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陽光燦爛的下午我們前往美麗的緬因州海灣。途中一個著名的景點,是一座簡樸的白色教堂。教堂之所以著名并不是因為有什么大人物曾蒞臨于此,而是,這里是十年前南希和John結婚的地方。就在此刻也還有熙熙攘攘的人們在此聚集,顯然不久后就會有人像南希和John那樣在這里舉行神圣的婚禮。我們在小教堂門外為南希和John拍照,一道紀念他們結婚十年。John不無自豪地為我們講起他們當年結婚時的情景,John說當年他是用白色馬車把南希娶回家的。
緬因州海邊的景象非常奇特。大海就像手指一樣伸向大陸,形成河流,所以緬因州的這片海域被稱做“手指”。被稱做“手指”的景區異常美麗。我們站在高高的山林之中,就能把這片奇妙的景色盡收眼底。延伸進陸地的海水改變了顏色,不再是那種嚴格意義上的海的湛藍,而是變成了一片河流的青綠。于是那幽幽的手指一樣的海水像湖泊河流一樣地流淌著,起伏著。平靜的水面上風和日麗,點點白帆。
一個手抓龍蝦的漁民銅像佇立在海邊的巖石上。意思是告訴人們,這里盛產龍蝦。果然緬因州龍蝦的產量竟占全美國的四分之三,以至于我們在各種餐館都可以吃到便宜的龍蝦,甚至麥當勞也有龍蝦的漢堡包。于是John給我們講了一個關于龍蝦的故事:由于緬因州龍蝦過剩,以致監獄里的犯人每天都要吃龍蝦。于是犯人們起來造反,要求改善這種只有龍蝦的伙食。緬因州政府只好特別立法,那就是犯人每周吃龍蝦不準超過兩次。聽過之后我不禁大笑,這里的犯人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啊。
晚上我們來到南希特意選擇的一家餐館。這家餐館要從布朗斯維克小鎮開車出去很遠。餐館坐落在高高的山上,密林深處,在濃濃的霧靄中。這是南希的一個朋友為她介紹的一處幽雅的所在。我們的車子走了很長時間,才來到大山中一座孤零零的木房子前。但我們似乎還是來早了,所以只好在等候的客廳中提前喝開胃酒。
這家飯店正如南希朋友描述的那樣,到處彌漫著高貴的新英格蘭氣息,哪怕讓你等在這里,仿佛也是一種難得的享受。我們要了不同的酒在客廳聊天,而南希似乎只喝白葡萄酒,后來知道,這種白葡萄酒果然就是她的最愛。開胃酒后,就是在一間色調濃暗的餐廳里的海鮮正餐。一位將頭發梳在腦后的漂亮男人專門為我們服務。我對若若說這個服務生很像法國人。之所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是因為若若在巴黎時,曾為我定義了那種典型的法國男人。她說法國男人大都屬于小男人的那種。雖然非常浪漫,但卻總是顯得陰柔詭異,少了古羅馬英雄男人的那種陽剛之氣。于是在若若的定義之下,慢慢地,我也就體會到了法國男人所獨有的那種陰柔而細語的味道。或者是因為法語發音時的那種獨特的方式?總之有一種說不出來的,但卻又非常鮮明的感覺。不過這些你完全可以從法國的電影中看到,并有所深刻了悟。
若若睜大眼睛看著我,法國人?為什么?
那種有點女里女氣的溫和與柔情,甚至他眼睛里露出的光也是迷人而軟弱的。
若若問,你怎么辨認他們?
大概就像你說的,是法語限制了法國男人吧。你看這個男人講話時的那種輕聲細語,哪怕他講的不是法語……總之我覺得我的判斷八九不離十。
后來若若問那個服務生是否法國人,他說他的父親來自比利時,就在法國隔壁。如此緊鄰,當然八九不離十。于是自鳴得意,覺得自己的目光果然犀利。這位服務生的父親就是這家餐館的大廚,是他鑄造了這家餐館的完美品質。他做的飯菜都非常好吃,所以這里哪怕偏遠,人們還是慕名而來。也因此這個歐洲風格的餐館美名傳揚,而就餐必須預訂才行。
第二天清晨我們便趕往若若的房間,將她所有的行李裝上John的汽車。幸好有張華家的大車同行,我們才得以將若若在伯頓的“家”和我們從中國帶來的大箱子一道搬走。最后John的車上只剩下兩個座位給我和若若,而南希為了給龍哥帶路,便坐在了副駕駛的位子上,一路上兩輛汽車用移動電話聯系。
如此,我們浩浩蕩蕩地離開伯頓大學,這個若若在此生活了四年的地方。
在春風拂面中我們興沖沖上路。一路欣賞緬因州迷人的景色。很早就聽說過緬因州的美麗,如今真正看到,才知道緬因州的美麗果然是和詩意連在一起的。所以,這里才會到處林立著那些漂亮的“夏天的房子”,成為那些富有的美國人度假的首選之地。
途中經過一個非常大的專賣戶外用品的商店。這個商店的標志是一只巨大無比的靴子的雕塑,非常有意思。南希在這里買了一輛準備平時訓練的自行車,然后綁在John的汽車后面帶回諾維爾家中。我們乘坐的汽車一路向前,旁邊突然一輛汽車竄上來并不停地閃燈。John趕緊停下車,后面的龍哥也跟了上來。后來才知道是龍哥發現了自行車已經捆綁不穩,于是不斷閃燈,被旁邊的司機看到,便奮勇追上了前面的John,拯救了南希那輛搖搖欲墜的自行車。
