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豐都縣三元鎮(zhèn)羅家小學高建權老師,興高采烈地來到兒子購買的位于縣城濱江路旁的新居。站在臨江的陽臺上,眺望著滾滾東流的長江,他的內(nèi)心久久不能平靜。
為了這一天,他已經(jīng)等了34年。12000多個日日夜夜呀,那個魂牽夢縈的城市居民夢,終于塵埃落定。
他的雙眼濕潤了。那淚水里面,包含著太多的辛酸。
大學夢碎了,
城市居民的夢被延續(xù)下來
1973年,對于豐都縣三元鎮(zhèn)(原三元區(qū)羅家公社)的高建權來說,是很不平凡的一年。高中畢業(yè)后賦閑在家的他,突然迎來了命運的轉(zhuǎn)機。那天,公社文教干部前往他家,鄭重地告訴他,由于根正苗紅,他被大隊推薦進入上大學的候選人名單,而且通過了公社組織的民主評定,公社決定推薦他上大學。文教干部說,由于各個公社推薦的人較多,縣里面要組織一次文化考試,好好準備準備,爭取考上。
那一年,高建權21歲,剛好與同村漂亮姑娘杜霖雯訂了婚。在“文革”的歲月里,他早已打算安分守己地在農(nóng)村當一輩子貧下中農(nóng),但沒有想到,幸運之神卻突然降臨。
帶著惶恐,他來到縣城,住在縣城的伯父,早早前往車站接他。走出車站,那干凈整潔的街道、行色匆匆的人群、穿梭不息的自行車,還有那偶爾路過的汽車,都帶給高建權一種莫名的興奮:原來,城市就是這個樣子,我要是能生活在這里該多好!
伯父拍著他的肩膀說:“建權,好生考,讀了大學,今后你會生活在比這里更好的城市里!”
在伯父家,高建權看到了從未見過的蜂窩煤,看到了伯父、伯母每天有規(guī)律地上、下班。他不禁想到了自己那臉朝黃土背朝天的爸媽。
高建權9歲喪父,母親辛苦地把他拉扯大。那年冬天,母親到林子里去砍柴,一失足就摔到了崖下。想到母親,高建權眼中流出了淚水。那一刻,他在心里對自己說:“一定考上大學,讓媽媽過上城里人的生活!”
考試后,有消息說,他已經(jīng)被南京航空航天學院(現(xiàn)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錄取。高建權欣喜若狂,他仿佛看到了自己騎著自行車上、下班,看到了母親在干凈整潔的廚房里燒蜂窩煤煮飯……
想不到,命運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那年10月,高建權左等右等也沒有等來錄取通知書,跑到縣文教局去問,才知道當年的錄取制度發(fā)生了重大變化,自己沒有被錄取。
大哭之后,高建權擦干眼淚,走進鄉(xiāng)教育辦公室,毛遂自薦,成為樂家鄉(xiāng)鄧教坪小學的民辦教師。也就是那時,高建權審時度勢,為自己選定了一條路:努力考上公辦教師,把戶口轉(zhuǎn)為非農(nóng)業(yè)戶口,一步步走向心儀的城市。
1974年,女兒高霞降生;1977年,兒子高藝又呱呱墜地。這個時候,高建權的城市夢,不再只是安排好自己和母親,更增添了為人夫、為人父的責任。
工夫不負有心人。經(jīng)過7年刻苦努力,1980年,高建權考取了公辦教師。那一天,他獨自喝了很多酒。然后,他拎著酒瓶,前往父親的墳前。高建權伏在墳頭,淚流滿面地說:“爸,兒子現(xiàn)在是吃商品糧的公辦教師了!有城市戶口了!”
