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高中文化程度的河南農民李官奇,發明了一種大豆蛋白改性纖維,使我國成為目前唯一工業化生產紡織能用大豆纖維的國家。據此,他榮獲了2006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泥腿子”登上國家科技最高領獎臺,讓人欣喜,而從中透露出來的人才評價標準的變化,更讓人驚喜。
近些年來,人才的評價標準被嚴重扭曲,衡量一個人是不是人才,尺子似乎只有一把,這就是看學歷、重文憑。這就衍生出一個悖論:誰也沒有說文憑是萬能的,但實際奉行的則是沒有文憑是萬萬不能的;誰也沒有說文憑就等于水平,但九九歸一依然是有沒有水平就看文憑。而如今,英雄不看出身,評獎不看文憑,這難道不是一種進步嗎?
與李官奇一起獲大獎的,還有兩位工人技師。他們的成功,說明“泥腿子”和“藍領”中同樣能出人才。他們能獲大獎,于他們是名正言順,于獎項是名至實歸,于全社會的人才觀、人才評價標準,更是正本清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