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你還沒有留意到,在我們的生活中間,悄然出現了“拼”家族。“拼”是什么?不是拼命,不是血拼,而是拼合、拼盤,也就是正在流行的“拼”起來做事,拼車、拼房、拼班、拼卡、拼飯……既節(jié)約資源又其樂融融,不完全是精打細算,有滋有味的“拼盤”生活已然成為了一種時尚。有首歌叫“愛拼才會贏”,雖此“拼”跟我們討論的“拼車”、“拼房”不是一個概念,但“會贏”卻是一樣的。
拼“車”、“拼”飯:實惠又快樂
“公交太累,自己買車太貴,不如幾個人一起‘拼’車最夠味”。互聯網上,一個個“拼車俱樂部”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把上班目的地設計成一條行車路線,幾個或相識或不相識的人結伴租車上下班,根據路程遠近按比例分配出租車費用。“拼車”同買車、坐公交相比,其性價比是最好的。你想想,花著比公交多一點兒的費用享受著小車的瀟灑,是不是有賺了、贏了的感覺?
伍迪是準單身貴族,他最不喜歡一個人吃飯,于是和辦公室的同事商量好搭伴“拼”吃。每個月單位會給就餐卡打300元餐費,幾個人的卡加在一起,每天中午一起吃飯,既可以保證葷素搭配菜品豐富,又可以熱熱鬧鬧打發(fā)時間。
伍迪的同學小張因為單位常常加班,往往一忙起來就錯過了就餐時間,他采用的是另外一種拼餐方式。小張單位十多人合伙請了一名鐘點工,雇傭費和買菜錢大家平攤,提前訂好菜單讓鐘點工去采買,一到飯點就能吃到鐘點工做好送來的熱菜熱飯。小張說這種方式最重要的是可以提醒自己按時吃飯,在忙碌的工作中可以讓生活更規(guī)律些,父母親也好放心。
拼“讀”:劃算又多彩
時尚雜志是都市女性把握潮流新動向的重要工具,哪個小白領家里沒有一堆時尚雜志?不過,書報亭里各種花花綠綠的雜志太多,如果一口氣全買下來,真是不太劃算。剛參加工作的小清非常喜歡時尚雜志,可是看看定價、再摸摸口袋,一次能買兩本已經屬于高消費了。還好,有志同道合的伙伴啊。每個人買一本,輪著看,花一本雜志的錢,看兩本以上的雜志,眼界開了不少,錢也省了不少,更重要的是,還有一個附加的收獲,那就是豐富了談資,大家都看過的內容,自然就有話題了,而有了深入的交流才有深刻的認識嘛!
最近,小清她們又開始“拼”影碟了,先搜刮各自的碟片庫存,拿有感觸的故事片互相推薦交流,還約定統一采購以后出的新片,交流觀看心得,費用大家均攤。小清說,“拼”雜志和“拼”影碟其實就是分享(share),上大學時,從國外回來的老師就非常推崇這樣的方式,上課的時候讓大家按各自的愛好分組討論學習,在課堂上分享(Share)討論結果。
上個月,小陳跟隔壁的男生“拼”裝了寬帶,把自己的電腦簡易改裝一下,去商店買Hub(集線器)和網線,然后連到隔壁電腦的網卡里,兩臺電腦就可以“拼”著上網了。小陳申請的是寬帶包年,800多元的費用兩個人分攤,一人只要400多。
“拼”生活:拼出幸福感覺
生活中,“拼”的影子隨處可見,這種“拼”生活的意義其實在于讓人們更懂得了珍惜和節(jié)約,也加強了人與人之間的合作與溝通,它是在有限的支出額度下追求更大效益的積極合理的生活安排,是一種時尚而健康的生活方式。“拼”生活的人,并非無錢,只是他們對生活有著更積極、更合理、更實惠的理解,電影《大腕》里那句“只買貴的,不選對的”,在“拼”一族心中是無法成立的。恰恰相反,他們是“只選對的,不買貴的”。另外,“拼”一“拼”,也許還可以“拼”出愛情的火花,“拼”出友誼之樹來。在現代人際隔膜的環(huán)境里,打“拼”出一條人脈,何樂而不為呢!
人是存在于社會中的,不可能單獨存在。之所以“拼”,是為了使生活更經濟更合算,節(jié)約經濟成本。上班的路上,“拼”出歡聲笑語一片;回家路上,輕松“拼”完每一天(何況還有利于環(huán)保和交通)。
但愿這里的“拼”不僅是一種時尚,也成為一種美德,不僅“拼”得實惠,“拼”出時間,還“拼”得精彩,“拼”出一種幸福人生。
(江峰薦自《心理與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