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傳奇
人物:孫奇
身份:杭州艮山中學初二學生
因為爺爺是街坊鄰里小有名氣的做風箏、放風箏的高手,所以我很小的時候就跟著爺爺參加各類大大小小的風箏比賽,現在也算身經百戰了吧。
一開始,我跟著爺爺放風箏,后來跟著爺爺學做風箏。盡管制作風箏比放風箏難很多,但放飛自己制作的風箏和放飛買來的或者是別人制作的風箏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
制作風箏是一個很繁瑣的過程,從選取竹料扎骨架,裁剪糊紙(布),給風箏畫圖上色,到調準提線,系上長線,各道工序都要非常細致地完成。
我獨立制作完成的是一個1米長的“金魚”風箏。我按照爺爺教的步驟先用竹條扎好“金魚”的骨架,然后糊上早就準備好的畫有金魚圖案的薄布,最后再把提線系上去。我花了整整3個小時完成制作,爺爺在一旁一直微笑不語。我拿著“金魚”到外面去放,可是無論我怎么使勁,“金魚”就是飛不上天。經過爺爺的指點我才恍然大悟,原來類似金魚、鳥類這樣的風箏一般是單面,必須在下端加上尾巴才能保持平衡,才能順風起飛。而我在制作時忘記給“金魚”加上尾巴了,沒了尾巴的“金魚”肯定不能在天上“游”了。
最讓我難忘的一次經歷是我和爺爺一塊制作了一只5米長的“PRWpLE5TJ9HXcSrI0P8nzQ==蝙蝠”風箏去參加一次風箏大會。經過好幾輪的比賽,只剩下我們的“蝙蝠”風箏和一個大伯的“蝴蝶”風箏爭奪最后的冠軍了。在決賽的時候,我因為用力過猛把風箏的線扯斷了,“蝙蝠”風箏掉到了一座拱橋下面。因為拱橋太高,我和爺爺都下不去,當時我都快急哭了。這時那位放“蝴蝶”風箏的大伯二話沒說,爬到拱橋下面幫我們把“蝙蝠”風箏給撿回來了。雖然輸了比賽,但那次經歷讓我明白了o24rb3TV6sSm0mULgVyVUQ==山外有山的道理,也讓我做任何事情都更加用心了。告訴你們一個秘密,現在那位放“蝴蝶”風箏的大伯已經是我放風箏的最佳拍檔了。
“燕子”傳奇
人物:小瑜
身份:旅居澳大利亞的初三學生
我到澳大利亞讀書已經有兩年了,在假期里我都會回到國內和伙伴們一起去放風箏。我爸爸是一所中學的老師,我小的時候經常和爸爸在學校的操場上放風箏。我們兩個一邊放風箏一邊嬉鬧,那是讓我最留戀的一段時光。
自從接觸了風箏以后,我就對制作風箏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傳統制作風箏的方法不外乎扎、剪、糊、繪幾個步驟,最后系上提線,但是風箏的種類繁多,所以在制作不同類型風箏的時候還需要考慮一些細節,比如竹條的彈性、風箏表面的抗風力性、提線的粗細等。記得我在參加爸爸學校組織的一次風箏比賽時制作了一只“燕子”風箏,比賽的當天風力正適合,可是別的同學的風箏都飛上了天,我的“燕子”風箏卻在一個勁地重復“倒栽蔥”動作,后來連我自己也“倒栽蔥”了。經過仔細的檢查我才發現,原來風箏的提線沒有掛對稱,這就導致風箏在迎風起飛時一邊高一邊低,飛不上天也就不奇怪了。所以在這里我要告訴大家,制作風箏的時候一定要細心,任何一個細節都不能疏忽。
到澳大利亞上學的時候爸爸送給我一只他親手制作的“燕子”風箏,爸爸希望我無論身在何處,都要時刻惦記著祖國,惦記著家里,就像這只風箏一樣,線的一頭是遠在大洋彼岸的自己,另一頭則是對國內親友的牽掛。去年,我所在的地區舉辦了一次風箏大賽,我特地拿出了“燕子”風箏去參賽。結果我的“燕子”風箏為我贏得了冠軍,當時所有的外國同學都來向我祝賀,那一刻我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感到特別驕傲。
八卦風箏的骨架由兩個正方形的架子組成,一般的正方形架子大小在50-100厘米之間。以50厘米的八卦風箏為例,構成正方形的四根竹條寬高均為0.3厘米,長50厘米。用削好的竹條綁成兩個正方形骨架,然后按圖示將兩個正方形綁在一起形成一個八角形狀就可以了。兩個正方形的大小要求一致,根據風箏的大小,在正方形架子中間夾上一根竹條加以固定,如圖所示。風箏的蒙面材料可以用厚一點的紙板或者比較柔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