一路上我們穿越了很多美麗的小鎮。那些小鎮所以誘人,大多因為鎮中心的小街兩旁,總有許多非常可愛的小商店。那些商店的櫥窗通常裝飾典雅,充滿誘惑,每每想停下車來進去光顧,卻又每每不能如愿,于是總是滿心遺憾。
很快我們抵達了回家途中最著名的肯尼邦克港鎮。之所以著名是因為這里有一座布什家族的房子,夏天的房子,也就是英文中的Summer House。后來在不同的度假勝地,我們也看到了一些其他美國名人的Summer House。特別是在不同海域的不同海岸,更是有很多豪華的名人新居供游客遠望。
此前若若在南希和John的帶領下,已經不止一次到過肯尼邦克港鎮,看布什家族坐落于海邊的這座大房子。遠遠地,我們下車,John把布什家的那座灰色的大房子指給我們,并說只要這座房子的旗桿上升起國旗,就說明布什此刻就住在這里,于是警衛的規格也會隨之升級。
布什家族的房子坐落的海濱果然迷人,不過這里沒有沙灘(大概也是為了不讓他人接近),只有一片片巨石形成的堅硬的海岸。我們從肯尼邦克港鎮穿過時,就已經看到了各種建造在海岸巨石上的石頭房子。那些房子都非常美麗,各自有著不同的風格,或者莊嚴或者柔美,但唯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房子的底部都用石頭砌成,這已經成為肯尼邦克港海岸房舍的一種風格。后來才知道,原來肯尼邦克港鎮是美國東部富人的傳統居住區,鎮上的居民大多為富豪,所以布什住在這里,也就不足為奇了。隨著富豪們的紛至沓來,慢慢地肯尼邦克港鎮也就成為了美國東部傳統的度假勝地,尤其是每年的6月到10月,這里會擠滿前來休假的人們,自然也會順便“朝圣”布什家族的那座巖石上的老屋。
我們來到布什家對面的那塊高地,遠遠地,我們竟看到了旗桿上的那面隨風飄揚的美國國旗。
不知道總統布什是不是此時也在家。
今天是美國陣亡將士紀念日的前一天,慣例他們也在度假。
就是說美國總統也到這里來了?
至少前總統此刻就在這里。
這讓我們倍感振奮,隔著一片內海向那幢灰色的大房子觀望——
那是伸向大海的一片陸地,而房子就在那片陸地的盡頭。遠遠望去,就仿佛房子是從大海中升起的。
記得那天的肯尼邦克港鎮很冷,但我們還是全都下了車,難以免俗地開始以那個大房子為背景拍照。我們盡量把鏡頭拉近,希望能在取景框中意外地看到總統,或者至少是前總統夫婦,但可惜鏡頭前就是一片空茫。
據說這座已經有一百多年歷史的房子最初并不屬于布什家族。最早的建造者名叫沃克,于是房子被命名為“沃克之家”。老布什在1981年從小沃克遺孀的手中買下這座房子,從此布什一家每年都會來此度假,享受炎熱夏季從海上吹來的習習涼風。老布什購買這座夏天的房子時還不是美國總統,所以“沃克之家”也不過是鎮上眾多富豪之家中普通的一座。大概肯尼邦克港鎮的居民們當時誰也不曾想到,不久會在他們中間出現一位總統。而讓他們更加沒有想到的是,這位總統的兒子八年之后竟然也當上了總統。于是無論“沃克之家”還是肯尼邦克港鎮,從此就都跟著這總統父子名揚天下了。
我們最終沒有看到總統的任何家人,甚至保鏢,當然這也在意料之中。特別是在“9·11”之后,你怎么可以輕易看到美國的總統呢?總之那個遠遠的院落寂靜極了,只有一只劃艇被孤單地冷落在平靜的海面上。
在寒冷的肯尼邦克港鎮盡頭,我們感到了饑餓。我于是說,途中我們看到的鎮上那家最有名的龍蝦店為什么有名?那是因為老布什夫婦經常去那里吃飯。老布什夫婦經常去那家龍蝦店吃飯?
想不到張華立刻來了精神,說,我們何不去老布什經常出沒的地方午餐呢?
張華的建議立即獲得一致贊同。也許直到這一刻,大家才真正感到了饑腸轆轆,于是我們掉頭回那家因老布什而著名的龍蝦店。這是一家臨街的餐館,很小,卻也格外風情,餐館中的所有桌椅都是深色木頭制成,單單是木頭的那種深色的情調,就足以吸引我們這些慕名而來的食客了。
餐館里果然到處是老布什和芭芭拉的痕跡。前臺正中的墻壁上,懸掛著老布什與店員們的合影,另外的一面墻上,則掛滿了老布什吃飯的照片。不同年分的,冬夏春秋的。大概只要老布什回到肯尼邦克鎮,就一定會來這家餐館品嘗龍蝦。而他們每一次來,也就一定會留下照片,成為餐館最具招牌的廣告。
店里的宣傳品是大紅色的,大概是因為煮熟了的龍蝦也是紅色的吧。廣告詞的大意是:來自品嘗第一口時的喜愛。意思是只要你品嘗第一口,就會立刻愛上這家叫做“梅布”的龍蝦店。
梅布龍蝦店坐落于緬因州肯尼邦克港鎮的海岸大道上。這里的龍蝦確實美味,但也格外昂貴,昂貴中大概也包含了前任和現任總統的無形資產吧。
離開“梅布”龍蝦店后我們上路,朝著馬塞諸塞州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