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江位于云南的西北部,是我國納西族同胞聚居的地方。麗江的大研古城,即麗江舊城,位于玉龍雪山腳下,始建于元朝南征大理的時期,迄今己有800多年歷史。壯麗的山川和悠久的歷史,使這個古鎮充滿著濃厚的民族文化氣息,1997年,麗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了“世界遺產名錄”。
“我要融化在麗江古鎮里了。”閨蜜兒回來,一臉花癡的表情。
“你還沒有醒呀?!”我使勁戳她的腦殼。
“你也去一次麗江吧!”望著鏡子里的自己,真是像極了《春田花花同學會》里那些甩著包包的OL,每天在辦公室度過沉悶單調的日子,除了老板偶爾變換一下或挑剔或貶低的表情,我的生活沒有任何的變化。心底暗暗咒罵起來,卻又為自己消逝的年華哀悼,狠一狠心,給自己放一次假,讓老板獨自郁悶去吧!想到這里,我就快樂得不能自已。
一下飛機,麗江的清新空氣即將旅途中的沉悶一掃而空。一字排開的紅色出租車在外候著,據閨蜜兒的經驗,機場距麗江古城大概30公里,乘出租車可能花費要七八十塊,不如坐民航大巴,半小時到古城只要10元。
窗前,外面的天氣晴好,麗江沒有其它南方城市的燥熱,習習的涼風吹散了我的長發。舉目遠眺,玉龍雪山近在咫尺,陽光下,一切的景物都帶著天堂的圣潔,卻也不失“漫山層林染,幽谷煙云迷”的境界,難怪一年四季麗江都會吸引那么多海內外游客。正看著,有一座被蒼翠掩映著的山和一條清澈的河流連成了一線,它們將整個麗江城分為兩部分,西面為新城區,東面則是我出游的目的地麗江古城。鄰座的朋友介紹,分界處就是獅子山和玉龍河,它們的走勢由北向南,若在麗江城里迷了路,那可是個辨識方位的好參照。
麗江初印象
站在麗江的四方街上,我見識到了這古城的繁華。不足百米的街道上面,各式各樣的小店和酒吧鱗次櫛比,不同膚色和不同語言在相互交織著,我在這里可以隨處看到有著奇怪文字圖案的木刻、銅器、馬具和各種納西族的日常用品。若有興趣,還可以花十元錢買上一支口弦,這種納西人獨有的樂器,在很久以前就是用來傳遞愛戀的。
經過一家古樸小店時,背著OZARK大背包的我有些挪不開步子了,里面掛滿了銅質的風鈴。店主稱它們為“布農鈴”,上面刻著一些讀不懂的原始符號,大概象征著幸福和吉祥,下面墜著和麗江有關的烙畫。看到如此小巧精美的物什,我不得不佩服納西工匠的手藝,忍不住一口氣買了十來個,想像著它在朋友們的窗前叮當作響,便滿心滿眼的歡欣。
漫步在古城內,看似光滑厚實的路面上竟然還有彩色圖案和馬蹄的印記。據當地人介紹,這些石板路都是取自玉龍山下的五花石子鋪成的,色調斑斕五彩,經過多年的踩磨,這些看似平凡的石頭也透出了麗江的韻味和風情。也正有了這些美麗石子,千百年來在接納過身佩藏飾的馬幫,風塵仆仆的徐霞客后,古城依舊是那么干凈、清亮……
雪山,險峰里的無限風光
麗江之行,登玉龍雪山自然是必不可少的節目。據說,這是一座北半球距赤道最近的極高山,由十三座險峰組成,有“冰川博物館”的美譽。可平均海拔5000米的雪山,怎是我等弱女子能望塵莫及的,小女人自有妙方,花100元坐著觀光纜車直上4000米的牦牛坪。
穿上厚厚的羽絨衣,站在高處觀望雪山全貌――高原草甸、原始森林、冰山水域都讓世人驚嘆不已,這確實是欣賞美景的絕好之處。看到不遠處藏人神圣的瑪尼堆、雪花神樹,還有遍地飄香,爛漫繽紛的野花,仿佛到了人與神對話的所在。遠處的森林,也披上了一件七彩的秀衣,黑珍珠般的牦牛群處處可見,充滿著野性和生機,這么一個青山常綠人未老的境地,怪不得成了納西族傳說中“少男少女殉情的世外桃源”。
