿懷熾熱的情感寫下氣勢磅礴的《自由頌》,以極大的仇恨痛斥暴君:我憎恨你和你的皇座/專制的暴君和魔王!/我帶著殘忍的高興看著/你的覆滅,你子孫的死亡。這種熾熱源自于他對祖國深切的摯愛。
太陽的光芒是溫暖的。沃爾夫,一個15歲的女中學生。多么幸運啊,她的紀念冊上有普希金題寫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婉轉的勸慰穿越時空總在世界的每個角落回響: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憂郁的日子里需要鎮靜/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勸慰洋溢著溫暖,這種溫暖體現著普希金對普通民眾的關心和厚愛。
因為熾熱,高爾基說:“普希金好像在寒冷而又陰沉的國度上空,燃起了一個新的太陽,而這個太陽的光線立即使得這個國度變得肥沃和富饒起來。”因為溫暖,別林斯基說:“普希金是第一個偷到維納斯腰帶的俄國詩人。”
中國的民俗有“男人的頭,女人的腰,只能看,不能摸”之說,只能看,不能摸,說明其神秘和尊貴。偷到了愛神維納斯的腰帶,這是一種得到女神眷顧的榮幸,也是對普希金帶著熾熱的感情歌頌愛情和友誼,寫出許多沁人心脾、燦若花朵的詩篇的極度贊美。
不過,普希金自己最喜歡的則是玻璃燈罩里的火焰。表述這種觀點時,他的生命正遭受限制。21歲時,他因為《自由頌》等反對專制暴政、歌頌自由的政治抒情詩被流放4年;25歲,他因為和敖德薩總督發生沖突被放逐。流放期間,他密切了同進步組織十二月黨人的聯系;放逐期間,他了解了勞動人民,搜集民歌、諺語和格言,認真學習、研究俄國歷史。時空的枷鎖禁錮不了他。相反,流放和放逐使他更深刻地認識了現實,接近了民眾,他的思想像火焰那么蓬勃。“朋友們!趁我們為自由沸騰/趁著這顆正直的心還在蓬勃/讓我們傾注整個心靈/以它美麗的火焰獻給祖國”,遭到禁錮的美麗的火焰,不正是普希金曲折而偉大的一生的最好寫照嗎?
“你有神圣純潔的幻想/你思想高超而平易近人/你詩韻明麗、奔放跌宕”,這是普希金無意中作的自畫像。“我給自己建了一座非手造的紀念碑/人民走向那里的小徑永遠不會荒蕪/它將自己堅定不屈的頭顱高高揚起/高過亞歷山大的石柱”,這是普希金無意中撰寫的墓志銘。在無意中,他成為“俄國文學之始祖”。但當他有意走向決斗場的時候,他倒在了小人的槍下。這一年,普希金38歲。
生命誠可貴,普希金雖然生命短暫,但是,那玻璃燈罩里的火焰卻永遠都不曾熄滅,也永遠都不會熄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