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農歷新年,為了組織名叫“愿在我心,任在我肩”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系列活動,四位上海高中生跑遍了駐滬的各國領事館,給美、英、法、德、日等20個國家的首腦送去了新春祝福。他們還在繁華的南京路步行街上舉辦了一場以保護春節為主題的萬人簽名活動,希望用自己的行動感動人們保衛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他們就是上海中學的高二學生李想、劉從容、文博和許沁。
“真是一不小心就把事情搞得這么大了。”坐在我面前的四個高中生笑著說。這四個年輕人個個神采飛揚。
發起人李想說:“其實,要給各國首腦寫信拜年,是在思考‘我們現在為什么要過春節’時突然冒出來的想法。我們做過問卷調查,現在年輕人覺得春節過得越來越無聊,反倒對圣誕節情有獨鐘。我們辦這個活動,是想當個推廣者,引導大家去思考春節的意義。”
于是,一放寒假,他們四個人就結成戰略同盟,著手討論具體行動內容。信很快寫成了,既表達新春祝福,也抒發了對世界和平的美好祝愿。但僅有英文是遠遠不夠的,還得翻譯成法文、德文、意大利文……當他們興致勃勃地跑到上海圖書館翻閱資料時,有人提醒他們:就這樣貿然寄信過去,他們精心準備的祝福會被作為垃圾郵件慘遭清理。
與外國領事館過招
要想努力不白費,更好的辦法是先將信件親手交到各國駐滬外交機構,通過專人轉呈至首腦手中。于是,一場艱難的戰役開始了。
首先要與領事館取得聯系。他們生平第一次覺得,打電話是件那么復雜的事情,平均每個電話都得打半個多小時——先得把整個活動的情況和初衷介紹給領事館的相關人員,接著著重說明目的:第一,希望把春節的祝福捎給各國首腦和該國人民;第二,希望中國文化能夠傳播到世界的各個角落,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和認同;第三,增進兩國的民間交流,促進兩國人民的友誼。
即便如此,依然有很多領事館負責人心存疑慮,只是不溫不火地說:那你們寄過來吧!我們盡量……
“盡量”而已?這不行!上海淮海路上佇立著戒備森嚴的各國領事館。2月7日,四個年輕人決定登門拜訪各國總領事。“這樣可能可以感動一些人吧?”初生牛犢不怕虎,他們的第一站,就是掛著星條旗的美國領事館。
“那天太陽很好。我們拿著中英雙語的信件和刻著總統名字的中國印來到美國領事館門口,非常誠懇地跟警衛說明來意。你知道嗎?他真被我們的執著打動了,也覺得我們的創意很棒。”可因為職責所在,警衛無論如何不能放四個中學生入內。于是他們在門口又一次撥通領事館負責人的電話。終于,負責人明白了:“我非常理解你們的這份心意,也對此感到非常驚訝和高興。”但結果仍然是——限于規定,他們愛莫能助。
進不了大門,除非有個領事館內部人員肯出來接收信件。但四個高中生誰也沒這樣的舊相識。“我們在太陽底下站了半個多小時,陽光越燦爛,越襯出大家心情的灰暗。”劉從容回憶道。然而他們并沒有灰心,他們絞盡腦汁,通過各種拐彎抹角的途徑聯絡每一個可能與領事館扯上關系的人,幫他們遞交祝福。這是一次極富想象力的尋找人際資源的過程。他們打電話給上海教育協會的老師,他是李想2005年參加美國國際宇航夏令營時的負責老師,又打給在使館實習過的親戚,詢問文化參贊的地址,甚至還找了《紐約時報》的記者。當人與人聯結成一張大網時,天地一下子拓寬了!劉從容一個初中同學的媽媽居然幫了大忙,她給美國駐滬總領事直接發送了E-mail說明原委,然后順利地將郵件寄到了文化參贊手中。那一刻,無與倫比的成就感在四人的心中洋溢!
萬人簽名倒計時
從美國領事館方面帶來的喜悅令大家信心百倍,他們決定于2月14日在上海最繁華的南京路步行街世紀廣場上辦一個萬人簽名活動。許沁笑著說:“完全是順水推舟,哈哈!”
