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勁同志:
你好!
讀了編輯部轉來的信,我既欣賞你敢說真話的勇氣,又特別理解你的心情和目前的憂慮。在得知市里決定大規模攬才的消息后,我和同事、朋友們也一起熱議過,既有為這一決策叫好的,也有為這一決策擔心的,還有的人心存顧慮:這么大的投入,究竟劃不劃算?你的困惑和顧慮,在目前我市一些干部中間,確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從你的來信可以看出,面對市委、市政府作出的大規模引進高層次人才的決定,你在思想上存在矛盾。你理解市委、市政府求賢若渴的急迫心情,但是,你只贊成引進企業精英和科技方面的高層次人才,不希望引進黨政人才。我想,這應該是你的心里話。也許,你是擔心大量引進黨政人才,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自己的發展,甚至是飯碗吧?作為一名現任副縣級領導干部,如果單從自身利益考慮,有這樣的顧慮是正常的,但如果站在全市發展的大局來看,你的這些想法是錯誤的,如果不盡快解開這個思想疙瘩,不僅對你本人,而且可能對你的部屬和周圍的人都會產生很大的消極影響,到頭來,不僅會影響全縣乃至全市的大局,而且也會直接影響到你個人的發展。
要消除你目前的困惑,我個人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把脈。
首先,我們要充分認識此次市委、市政府進京攬才的重要意義和積極作用。這次市里實施的以“誠引高端人才,建設美好重慶”為主題的“重慶市千名優秀人才引進計劃”,是直轄以來我市開展的規模最大、引進人才數量最多、影響最廣的高層次人才引進活動,旨在為建設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這是當前全市實施人才強市戰略中的一件大事,是落實市第三次黨代會精神、推動重慶更好更快發展的重大舉措。我們要從實施人才強市戰略的高度,從促進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高度,充分認識這次招才引智工作的極端重要性,自覺消除思想上只為個人利益盤算的“小九九”,這樣才能與市委、市政府保持高度一致。
其次,我們要充分肯定重慶本地干部在直轄市建設中的主體地位和重要作用。誠如你所言,外來和尚能念好經,本土和尚同樣能念好經。直轄十年來,我市先后制定并實施了《重慶市跨世紀高層次人才培養綱要》、《重慶人才強市戰略實施綱要》、《“十一五”人才發展規劃》等一系列制度性文件,大力實施黨政人才執政能力建設計劃、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市場開拓能力發展計劃、專業技術人才自主創新能力開發計劃、技能人才技術革新能力提升計劃、農村實用人才增收致富能力培訓計劃,培養了包括你本人在內的一大批本土高層次、高技能人才。據市委組織部提供的材料統計,截至2006年底,全市共有黨政人才12.6萬人,專業技術人才89.5萬人,企業經營管理人才149.6萬人,技能人才196萬人,農村實用人才156萬人。十年來,我市各條戰線上涌現出的一大批高層次人才,為直轄市的建設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第三,我們要客觀看待市場經濟條件下人才流動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市場的競爭,其實就是人才的競爭。一個國家或地區是否有實力,從其占有的人才資源就可以看出端倪。美國人口只占全世界的1/22,卻擁有全世界研究生的1/2,本科生的1/3,科技人員的1/4。正是占據了人才高地,美國才得以在許多領域保持強有力的競爭力。在世界走向扁平化的時代,我們更應以辯證的思維理性看待人才的流動,過分強調外來人才和本地人才的界限,已經沒有多大的實際意義。近幾年來,我國北京、上海、廣州、南京、杭州、武漢等城市,為爭奪人才,都使出了高招。比如,二三十年前還是一個小漁村的深圳,就是憑借得天獨厚的建設特區的吸引力,吸引了全國各地的人才,深圳特區才很快崛起。試想,如果不是“孔雀東南飛”,沒有眾多高層次人才的加盟,深圳速度從何談起?我市這次引進大批人才來渝掛職,就是著眼于引智,努力營造“孔雀西南飛”的環境和氛圍。