前方,一群納西牧民噢噢大叫著飛奔過來,好奇的我便隨著他們來到陳設如客棧的家中。同納西的男人們聊天,你很難不被他們談吐的清雅和藝術氣質所吸引。真所謂,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如此文雅的納西男子,不能不說是拜納西女子所賜。
原來這兒的民諺說過,麗江的男人一生中只有三件事:蓋新房,娶新娘,曬太陽。相比之下,麗江的女人們一年中只有大年初一這天可以睡懶覺,宰豬、拉貨、紡織、開車……全都是女人的職責,她們還拿出繡有“披星戴月”圖案的披肩給我看。有了持家的納西女人,納西的男子們才能優哉游哉,怪不得他們大多精通音樂或繪畫,也難怪他們臉上掛著玉龍雪山才有的“風光”。
坐著馬鍋頭(趕馬人)的馬兒返回甘海子,天變得有些陰冷,可草地上開著的或粉或紫的花兒,豐富了我們眼中的色彩。這些茵茵綠草擠擠挨挨地隨著山風招搖起伏,在眼中掀起了連綿不斷的漣漪沒有人照料的花草,竟可以長得這樣的蓬勃浩蕩,不愿意當“勤勞健康”的納西女人,能輪回為這些驕陽下的花草也是美事。
流連在納西美食里
麗江的魅力除了山水還有美食。第三天中午,沉醉于古香古色街市中的我,不覺間已饑腸轆轆,急不可待地在大石橋邊依柳傍水的“順水樓”坐下,一面欣賞對面客棧掛的一串串撩人心緒的紅燈籠,一面享受著鑲紅嵌綠的納西風味小食。
順水樓里的東西好吃又便宜,這里被稱作“麗江第一面”的黃豆面,是用半透明的面條燴上很有滋味的湯,再放上黃豆、蔥、辣椒、油和香醋配制而成的,味道清爽可口,一小碗只花了3元錢,另外,我還要了一份麗江粑粑和一份雞豌豆涼粉。據熱情的店老板介紹,麗江粑粑是用麗江出產的精細麥面做原料,經手工搟成薄片后再卷成圓筒樣,在中間放上芝麻、核桃、蜂蜜等煎至金黃色而成,粑粑放置多日不會變質,過去還是馬幫商隊的干糧主食。剛出爐的雞豌豆涼粉也很有特色,微黑透亮,像一塊浸潤的墨玉,吃起來味道有點像廣東的馬蹄糕。老板還告訴我,如果喝得慣酥油茶,可以在品嘗粑粑的時候一起飲用,那會有想像不到的美妙味道。聽說藏民們在上雪山前喝上半壺,就能保持體力,可惜我受不了酥油茶的味道,只得作罷。麗江粑粑可是吃了個大飽,還在背包里裝了不少,準備回去當禮物送給仍在辦公室里受苦受累的可憐同事。
剩下的幾天里,我的胃也沒有閑著。除了享受麗江獨有的東巴烤魚、納西烤肉和“丑陋不堪”的炸竹蟲,我還專門出麗江古城坐9路車,在象山市場尋到了一家叫臘排骨的小店,里面的羊頭肉和羊雜味道真不錯,真是過足了肉癮(是不是有點兒自毀素女的形象)。
短短的七天轉瞬即逝,老板的手機才掛掉,我的麗江之行就要結束了。看著屋檐下曬太陽的納西老太和伴鷹而立的麗江男人,我已經迷戀上這里的悠閑節拍――每天坐在麗江傍水而別致的旅館里,聽著高低起伏的流水聲和隱隱約約的納西古樂,品一壺梅子泡酒,一顆久為城市喧囂而變得粗糙的心,也慢慢在這古城里融化。
難怪沒有去麗江之前,我不明白為什么那么多已經走南闖北的人們,到了麗江就停止了漂泊――或者是一家小酒吧,或者是一家小旅店,他們就這樣定居下來。相比之下,選擇離開反而更加艱難。來麗江吧!可要為臨別準備充分的理由,否則,七天的旅程都可能會變成一輩子的。
麗江自助行提示:
1.如返程時間確定的話,可在出發地提前買往返票,走運的話可以購得4折票。
2.麗江屬高原型西南季風氣候,氣溫偏低,晝夜溫差大,最好是春夏兩季去旅游,隨身應攜帶短袖T恤、毛衣、外套、防曬品、雨具。
3.麗江地處高海拔地區(2400米),不宜劇烈運動,不宜飲酒,多食蔬菜、水果,以防止發生高山反應。年老體弱者,應備好常用藥品,有高血壓,冠心病,心臟病者不宜前往。
4.麗江古城的客棧數不勝數,干凈且便宜,要找到有庭院情趣的也容易。而搭乘短途車去麗江各地也方便,便宜且自得其樂。
5.當地少數民族居多,應尊重當地居民的生活和信仰,避免發生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