2月8日,《看滬四名中學生如何給20個國家總統拜中國年》登上了《新聞晚報》。2月9日,四人帶上這個重量級的籌碼,連同活動計劃和學校學生處開的證明直接到了南京路步行街管理辦公室。毫無活動舉辦經驗的他們那時才知道,這樣的活動必須逐級申報,直到中共黃浦區委宣傳部批準。也就是說,他們得從零開始,還需要準備N份文件、蓋齊N個公章,才有可能把活動搞起來。此時離活動開始只有4天。
時間已經來不及了,他們只有一種選擇:跳過繁瑣步驟,直接與中共黃浦區委宣傳部溝通!2月12日,星期一,在媽媽的幫助下,李想終于聯系上了黃浦區委宣傳部副部長。傍晚6點鐘,四個人帶著材料沖進了副部長辦公室。
“沒有完整詳細的可行性計劃,沒有緊急安全預案,沒有能承擔責任的機構支持,只有四個普通高中生想在這么敏感的地帶搞這么大型的活動……雖然他熱情接待了我們,卻根本不能同意。”李想無奈地笑著,“單憑我們四個人的力量太微弱了。有非常多的問題我們根本考慮不到。比如說如果有人行竊,有人哄搶,有人搗亂現場,我們該怎么辦?這說明我們的經驗太不足了。”
于是四個人按照要求,返回學校申請支持。晚上9點鐘,他們終于拿到了學校開具的證明。此時離活動開始不到兩天。
2月13日,活動前一天,倒計時開始。四人一早就火速將文件傳真過去,副部長告知開完會后即與他們聯系。終于萬事俱備,只差一個首肯了。然而——
中午12:00,沒有回音。
下午3:00,電話被掐斷。
下午4:00,電話終于接通!然而得到的答復卻是:“我看了你們的計劃,這在世紀廣場怎么搞?!”
這突如其來的強硬態度令電話這頭的李想猝不及防。“我當時眼淚差點就要掉下來了……各路媒體也通知了,大半個班的同學在為此奔走,文博、許沁、從容他們做了那么多工作,買東西砍價砍得跟營業員都混熟了,什么都準備好了,最后卻因為我沒有做好聯系工作,所有努力全白費。我怎么跟大家交代?”
無論如何不能功虧一簣!“如果我們再越過宣傳部呢?”大家調整思路,開始了又一輪的廣泛求助。下午5點30分,李想和同伴已經站在了上海黃浦區區長辦公室里。
區長非常忙,不可能占用他太多時間。十分鐘,他們爭分奪秒地對活動進行闡述。這是最后的希望了,四個人在心里默默祈禱。
區長居然真的被他們的執著和真誠打動了!他同意了!“我可以幫助你們落實。”到此,最大的難關終于被順利攻破。
此時已是2月13日下午6點,卻還有很多手續要完成,大家果斷決定將活動延遲至16日。于是頂著區長開的大綠燈,他們一路過關斬將:2月14日世紀廣場辦公室主任幫他們免去了原定15000元的場地費用。2月15日,完成倡議書,并于當天在文廟舉辦的書法活動中宣讀。2月16日上午10點,活動正式舉行。簽名活動吸引了大量行人,活動比想象中還要順利。
愛·轉動
如今的他們又回到了簡單平常的高中生活。我與他們聊起各自的理想,讓我驚訝的是,這幾個17歲的孩子的理想都和國家甚至世界的命運相連。他們說,衡量一個人的價值大小在于他為別人創造了多少價值。今后他們也要努力賺錢,但并非為了滿足個人的物質欲望,而是希望能對世界有更好更大的影響。“就像搞這個活動,我們真的不是為了自己能有什么大成就,只是想提醒大家,別忘記中國的傳統文化,別忘記自己是個中國人。”
當然,這次活動的經歷成了他們成長中的財富:“我們的天地在頃刻間變得廣闊了,于是感嘆自己先前是多么木訥呀!其實,我們有那么多朋友,他們都很愿意助一臂之力,每個人都是我們的寶貴資源!以前我們常想,他們沒有任何義務,也得不到任何回報,為什么要幫助我們呢?現在我們發現,也許更該反過來想——如果事情真的有意義,為什么他們會不同意呢?原來,很多事都不是想象中那么困難的,就算只有一點希望,只要真誠、努力,就真的會成功。”
和他們見面的時候,李想手里拿著一大疊火紅的賀卡,上面用心書寫著他們對每一個曾給予無私幫助的人的祝福和感謝。“太多人幫助過我們,一定得有感恩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