第四,我們要科學把握應對新階段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隊伍建設提出的挑戰和要求。今年全國“兩會”期間,胡錦濤總書記在重慶代表團發表重要講話時為重慶導航定向,作出了“314”總體部署。6月7日,國務院批準我市為全國唯一一個以省為單位的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艱巨的使命和任務,迫切需要大批人才來承擔和完成。但由于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制約,我市的人才隊伍建設在全國甚至在西部地區都不占有明顯的優勢。據資料顯示:進入全國“211工程”的大學中,成都有5所,西安有6所,而重慶只有2所。重慶擁有的兩院院士,僅僅是四川的1/6,西安的1/4。僅從大學數量上看,西安有46所,成都有40所,而重慶只有35所。由此可見,重慶的人才特別是高層次人才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面對新機遇和新挑戰,我們沒有時間等培養好了人才再去干事。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我們要實現“加快”和“率先”的目標,建設好試驗區,只能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充分利用本土和外來兩種人才資源,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至于你在文中說不贊成引進黨政人才,我認為你在對新時期黨政人才的認識上存在誤區。你在信中說:“在西部的區縣政府工作,關鍵是要有一顆為人民群眾服務的心,關鍵是要有踏實的工作作風,關鍵是要舍得干。”這話沒錯,但我要說,在知識經濟時代,面對經濟全球化的浪潮,黨政干部光靠這些還遠遠不夠。對新時期的黨政干部來說,除了要“舍得干”,更要善于干,除了要善于干,更要有很高的決策力、創新力?,F在流行一句話:“決策失誤是最大的失誤?!睕]有過硬的專業知識,黨政干部的決策力、創新力就難以保證。更何況我們現在正在建設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沒有任何經驗可以借鑒,確實急需這方面的黨政人才。目前,我市12.6萬名黨政人才中,擁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的有68474人,占54.3%,比直轄前有了大幅度提高,但要建設試驗區,高層次的黨政人才還是非常缺乏。從市級黨政機關來說,非常缺乏熟悉國際經濟與貿易、公共財政、交通運輸等領域,具有統籌城鄉發展經驗和能力的優秀年輕干部;從區縣黨政機關來說,非常缺乏具有統籌城鄉發展能力和領導地方重點產業發展、重點行業布局、重大項目建設經驗,熟悉服務、高技術、制造、化工等領域工作的優秀年輕干部。因此,市委、市政府經過慎重考慮,決定在這次攬才活動中,引進200名優秀黨政人才,這一決定是非常及時的。
至于你在文中提到的引進的個別黨政干部出現的“水土不服”現象,我認為只是屬于操作層面的問題,只要我們在引進時把好關,引進后多幫助支持,就可以實現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那么外來人才和本土人才是一種什么關系呢?我個人以為,有競爭但更多的是合作。這里,我想起了一個漁夫捕魚的故事。挪威漁夫喜歡捕食沙丁魚,但往往船還沒靠岸,許多沙丁魚就因缺氧死掉了。聰明的漁夫為了保證它們的鮮活,就放了一些鯰魚進去。鯰魚好動,而且會偶然捕食沙丁魚,所以沙丁魚就和鯰魚一起四處游竄,激起水花無數,這樣就豐富了水里的氧氣,刺激了沙丁魚的運動活力,延長了它們的生命。同理,我認為,引進優秀外來人才不僅不會對本地人才造成沖擊,而且會產生積極的“鯰魚效應”,有利于激活和加強重慶的人才隊伍建設,有利于各類人才發揮作用。
總之,建設試驗區,我們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樹立開放的人才觀。不管是誰,不管你現在處于什么崗位,都應該以寬闊的胸襟,歡迎和擁抱外來優秀人才。特別是像你這樣的領導干部,更要主動與外來人才交流溝通,幫助他們了解重慶的市情和風土人情,積極學習他們的長處,在幫助別人的同時提高自己。本地人才與外來人才融為一體,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真正做到心齊氣順、風正勁足,我們才能共同創造重慶美好的明天。
祝
工作愉快
重慶市委研究室李兆龍
2007年7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