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在當前縣域經濟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有效化解中小企業融資難,扶持其不斷壯大,對增加地方財政收入,擴大就業,促進經濟發展,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一、規范企業管理,深化中小企業公司治理機制改革。一是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員工隊伍,崗位明確,職責清晰,使員工愛崗敬業,勇于開拓創新;二是科學決策,依據自身實力,搶抓市場先機,切莫盲目鋪攤子、上項目;三是有效配置資源,讓資金、資源在市場的作用下實現滾動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四是建立企業創新機制,確保企業產品生產一代、儲備一代、研制一代;五是建立風險補償機制,有效控制資產負債率,增加所有者權益,擴大保險覆蓋面,降低企業投資風險和銀行貸款風險;六是規范企業內部管理,依據產品生產工藝,設計科學的生產流程,增加資源利用率,提高勞動生產率。
二、轉變經營模式,加強和改善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一是建立責任追究與考核激勵的平衡機制。銀行一方面要建立嚴格的授信問責制度,確保授信資料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另一方面要建立信貸人員風險控制,包括交叉銷售中間產品在內的獎勵制度,鼓勵引導他們加大市場營銷力度,增加對縣域中小企業的信貸投入,創造和諧健康的信貸文化;二是適當下放貸款審批權限,簡化程序,限時辦理;三是開發適合中小企業特點的融資產品,讓中小企業搶占市場份額,促進銀企雙贏;四是擴大票據業務,創新結算方式,通過票據承兌、貼現等形式,為企業提高資金使用率;五是金融部門要利用結算和信息資源優勢,為中小企業提供貸款、結算、中間產品、信息等一攬子服務;六是加強對優質中小企業的授信服務,為中小企業準入創造條件,把為中小企業提供金融服務的業績,作為對銀行和業務員考核的重要內容。
三、完善擔保體系,壯大中小企業融資擔保能力。研究建立適合中小企業特點、符合縣域實際的信用征集、評級、發布制度以及獎勵懲戒機制,完善企業信用檔案數據庫。健全科學規范的管理制度和擔保機制,簡化抵押擔保手續,降低擔保費用。建立資信評估機制,對資信等級高的中小企業,應簡化工商年檢手續,逐步實行備案制。認真落實農業產業化專項資金、龍頭企業扶持資金和省市現有的專項扶持發展資金,充分發揮城市投資公司為中小企業擔保的平臺作用,最大限度地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信貸支持。鼓勵民間資本投入,探索民間資本組建信用擔保機構,壯大擔保公司資金實力,規范運作程序,重點對符合產業政策、產品有市場、經濟效益突出、信用等級較高的中小企業給予資金扶持。加強中小企業內部信用制度建設,鼓勵各類經濟組織以信用為紐帶設立互助性的擔保機構,逐步建立起多種形式參與、多種資金來源、多層次結構的貸款擔保體系。
四、突出政策導向,支持中小企業發展。一是政府要把扶持中小企業作為一項經濟目標,專門制訂中小企業支持計劃,通過政策聯動,銀企合作,拓寬融資渠道,構建信用保障體系;二是爭取國家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如產業集群、中小企業創新基金、發展基金、科技創新基金等專項資金;三是有計劃地推薦有條件的企業向國家申報國債項目;四是幫助有條件的中小企業在中小企業板上市,進入股票市場直接融資,還可探索規模大,效益好的企業采取發行企業債券的方式直接融資;五是幫助組建擔保機構,探索建立信貸協會、鄉鎮銀行、中小企業貸款和中小企業貸款保險機構。
五、多方協同配合,創建良好的縣域金融環境。隨著商業銀行改革的不斷深化,銀行貸款逐步從按企業需求發放貸款轉向以效益性、安全性、流動性為標準發放。地方政府要努力維護銀行債權,幫助企業樹立起“厚德載企,誠信立業”的發展理念,建立新型的銀政關系和銀企關系。做好企業市場退出過程的金融債權的維護和國有商業銀行剝離不良資產與債轉股申報項目的協調工作。強化社會信用意識教育工作,幫助銀行提高收息率,降低貸款風險。采取激勵措施,引導銀行按照商業銀行經營原則向企業多提供貸款,對大企業、好項目,各家金融機構要搶著貸、追著貸,全力支持地方經濟發展。同時,各級政府要關注和扶持地方性中小金融機構的發展,在政策上、資金上、環境上給予幫助,使中小金融機構和中小企業共同進步,實現銀政、銀企共贏,促進縣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作者:中共監利縣委常委、統戰部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