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重慶大學藝術學院院長。目光柔和但很有抓力的許世虎,用多彩的畫筆,繪就了一幅絢麗的“三維人生”圖。
畫家許世虎:一腔豪情繪時代畫卷
今年4月28日,重慶大學黨委收到中央黨校辦公廳發(fā)來的函,中央黨校特別邀請許世虎創(chuàng)作一套《藝術家眼中的中央黨校》美術作品。
原來,今年3月,許世虎到中央黨校參加為期一個月的培訓。漫步校園,他那雙善于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捕捉到了大量創(chuàng)作素材。在課余時間,他一連創(chuàng)作了30多幅水彩畫。中央黨校有關領導和藝術界的專家聞訊參觀后,稱贊他的畫“造型功力深厚技藝精湛,風格獨特別開生面,集自然與想象、冷靜與激情于一體,既有中國民族傳統(tǒng)繪畫的元素,又有現(xiàn)代人對色彩藝術的審美意識,古典與浪漫相結合”。培訓結業(yè)時,許世虎不僅獲得了結業(yè)證書,還獲得一張收藏證書——其水彩畫《亮眼橋》被中央黨校收藏。
許世虎的畫受到中央黨校的青睞,并不是偶然的。
許世虎1956年9月出生在今巴南區(qū)南泉鎮(zhèn)(當時為南泉管理處),父母都是小學教師,要養(yǎng)活五個小孩,家里燒不起煤,燃料全是從山上撿來的柴火。為了撿柴,許世虎鉆遍了南溫泉四周的山林。小小年紀,便練就了不一般的眼力。
許世虎從小癡迷畫畫,不論是上小學、中學,還是下鄉(xiāng)當知青,他都把畫畫當作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1980年,許世虎考入四川美術學院。開學前,家里在清理他幼年住過的房間時,把他當柴童時的習作捆扎在一起,一過秤,竟有100多斤重。
進入大學后,許世虎如饑似渴地學習繪畫技術,在大學二年級時入黨,畢業(yè)后被留校任教。
走上講臺后,許世虎依然保持著柴童時期的勤奮。短短幾年間,便有數(shù)百幅作品發(fā)表、出版,《春天里的歌》、《窗臺上的寶石花》、《碩果》等一大批獲獎精品,奠定了他在美術界的地位。特別是他創(chuàng)作于1991年的水彩畫《春天里的歌》,畫面上雖然只有一籃鮮花,但憑借這籃花,許世虎不僅獲得第二屆全國水彩畫、水粉畫展優(yōu)秀作品獎,2005年又奪取世界著名畫展法國盧浮宮美術沙龍展特別獎,成為第一位獲此殊榮的中國水彩畫家。
面對豐碩的成果和同行的贊譽,許世虎并不滿足。“藝術不能沉迷于小趣味,有的人以為閑情逸致才叫藝術,一般人看不懂的才叫藝術,其實不然。”許世虎說,“藝術來源于生活,藝術家的使命,就是要將藝術回饋于社會和人民。作品不應該僅作為展覽廳里的擺設品,而應該服務社會,感動大眾。”
這種藝術追求,讓許世虎練就了不一般的發(fā)現(xiàn)力和表現(xiàn)力。當別人為繪畫的題材冥思苦想時,他卻能從花草樹木和平凡生活中,發(fā)掘美的創(chuàng)作源泉。一頭牛,一棵樹,一朵花,在許世虎的筆下,便成為一種藝術享受,讓人們驚奇地發(fā)現(xiàn),原來身邊的環(huán)境是那么美麗,平常的生活是那么精彩。
1997年重慶直轄。作為土生土長的重慶畫家,許世虎非常興奮,很想為新重慶的誕生獻一份禮。重慶人民大禮堂管理處的領導找到許世虎說,裝飾一新的大禮堂接見廳需要懸掛一幅反映新重慶精神面貌的油畫。這與許世虎的想法不謀而合。然而,面對這座地域遼闊、歷史悠久的英雄之城,該從何下筆?許世虎的目光,落在了朝天門。一幅氣勢磅礴的油畫《兩江匯流》幾乎一氣呵成。許世虎把對新重慶的無限熱愛和憧憬的滿腔激情,傾注于筆端,用絢麗的色彩,將新重慶的精氣神,形象地展示在觀眾面前。
《兩江匯流》的成功,堅定了許世虎反映重大現(xiàn)實題材、創(chuàng)作主流藝術精品的信心。
