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新來的數學家庭教師為我上了第一堂課,說實話,之前的小陳老師講課比她好多了。可是在媽媽沖我吼“你怎么總在說小陳老師的這個那個”時,我就知道,小陳老師再也不會為我上課了,因為他是男的。果然,媽媽辭退了小陳,并給家教中介打電話反復強調:“教我女兒的一定得是個女生!”進入高中后,媽媽對我特別不放心,她似乎要把我屏蔽在一個接觸不到男生的環境里。
我不得不承認我喜歡上了隔壁班的一個男生。我們會在走廊上聊聊天,晚自習后一起回家。和他在一起時,我總會被他逗得哈哈大笑,覺得特別放松。在緊張的學習生活中,這幾乎是我唯一期待的事情。
可有一天我們晚自習結束結伴回家時,碰巧被媽媽撞見,媽媽對我大發雷霆,從此每晚都讓爸爸來接我放學。媽媽警告我,不許再與那個男生來往!可我真的做不到!
那被大人們視為洪水猛獸的早戀,在我眼里并不可怕。我甚至覺得,在枯燥的生活中找個伙伴陪伴也沒什么不好的。和他在一起,我心無雜念,只覺得一切都很純真美好。沒人會刻意早戀,那些自然而然發生的美好的感情為什么要被強行打壓呢?
現在,媽媽搶著當我的電話“總機”,對來電的男生反復盤問,甚至有一次,我發現她在偷看我的手機短信。我一直覺得媽媽是可以信賴的,可現在她開始干涉我的人生,我對她越來越失望。
小 青
別高估自己,也別低估媽媽
我們沒辦法強求別人去適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最積極有效的辦法應該還是首先解決自己的問題:
第一,要更清醒和理性地看待這件事情,看待媽媽的處理方式。青春期對你來說,應該是步入成年的準備期,這也意味著你需要學會更善于和成年人交往——以一種準成年人的姿態,真正平等的姿態。要注意,平等不是成年人賜予你的,而應是你自己爭取來的。只有當你用相對成熟的態度應對時,對方才能認真地考量你的想法。
任何人的意見和建議都會有合理和不合理的因素,一直陪伴在身邊的媽媽,對你了如指掌的媽媽,始終最愛你的媽媽,她的建議中一定也有合理的因素。先情緒化地排斥掉她的想法,恰恰是幼稚和不成熟的表現。
第二,我們再來看看你和那個男孩之間的關系。因為年輕,所以你能擁有那份“自然而然發生的美好的感情”,這的確令人羨慕,這是年輕的你的權利。但是,步入成年的標準之一是提升自己的自控能力。對于感情的把握也是這個年齡段要學習的。所以,即使沒有父母的監督,你也要有能力去審視自己的這份感情。那份感情固然不是他們想象中的“如洪水猛獸般的早戀”,但至少也是開得稍早些的花朵,它一定是脆弱和稚嫩的,需要精心地呵護呀。你真的有信心,單憑你倆的力量,就能在未來的路上給彼此留下最美好的記憶嗎?都說青春無悔,是因為有太多的人在青春的路上留下悔恨。聰明如你,自然不會成為其中的一個,所以冷靜下來想一想,現在產生問題的根源在于你的這份感情,其次才是媽媽的態度。如果你能處理得當,媽媽也會漸漸冷靜下來。
第三,最好的辦法是能和媽媽心平氣和地坐下來交流。當然,這是一種理想狀態.不一定能夠實現。但是設想一下,你們之間的交流也是彼此信任的兩個同性朋友之間的交流,也許媽媽會用她的人生經歷來給你一些有價值的點撥,這是同齡的朋友不可能給予你的。也許你可以這樣開頭:媽,其實我也有點兒困惑,你能告訴我該怎么辦嗎?想象一下,接下來你會聽到什么?我相信一定不會是斥責。
寫到這里,我想起一部非常有名的電影,叫《十三歲》,講了幾個青春期的姐妹,因為和父母的關系,和男孩之間的關系處理不善而引發悲劇的故事。我想說的是,有媽媽疼愛著的青春期的你,的確是需要呵護的女孩,不要太高估了自己,也不要低估了媽媽。
(沙蕙 校園文學作JCZWZvv5pRQ5OCWQ1WGA6E9DeoEQbveYD+BhEdwkJjQ=家)
看守你的幸福
寫下這個標題,我想起一件事。
有個朋友去瑞士定居了,剛去時女兒才4歲。
當女兒12歲時,有一天從學校回來淚眼汪汪地問她:“媽媽,我是不是不可愛?”
媽媽吃了一驚:“你當然是可愛的。怎么了?誰說你不可愛?”
女兒更傷心了:“那么,為什么她們都有男朋友。而我沒有?”
我的朋友一驚。這是一個在歐洲長大的孩子與傳統的中國母親的觀念沖突。
中國母親總是小心翼翼地看守著女兒的幸福,這沒錯,天下母親同此心,外國母親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只是她們深深懂得,戀愛會使女兒更加幸福。
聽我這么講,女孩,你一定很高興。但我也是個母親,如果我的女兒像你一樣喜歡上了一個男生,我看見你的嘴角漾著難以掩飾的笑意,我看見你的腳步都變得輕快,合上作業本時輕輕地哼出一串旋律,我會既高興又擔心。我也許會因此失眠一個晚上,考慮自己應該怎么做。
我向你保證,我決不會像你的媽媽那樣換家庭教師,也不會禁止你與那個男生來往,更不會在電話、短信上下功夫設障礙,不為別的.只因為,這些辦法很笨啊。我知道女兒長大了,我知道自己的責任。關于青春,關于愛情,我可以開始和你談論這些話題了。當然,我絕不從你談起,我會從我自己開始談,我也曾經是女孩,我也有過初戀,初戀的喜悅、甜蜜與煩惱、苦澀,如果你仔細聽了,那就好(我估計你會仔細聽的);如果你聽了之后不由自主地也說起了你自己,那就更好了,不說。也沒關系,我不會逼你。我只是欣喜地、還多少有些狡黠地想,我和你已經成為“閨中密友”了。我知道,當有一天你很想找個人分享喜悅或倒倒苦水時,我是你的選擇之一。
僅僅這樣是不夠的,當你和我在這個問題上不再相互介意時,作為母親,我有責任提醒你:
盡可能避免封閉的二人世界。
一定要懂得性病、艾滋病的防護知識。
一定不要聽信鋪天蓋地的“無痛人流”的廣告。
晚上早點回家。
女孩,即使你的媽媽暫時還沒改變方式,不要怨恨,請理解她,要記得她是你幸福的守護神,她愛你。
(莫小米 母親,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