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給母豬接種,她搬到豬圈七天七夜;為了給農民培訓養殖技術,她不顧自己身懷小孩5個多月,到處辦講座……20多年如一日,她甘當一名——
眼前的中年女子,相貌清秀,看似孱弱,幾乎讓人難以將她和“豬保姆”的身份聯系起來。她就是冉元智,巴南區畜牧獸醫站站長——為數不多的女性畜牧獸醫站站長。
1993年夏季,巴南區的一個豬圈,刺鼻的臭味讓人不禁掩鼻。在群群蚊蟲瘋狂的叮咬下,一位女子把涼板床搬進了又悶又熱的豬圈,連續七天七夜沒有離開。
原來,冉元智承擔的“瘦肉豬高產仔母系培育及其配套利用研究”項目進入關鍵時刻,首批試驗的母豬即將產仔,為了能幫助母豬順利產仔,冉元智索性住進豬圈,精心照料著這群“豬媽媽”。盡管當時正午的氣溫超過42℃,但她仍一絲不茍地伺候每一頭母豬,親自為剛出生的小豬崽斷臍、稱重、登記、作標記,為難產母豬作人工助產。在她的精心照料下,所有母豬都順利產下每一胎。參加試驗的這批母豬,平均窩產仔豬15.8頭,為項目的深入實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當時女兒不到5歲,我把她帶到豬圈呆了一天后,發現這個環境對孩子太惡劣了,只好把她寄養在妹妹家。”冉元智回憶道。
冉元智出生于巴南區豐盛鎮大山深處的一個小山村。小時候,在自己和鄉鄰家里,養豬是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但由于豬的品種不好,飼養周期長,病死率高,瘦肉率低,養豬的經濟效益并不好。從小,家鄉的貧窮面貌就強烈地刺激著冉元智,她暗暗下決心,有朝一日,自己一定想辦法改變這一現狀。
1986年7月,冉元智從四川農業大學畜牧專業畢業后,放棄了條件優越的大城市,自愿回到家鄉,被分配到巴南區(當時叫巴縣)畜牧獸醫站工作。當時,巴縣農民以養豬聞名全國,但這個養豬狀元縣卻面臨尷尬:良種豬必須從外地引進。1992年,四川省科委給當時的重慶市下達“瘦肉豬高產仔母系培育及其配套利用研究”項目,時任巴縣良種豬場場長的冉元智,勇敢地接受了這一艱巨任務。
從此,這名跨出大學校門不久的土家妹子,一門心思當起了“豬保姆”。
瘦肉豬高產仔母系培育的技術路線,就是運用現代遺傳育種理論與方法,開展合成雜交制種。從1993年開始,每逢種母豬生產集中期,冉元智都要住進豬場,既當“接生婆”,又當研究員。對不同品系的豬反復進行雜交試驗,一頭豬、一頭豬地進行繁育、測試、選育,不斷改進試驗方案……歷經十年反復篩選測試,冉元智和她帶領的團隊終于培育出一個產仔多、瘦肉率高的母豬品系。
“2003年3月10日,當重慶市畜禽品種審定委員會宣布我培育的瘦肉豬高產仔母系完全符合新品系要求并被定名為‘渝太I系豬’時,我高興得心都快蹦出來了!”想起當時的情景,冉元智禁不住綻放笑顏,十年努力,沒有白費啊!
作為一個出生在大山深處的畜牧工作者,冉元智深深體會到農民生活的艱辛,盼望致富的熱切。“我們研究畜牧新技術,關鍵是讓老百姓早日富起來。”冉元智經常對同事們說。如何讓農民朋友接受這個新品系,讓“渝太I系豬”早日成為幫助百姓致富的“金豬”呢?冉元智提出了“四步工作法”:第一步是為農戶提供良種,第二步是為農民傳授養殖技術,第三步是為農戶搞好疫病防治,第四步是為農戶解決產品銷路。這“四步工作法”,環環相連,能夠為養豬農民提供一條龍服務。
為了順利推廣“渝太I系豬”,冉元智憑借豐富的實踐經驗和深厚的理論功底,撰寫了《巴南區優質肉豬生產標準》、《優質母豬養殖技術》等20余種資料。同時,她還經常深入農戶家,開展“渝太I系豬”的技術培訓和指導。
冉元智是本地人,小時候住在農村,熟悉巴南的鄉風土語,能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授技術,許多農民及鄉鎮干部都喜歡聽她講課。十幾年來,冉元智主講的各類技術培訓班超過200期,培訓農民數千人,如今仍有50多個養殖場(戶)與她保持著經常的聯系,經常接受她的指導。有一次,跳石鎮召開農村婦女大會,邀請冉元智作生豬養殖技術專題講座。那天,天公不作美,下起瓢潑大雨,到場參加會議的婦女寥寥無幾,鎮領導主動提出不講了,但冉元智毅然決定:照常講,只要有人來,就不辜負每一個婦女想學技術的愿望。
“是冉站長的無私幫助讓我走上了致富路。”巴南區魚洞供銷社下崗女工傅培蘭說起冉元智對她的幫助時,禁不住流下熱淚。6年前,傅培蘭下崗后在魚洞街道解放村11組租房辦養豬場。由于缺乏養殖知識,她養的仔豬發病多,死亡率高,養豬場虧損嚴重。經人介紹,傅培蘭找到冉元智,請求幫助。冉元智帶著疫病診療技術人員,去傅培蘭的養豬場了解情況,找到了仔豬發病高的原因,并為她傳授種豬及仔豬的飼養管理及疫病防治技術。之后,傅培蘭與冉元智長期保持著聯系。如今,傅培蘭的豬場存欄母豬45頭,商品豬600余頭,近兩年每年出欄商品豬800頭左右,每年實現銷售收入40余萬元。
辛勤的耕耘換來了豐碩的成果。在冉元智的推動下,巴南建成“渝太I系豬”原種場1個、擴繁場5個,每年能為農民提供優質“渝太I系母豬”4000頭,目前已推廣3萬多頭“渝太I系母豬”,出欄的商品豬已有幾十萬頭。在給農民帶來豐厚收益的同時,冉元智也獲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20多年間,冉元智完成了36項科研項目,獲獎29次,先后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重慶市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今年又光榮當選為黨的十七大代表。
面對這些榮譽,冉元智顯得很低調,她說,畜牧工作非常辛苦,但畜牧事業非常有希望,發展潛力巨大。目前,她這個“豬保姆”帶領畜牧技術人員,還在孜孜不倦地攻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