兩年后,許世虎為市委辦公廳可視電話會議室創(chuàng)作了一幅巨幅油畫《民族魂——三峽抒懷》。在創(chuàng)作中,他打破常規(guī),將油畫、國畫、雕塑和壁畫等多種表現(xiàn)形式有機地融合在一起,用樹脂料做底,對山、石、樹、水、浪、云霧和水鳥等進行形體塑造,全然不受傳統(tǒng)技法的束縛。同行們稱贊許世虎不僅創(chuàng)作了一幅精品,而且提煉了一種全新的綜合技法。
不斷突破別人也不斷突破自己的許世虎,并沒有停下探索的步伐。2005年初,許世虎率領他的碩士研究生團隊,一頭扎進即將開館的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經(jīng)過半年的艱苦努力,創(chuàng)作出目前世界上以三峽為題材的最大壁畫《壯麗三峽》。
《壯麗三峽》長9米、寬6米,占據(jù)三峽博物館序廳的一整面墻壁。壁畫前景為一塊三峽石,地面用玻璃和噴繪寫真造景而成的長江水,與壁畫中的水景融為一體。壁畫雖名為畫,但集繪畫、雕塑和景觀藝術為一體,標志著許世虎在綜合技法的創(chuàng)新上又前進了一大步。壁畫與展廳交相輝映,畫在廳中,廳在畫中,進入展廳,參觀者就走進畫中,對壯麗三峽的熱愛之情,便油然而生。
《民族魂——三峽抒懷》和《壯麗三峽》的成功,標志著許世虎倡導的一代畫風:緊扣時代脈搏,聚焦普通大眾,綜合運用多種技法,將滿腔豪情傾注于筆端,通過五彩繽紛的色彩,展示時代的變遷和普通大眾的生活。
教師許世虎:一顆赤心繪桃李滿園
每當一幅作品創(chuàng)作進入最關鍵的時刻,許世虎總是要壓抑住自己的興奮,把學生叫到跟前,觀看自己如何點睛。僅憑這一點,許世虎就讓人刮目相看。為了秘不外傳,一些藝術家不愿收徒,更不用說大規(guī)模地培養(yǎng)學生了,即使是帶徒弟,往往也要留一手。許世虎卻認為,一個藝術家如果只追求個人的創(chuàng)作成就,水平再高都是有限的,但如果能培育出眾多新苗,那他的貢獻將是無限的,他的藝術生命,也將生生不息。因此,作為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的許世虎,對學生的關愛,早已超越了一般的師生感情。
就像畫畫一樣,許世虎上課也有獨特的風格。
給學生上繪畫課,許世虎從不夸夸其談,而是畫范畫,結合學生的實際,邊畫邊講。一次,他帶領學生在校園上寫生課,一位路過的領導驚奇地問:“許教授,你這么有名的畫家還畫范畫?”他回答說:“畫范畫對我也是提高嘛。”這倒不完全是謙虛之言。他說,在學生面前畫范畫,特別有激情,因為既然叫范畫,每一筆每一畫,都可能影響學生的藝術追求,必須特別認真。許世虎的不少范畫都成了精品,他出版的好幾部畫冊,作品都是從數(shù)千張范畫中挑選出的。
在學生面前,許世虎始終是微笑著的,而且是那種露出八顆牙齒的最美的微笑。但這種微笑不是表現(xiàn)出來的,而是從內(nèi)心蕩漾出來的。他說:“學藝術的學生,情緒很重要,發(fā)自內(nèi)心的微笑,能夠調(diào)動學生的情緒。”哪怕學生上課遲到了,他也微笑著問,“昨天睡晚了?今后注意早點休息,按時來上課。”學生作畫時出現(xiàn)敗筆,他也微笑著說,你看,這幅畫的整體布局很不錯,就是色彩太豐富了一點;你看,如果這里的顏色再明亮一點,畫面就更好看了……這種激勵式的教學方法,并不是一種技巧,而是他對學生發(fā)自內(nèi)心的關愛。
微笑著的許世虎,其實對教書育人要求很嚴。有的學生學得一些繪畫技巧后,就想畫“菜畫”,一手交錢,一手交貨。許世虎總是不厭其煩地教育他們:“賣‘菜畫’是找不到大錢的,因為你畫‘菜畫’,就失去了追求藝術的動力。真正的藝術品是最值錢的,真正的藝術家是最富有的。”他不論再忙,有兩件事情雷打不動:本科生入學后的第一堂課,他要親自講;學生入黨,他一定要當面談話。他說:“以畫家的身份找學生談話,從藝術的角度跟學生探討人生觀、價值觀,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室,家里,工作室里,野外,都是上課的好地方。接到創(chuàng)作任務后,許世虎首先想到的便是學生,即便是創(chuàng)作《壯麗三峽》這樣重要的作品,他也是把碩士研究生帶到現(xiàn)場,一邊創(chuàng)作,一邊教學。一些單位邀請他參加學術會議、美術展覽等社會活動,他唯一的請求,就是希望帶學生參加。
