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禮賓工作不少是些瑣碎小事,如住房、乘車、宴會桌次安排等等。看起來是小事,但絕不應看成是技術性或事務性的工作而掉以輕心。“小事”沒辦好,會釀成大事。所以,禮賓工作中的小事,也是大事。
周恩來特意等尼克松走下舷梯近一半時才鼓掌
周恩來總理曾專門對禮賓司同志說,禮賓工作人員要懂政治,第一條就是要體現大小國家一律平等,這很重要,這是新中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外交政策的首要一條。
1972年2月,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訪華,這是一次“破冰之旅”。尼克松乘坐的專機于2月21日中午抵達北京,周恩來總理等到機場迎接。尼克松下機時,為了突出他和他的夫人,使照片拍出好的效果,不讓基辛格、羅杰斯等人同他一起下機,等他跟周恩來握手之后,其他人才下舷梯。而周恩來又是怎樣做的呢?在尼克松步出機艙,走下舷梯近一半時,周恩來鼓起掌來,尼克松也報之以掌聲。請注意,周恩來不是等尼克松一出艙就鼓掌,也不是根本不鼓掌,而是等尼克松下梯一半時才鼓掌,足見周恩來總理對禮儀細節(jié)的重視。
在歡迎宴會上,由于周恩來的精心安排,中國樂隊演奏了一首美國民歌和尼克松家鄉(xiāng)的歌曲《美麗的亞美利加》、《牧場上的家》,讓尼克松夫婦感到非常親切。周恩來一般在和其他國家的領導人碰杯時,總是讓自己酒杯的上沿去碰對方杯子的中間部分,以示對來訪客人的尊重。但這次在向尼克松敬酒時,卻特意將他的酒杯杯沿和尼克松的酒杯杯沿持平后再碰杯。這種細節(jié)安排,既不失禮,也不過分,顯示了我們對美國人不卑不亢的態(tài)度。
鄧小平會見戈爾巴喬夫,“只握手,不擁抱”
1989年5月,戈爾巴喬夫以蘇聯(lián)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蘇共中央總書記的身份正式訪問中國。中蘇高級會晤是轟動世界的大事。在禮儀、熱度等方面如何把握分寸,是一個極為敏感的政治問題。小平同志對此考慮很細。他指示外交部說,全世界都注視著中蘇高級會晤,在接待戈爾巴喬夫的禮儀安排上不要太熱,要適度。見面時,只握手,不擁抱。小平同志還叮囑說,這一點在同蘇方談具體禮賓安排時要向他們打個招呼。
為葉利欽換上烈性酒
1992年12月,俄羅斯總統(tǒng)葉利欽首次對中國進行訪問。在當天晚上舉行的歡迎宴會上,遵照中央領導同志的指示,我們打破了宴會不用烈性酒的慣例,為葉利欽準備了茅臺酒,葉利欽情緒高漲,一高興就喝了足足半斤多。
鄧小平訪美戴上牛仔帽
1979年2月,鄧小平同志訪問美國,當他來到得克薩斯州休斯敦的騎術表演場時,人們全體起立,掌聲和歡呼聲交織在一起。根據當地習俗,一位美國女騎士策馬來到鄧小平面前,把一頂乳白色的牛仔帽獻給了他。當時大家都以為小平同志不會戴那頂帽子,誰知小平同志微笑著接受了這一禮物,并立即戴在頭上,同大家一起鼓掌。隨后又頻頻揮動牛仔帽,向歡呼的人群致意,給美國人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楊尚昆和著灰吃蜜棗
1991年,楊尚昆主席訪問摩洛哥。當地人歡迎貴賓的習俗是由少女端上一盤蜜棗請貴賓品嘗。當時,機場上刮著大風,塵土飛揚。我有些擔心,就對楊主席說:“今天風沙大,棗子上有很多灰塵,應付一下,就不要吃了。”但他說:“不能這樣做,這是對人家的不尊重。”他拿起2個棗子,高興地吃了下去,歡迎的人群報以熱烈的掌聲。
(王曉莉薦自《新聞信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