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網絡教學的推廣,以網絡為紐帶,快速、高效、方便地實現知識的傳遞、交流和學習,是新時代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因此,對作為重要教學資源的網絡課件及網絡課程的研究、設計和開發制作變得越來越重要。文章闡述了《大學計算機基礎》網絡課程的設計與實現,對開發網絡課程具有參考價值。
關鍵詞:大學計算機基礎;網絡課程;ASP;ADO
0 引言
21世紀的社會是一個知識爆炸的信息社會,如何以網絡為紐帶快速、高效、方便地實現知識的傳遞、交流和學習,是新時代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因此,隨著網絡教學的推廣,對作為重要教學資源的網絡課件及網絡課程的研究、設計、開發制作變得越來越重要。本文以周口師范學院計算機系開設的公共基礎課——《大學計算機基礎》為例,具體介紹在網絡課程開發中的做法。
1 目前教學方式的弊端
《大學計算機基礎》是一門實踐性、技能性很強的課程,作為高校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課程體系第一層次的內容,是非計算機專業本、專科生必修的重要基礎課程。目前這門課程的教學方式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
(1)教師是教學的主體,學生無法根據自身情況自主地調整學習內容和學習進度,學習的主動性受到很大的束縛。由于地區間教育差別的存在,學生的計算機基礎參差不齊:有的學生在上大學之前已經學過了一些計算機知識,并渴望學習更多更新的知識;而有的學生以前沒學過,他們需要從頭學起。然而,學校有限的師資力量根本無法滿足每個學生的不同需求。
(2)學生課后復習或上機實踐時,遇到問題無法立刻得到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使學習效率降低。雖然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盡量多安排答疑時間,但是受設備資源和人力資源的限制,仍不能達到很好的效果。而對學生來說,問題得不到及時的解決,時間長了,或是漸漸淡忘,或是造成學習過程脫節,無法進行下一步更深入的學習,學習的積極性也因此受到影響。
(3)現代的知識更新非常快,特別是計算機方面,而教材出版的周期較長(一般為兩年),最新研究成果在教材中不能及時反映。因此,學生通過教材學到的知識很多是落后的,跟不上時代的步伐,畢業后不能滿足社會的需要。
這里設計一個《大學計算機基礎》網絡課程,它直接面向全體非計算機專業學生及任課教師,既是一個以學生為主體的遠程課外輔助學習系統,又是一個可供教師使用的課堂多媒體演示系統,同時還可以憑借其遠程教學的優勢為繼續教育服務。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