兒子的戶口,成為他邁不過去的坎
高霞、高藝一天天長大了,念了小學,可一家人的戶口還多是農(nóng)村戶口。那個揮之不去的城市夢,經(jīng)過將近10年的滄桑磨礪,一次又一次撞擊著高建權的心扉。
無意中,高建權得知一個消息:為了加快城市建設,縣里安排了少量“農(nóng)轉(zhuǎn)非”名額,只需繳納5000元城市增容費就可轉(zhuǎn)戶口。高建權怦然心動,可5000元也不是一個小數(shù)目呀!做教師十余年,他剛好攢夠了5000元錢。這樣一來,全家人中,可以讓一個人“農(nóng)轉(zhuǎn)非”。高建權決定,把這個機會給成績不好的女兒。他想的是,兒子肯定能考上大學,轉(zhuǎn)不轉(zhuǎn)戶口,意義不大。
于是,夫妻倆趕到縣城,交納了那筆數(shù)了又數(shù)的巨款。然后,女兒的戶口頁上,真真切切地被改成“非農(nóng)業(yè)戶口”。由于在縣城沒有房子,女兒落戶到了高建權的伯父家。拿著那本戶口簿,高建權嘿嘿地笑出了聲。
高霞高考落榜了。恰好,當時涪陵地區(qū)要面向教師子女招考一批公辦教師,條件必須是非農(nóng)業(yè)戶口、應屆高中畢業(yè)生。高霞的條件全部符合,順利考上教師。高建權很欣慰,要是當初不給女兒轉(zhuǎn)戶口,就不可能抓住這么好的機會。
但意外的是,1995年,兒子高藝參加高考落榜了,高建權十分心痛。他怒不可遏,抬手給了兒子一巴掌。兒子捂著火辣辣的臉,委屈地說:“你對我,根本就不如對姐。我要是有個城市戶口,我現(xiàn)在就可以參加工作了!”一氣之下,高藝加入了南下打工的洪流。
兒子走了,高建權的心中非常自責。“一定要想法解決兒子的戶口”,這個想法,在他的腦海里日漸強烈。
1996年,高建權突然得知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縣里出臺一項新的戶籍政策,凡被評為高級教師5年以上、教齡超過20年的教師,可以解決配偶和子女的戶口問題。這些條件,高建權都符合,他欣喜若狂。
第二天,高建權興沖沖地拿著戶口簿前往派出所辦理“農(nóng)轉(zhuǎn)非”手續(xù)。他小心翼翼地將戶口簿遞進戶籍窗口,沒想到,戶籍民警拋出一句話:“你妻子能辦,你兒子超過年齡了,辦不了!”
戶籍民警拿出規(guī)定條款指給高建權看:只能解決未成年子女的“農(nóng)轉(zhuǎn)非”問題。而那個時候,高藝已經(jīng)19歲。高建權以手擂墻,長嘆一聲。
兒子的戶口,像一塊大石,壓在高建權的心上,使他夜不能寐。那一段時間,一貫堅持原則的他,無數(shù)次前往縣城,找親戚,會朋友,希望能夠解決兒子的戶口問題。但他無論如何,也邁不過那一道坎。
柳暗花明,34年進城夢終于謝幕
兒子高藝在福建省泉州市一家廣告公司打工,天資聰慧的他,不但學會了廣告平面設計,還懂得不少企業(yè)經(jīng)營管理方面的知識,也積累了一些資金。2002年,高藝回到豐都縣城,租下一間門面,創(chuàng)辦了一個廣告設計制作室,生意不錯。
2007年7月10日,高建權所在的學校放假了。高藝打電話邀父親到縣城度假。高建權和妻子來到縣城,高藝連忙領著他們往濱江路走。在“濱江麗苑”小區(qū)前,高藝停了下來,自豪地指著臨江的一套房子,說:“爸,媽,那是我們的新房子!”
原來,高藝的廣告制作室生意越做越紅火,通過5年的艱辛創(chuàng)業(yè),早就積累下了買房的錢。并且,縣里降低入城門檻,放寬了戶籍限制,只要在縣城有合法固定的住所,有正當職業(yè),有穩(wěn)定收入來源的公民,都可以辦理城市戶口。高藝終于用自己的奮斗拼來了城市戶口。
在豐盛的晚餐上,高建權望著嶄新的房間,心中百感交集。他端起一杯酒,深情地對兒子說:“你幫爸爸圓了一個延續(xù)34年的夢啊,我們一家,終于全都成了城市居民!”
說完,他的雙眼濕潤了。那淚水里面包含的辛酸,只有他最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