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上個月,我在股市里投了30萬,然后一夜蒸發變廢紙。”電話那頭的李珍語氣平靜,如果不是她的朋友透露,別人不會想到,這30萬中有他父母大半生的全部積蓄。
李珍今年28歲,和不少年輕人一樣,在北京讀完大學,順利找到工作,遇到了心儀的男孩子,經過一兩年戀愛進入談婚論嫁的程序。去年年底,李珍和男朋友開始四處看房,父母親這時也一下子拿出了20萬元。“我心里明白,這是他們在縣城辛苦了大半輩子的全部積蓄。”李珍說。
加上李珍和男朋友兩人積攢下的10萬元,30萬元正好夠他們看中的一套總價80萬的房子的首付。50萬貸款如果分20年還,每個月是3500多元。想到兩個人的工資加起來也不到6000元,李珍開始猶豫要不要把這30萬拿進股市滾一滾再出來。
“首先在證券公司開了戶,開始也不敢買太多,后來索性心一橫滿倉吧,這樣能賺得更快一些。”心雖然“橫”了,但入市后李珍的心里就有種不祥的預感,“說放得開是假的,別人哪怕講個再好玩的笑話,我也笑不出來。”
李珍沮喪地說:“這件事情我沒告訴父母,我想賺到50%收益率就收手,每個月省下的房貸,給他們二老多買點東西。”接著電話那頭沉默了半晌,“我沒敢想這個結局。”
580004必將成為她終身的遺憾
“我這是‘初生牛犢不怕股,一生積蓄全賠光。’”李珍說,今年4月16日下午2時許她在家里上網委托認購,她在銀河證券黃寺證券部認購了30萬元首創權證(580004)5.7萬股。“炒股的朋友告訴我不要買太高的股票,我一看當時價格是5.33元,挺便宜的,又是首創這個大公司,所以就花了30多萬。”李珍說,買了第二天,這只“股票”就一直停盤,之后她多次與銀河證券黃寺公司打電話咨詢,對方只是說“看公告,23日認購”。
結果到23日還沒有開盤,24日一大早上電腦一看,就“什么都沒有了”。李珍說,她急忙找到證券公司,一名業務部經理一聽就來了句“你完了!”他說,16日買的權證,必須到證券公司再認購,否則就是廢紙一張。李珍說自己一下就懵了。
筆者查找有關公告時得知,首創權證的最后交易日是2007年4月16日,行權期是4月17日至23日,共5個交易日。而在23日后仍未行權的權證,將予以注銷也就是說,李珍一直把行權期當做了停盤,等到的結果是權證作廢。
找說法被罵“弱智”
“我趕到首創的一家證券營業部要說法,當時就看見有兩三個老頭老太太躺在地上,還有一個女的用腦袋撞墻。全是我這樣的,可人家只有幾百幾千,不像我,一下就30萬。”李珍說,最讓她難受的是,營業部一個工作人員對自己說“你自己弱智啊,沒人從你手里搶錢呀。”
李珍顯得極度難過:“我就覺得我真應該從7層樓上跳下去,我也快30的人了,現在感覺就像開車撞死了人。”
“我只知道買的是580004,是首創。現在老百姓有幾個懂這個名詞叫認購?老百姓根本就不懂,我想通過這個告訴別人,買權證比股市大跌可怕多了!”李珍說,“30萬買房的錢,到現在都沒敢告訴男朋友。”
“什么是認購,到哪里去認購,不認購后果是什么?”李珍反復表示,證券公司應該有告知義務,她希望通過這件事兒告訴老百姓買股票有“玄機”。李珍承認,自己從來沒有對股票公司做過任何了解,連買的是什么性質的股票都不清楚,對一般買股票的風險也不知道。她最終表示,要通過法律手段來解決這個問題。(通訊員 吳恒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