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有制經濟領域的黨建工作,既是“固本強基”的重點,又是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有為才有位。大渡口區秋田齒輪公司黨委的實踐證明,做好非公企業的黨建工作,關鍵是要找準黨建工作與企業生產經營的最佳結合點——
1993年以1萬元資金、3名工人起家的重慶秋田齒輪有限責任公司,目前已發展為全球最大的摩托車齒輪生產企業,產品遠銷美國、日本、歐盟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產值超過4億元。秋田公司董事長付中秋由衷地說:“是卓有成效的黨建工作,推動秋田走向了世界。”
付中秋不是黨員,但他堅定地相信黨組織,相信黨員。
要理解付中秋的話,得從一份“黨員提案”說起。
今年5月,秋田公司二分廠員工王磊提交了一份提案:《在制品的先進先出模式》。公司上下為之一振。
秋田公司有四個分廠,一個分廠就有一個黨支部,每個支部每月必須完成一項“作業”:組織黨員針對企業管理、經營、工藝設備以及生產方式提出一份提案。僅去年,這樣的“黨員提案”就有68份,絕大多數被采用,為公司創造價值120多萬元。王磊是二支部的宣傳委員,他的《在制品的先進先出模式》提案在公司產生不小的震動,還得從年初的日本本田公司三本先生的來訪說起。
多年來,中國境內制造日本本田摩托車的企業,采用的都是秋田齒輪。經過多年合作,本田產生了讓全世界所有本田摩托都采用秋田齒輪的想法,這對于秋田向外向型企業發展無疑是千載難逢的機遇。今年初,本田總部三本先生站在秋田秩序井然、緊張忙碌的車間里,看到靠墻堆放的毛坯時,簡短地說:“這樣的堆放方式會影響成品質量,在我們總部是行不通的。”
這句話落在在場的每個秋田人心上。3個月后,黨員王磊就在他的“黨員提案”中詳盡地闡述了解決這個問題的一整套方案。
提案被迅速采納。二分廠廠長即二支部支部書記立即帶領“黨員攻關組”,大膽革新,不出一個月,制造出了一架“先進先出產品存放架”,有效地解決了傳統堆放方式造成產品積壓、易銹蝕的弊端。
對于這樣的“黨員提案”,付中秋很欣慰。“下海”前,付中秋曾在一家國有軍工企業工作過,對共產黨員積極肯干、吃苦耐勞的精神印象深刻。他回憶說:“在公司創業起步的時候,我發現員工中技術過硬、工作扎實的都是黨員,就萌生了建立黨組織的念頭。”
秋田公司黨委書記李登平是第一位走進秋田的共產黨員。1995年剛到公司時,付中秋告訴他,其他關系都可以不要,但黨組織關系一定要帶來。
在付中秋的支持下,1998年,秋田公司成立了第一個黨支部。
如今,在秋田公司,4500多名員工中黨員只有106名,可4個分廠中有3個廠長是黨員,40名中層干部中有31名是黨員,公司領導班子6個人中有3名黨員分別負責銷售、設備和生產方面的重要工作。
從2001年起,秋田公司推行戴牌上崗,黨員戴紅牌,非黨員戴白牌。如今,能戴紅牌上崗已成為職工的追求。入黨積極分子曹偉說:“如果有一天能戴上紅牌,我也會覺得很榮耀,會覺得這是我人生價值的體現。”
“每到關鍵時刻,黨組織總能調動一切力量促進企業發展。”同樣不是黨員的公司總經理鄒代友說。
去年10月,秋田公司在三分廠推行批次管理、精益生產活動,改計件方式為計時方式。但一些工人害怕變革會傷害到個人利益,抵觸情緒很大。
關鍵時刻,第三支部以黨組織的名義要求共產黨員帶頭上,結果黨員們整齊地站了出來,帶動普通員工促成了第一條精益生產線的建立。精益生產線建成后,第二個月便顯示出效果:產能提高23%,成本下降26%,職工月收入增加15%。對這件事,付中秋感慨地說:“現在,企業關鍵崗位都由黨員挑重擔,關鍵技術都靠黨員來攻關,關鍵時刻都是黨員挺身而出,公司的發展真離不開黨組織了。”
正是有著這樣的認識,公司對黨建的支持也實實在在:公司設立了拿年薪的專職副書記;投入100多萬元建立了面積達400平方米的黨員活動場所;每年保證10萬元以上黨員活動經費,超支還可另行撥付……近兩年,公司就有70多人遞交入黨申請書。
公司支持黨建,黨建促進公司發展,在秋田,這一良性循環,推動著企業走向世界。
而今,王磊的“黨員提案”,早已轉化為生產力,不僅提高了效益,而且贏得了日本本田公司的肯定。今年6月,山本再次來到秋田的生產車間,站在結構合理、擺放齊整的存放架前,連聲說:“好,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