許世虎是個畫家,但他最幸福的事情不是作品獲獎,而是學生成才。在他的帶領和影響下,藝術學院形成了團結奮進、和諧進取的良好校風。受許世虎的畫風影響,很多學生都積極投身于社會現(xiàn)實,用多彩的畫筆,謳歌時代和大眾。
院長許世虎:一片真情繪藝術圣殿
愛笑的許世虎是一個快樂的人。以前,他最快樂的事情是畫畫和講課,現(xiàn)在,他發(fā)現(xiàn)管理工作也有樂趣。
許世虎與管理工作結緣,是在四川美術學院任教的時候,他曾擔任工業(yè)設計系副主任。2001年3月,他調(diào)任重慶大學人文藝術學院工業(yè)設計系主任;2003年7月,任副院長;今年初,重慶大學將人文藝術學院調(diào)整為文學與新聞傳媒學院和藝術學院,許世虎出任藝術學院院長。
擔任院長后,行政事務驟然增多,但許世虎還是像以前一樣樂呵呵的,上課,畫畫,一樣也沒耽誤。有人開玩笑地問:“你怎么官越當越大,畫越畫越好?”很少有人知道,他是把別人喝酒吃飯的時間,都用在了工作和畫畫上。
說到管理工作對藝術創(chuàng)作的影響,許世虎笑著說:“其實管理也是藝術,我把管理工作當作藝術創(chuàng)作,作品就是學院環(huán)境的變化、綜合實力的提升,這樣既能創(chuàng)造藝術的美,又能創(chuàng)造生活的美,還能創(chuàng)造管理的美,也就樂在其中了。”他說,“既然工作不可避免,為什么不從創(chuàng)造美的角度,去愉快地工作呢?”
管理的美,其實就是和諧的美。藝術創(chuàng)作講究個性,藝術家也往往是最有個性的人,在藝術家成堆的藝術院校當領導,最難的就是和諧。他認為一個單位要和諧,團結至關重要。只有班子團結,班子與教職工團結,全院才能擰成一股繩。在這方面,他首先帶頭,以身作則。
把管理工作當作藝術創(chuàng)作的許世虎,將和諧作為“創(chuàng)作”的主題。
為了實現(xiàn)這一主題,許世虎一出任院長,就將今年作為制度建設年,因為人管人是很難保證和諧的。于是,招生、教學、科研、后勤等一系列管理制度,相繼出臺。其中最讓教職工稱道的就是透明的用人制度。許世虎說,藝術有種類,風格有流派,但在人際關系上不能搞幫派,只要是對教學科研有用的人才,就大膽起用。這讓很多年輕人倍受鼓舞。
制度雖然能夠管人,但畢竟是冷冰冰的,要將藝術學院的教職工管理好,許世虎更看重的是真情。他說,藝術院校的領導不好當,但只要付出真情,就能收獲真心。在藝術學院,不論是班子成員還是普通職工,不論是老師還是學生,他都坦誠相待。還在當副院長的時候,有一個職工裝修新房,請他畫一幅畫。他到職工家去觀察房間后,再根據(jù)職工個人的愛好和房間的大小、墻壁的顏色畫畫,然后又親自裝裱好,并送到職工家中,掛上墻。每一個教職工過生日的時候,他總要代表學院送上慰問金,和一番真誠的祝福。這樣的真情,體現(xiàn)在方方面面。今年上半年,學院辦公和教學樓內(nèi)部進行裝修,他帶著辦公室主任到商場選購辦公用具,連具體的擺放位置,都要過問。他說:“我是畫畫的,對色彩的搭配比較在行。”教師們說,在這個畫家院長的管理下,學院就像一幅畫,溫馨、和諧。
而今,他的“作品”已經(jīng)輪廓初顯。盡管擔任院長才幾個月,但藝術學院變化很大:古色古香的教學和辦公樓,內(nèi)部被裝飾一新;每個專業(yè)都配備了工作室,為展示各個專業(yè)學科特點提供了很好的平臺,充分展現(xiàn)了藝術專業(yè)院校的辦學特色……忙碌而快樂的許世虎,對藝術學院的燦爛前景充滿信心。他正用自己的一片真情,描繪著心中最美的藝術圣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