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興起的行政審批服務大廳(簡稱行政大廳),是我國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中出現的新事物,已成為服務型政府建設的突破口。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行政大廳逐漸變得名不副實,有的甚至快變成“收發室”了。
“丫環管鑰匙,當家不作主”
我市某區派駐行政大廳的有26個部門,進行政大廳審批的事項有194項,只占該區審批事項的58.4%,而其中在大廳立等可取的只有6項,直接辦結率僅有3%。許多與群眾息息相關的審批事項,都不能在大廳辦理,進場部門普遍存在兩頭受理、體外循環、突破時限、增設環節等現象。這種情況在我市比較普遍,不少群眾把這種情況戲稱為“丫環管鑰匙,當家不作主”。
“丫環管鑰匙,當家不作主”的現象不僅在我市存在,在全國各地也比較普遍。
據媒體報道,云南省昆明市委、市政府曾對全市的行政服務中心(即行政大廳)進行明查暗訪,結果讓人不容樂觀。如在尋甸縣便民服務中心,其入口處的電腦查詢臺積滿厚厚的灰塵,觸摸顯示屏無任何顯示,成為擺設。設置的服務窗口有的只辦理接件、咨詢等業務,具體審批要到機關去辦理,讓辦事群眾多次往返于中心與機關之間。在官渡區便民服務中心設置的窗口對外公示為26個,但有人留守的窗口只有10余個,有的窗口雖然有標牌,但工作人員已撤回機關。在湖北省武漢市某區,雖然職能部門幾乎將審批事項的一半納入“政務超市”,但是,納入“政務超市”的基本上都是沒有收費的項目,而那些天天有人辦、一辦即可收費的項目,全都留在局里面,群眾要辦事,還是得天天跑部門,致使“政務超市”有“場”無“市”。
正是因為普遍存在“丫環管鑰匙,當家不作主”現象,有的行政大廳成了安置“閑雜人員”的去處,行政大廳被老百姓戲稱為“閑政大廳”。
行政大廳緣何發展受阻
行政大廳是市場經濟逐步發展、政府改革逐步深入的產物。由于受整個體制與各地客觀條件的制約,它也像其他新生事物一樣,正在經歷成長的煩惱。
行政大廳是政府統一管理與部門利益矛盾的爭斗場。行政大廳把分散的審批及部分收費項目集中在一起,實行“一門受理,并聯審批,統一收費,限時辦結”的運行模式,對于方便群眾、提高效率、解決“政府權力部門化、部門權力個人化、個人權力利益化”問題,確實非常有效。但正因為這一點,就必然會觸及部門和個人的權與利,其發展阻力之大可想而知。有的部門以各種借口,軟拖硬抗,有的部門對審批事項采取明進(大廳)暗不進、小進大不進等辦法,即使進入了也在“體外循環”;有的部門對窗口授權不到位,或選派的人員素質較差,致使窗口不能及時處置審批過程中的問題,重大項目和主體項目必須由原單位辦理。在我市,還存在市級職能部門與區縣爭利的矛盾,部分市級職能部門出于利益驅動,遲遲不肯將手中的審批權力下放到區縣,群眾在區級行政大廳辦事出現超時,大多是市級部門冗長復雜的程序審批造成的。
行政大廳是人事管理權歸屬爭執的爆發地。目前,行政大廳作為職能部門的集中辦公場所,審批權仍屬于各職能部門,各窗口的辦公費用也由各職能部門自己支付,大廳只履行監督協調的職能。而行政大廳和各職能部門屬于平級關系,日常工作很難協調。要想使服務大廳真正發揮應有的作用,就要統一管理,形成一個有機整體。窗口工作人員都要服從管理、接受監督。然而目前的窗口人員都是由各職能單位調配而來,人事、工資等基本關系都在原單位,窗口工作時間一般又是一年或兩年一換,加上各職能部門的業務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差異,就使得績效考核達不到預期效果,也造成大廳整體效能差的問題。為了盡可能將各窗口組合在一起,有的大廳制定了統一的管理制度和措施,甚至相當嚴格,窗口工作人員覺得比原單位自由空間少,工作強度卻大得多,因而對服務大廳統一部署的任務和工作要求配合不緊,支持不力,甚至暗中抵觸。
行政大廳的設立和管理面臨著無法可依的尷尬。按照《行政許可法》規定,行政許可要由“具有行政許可權的行政機關”在其法定職權范圍內實施。但行政大廳屬于什么性質呢?是行政機關還是事業單位?法律并沒有給予明確定位。正因為如此,各地對此有諸多不明確的問題,比如各地行政大廳的名稱不統一,職責不一致,機構性質也各不相同。什么級別的政府需要設立服務大廳?其設立的要求是什么?程序是什么?如何處理與原單位的關系?內部如何管理?又如何監督檢查?目前行政大廳的設立和操作,都還普遍存在無法可依的情況。
行政大廳亟待鳳凰涅槃
如果把行政大廳比作鳳凰,那么一場徹徹底底的改革風暴,則無疑恰如熊熊烈火。
改革機構、理順體制,無疑是當務之急。首先,盡快解決行政大廳的設立和管理無法可依的問題,盡快用法律確定其地位。我們可以先采取一些過渡性措施,比如由地方行政法規或地方行政規章予以明確,試行一段時間后再統一立法。
其次,為避免行政大廳形同虛設,要以新一輪機構改革為契機,重新梳理政府權力,把審批權逐漸轉移到行政大廳。這些審批權不再屬于各職能部門,各職能部門的職能取向要從原來的“審批”轉移到“監管”,保證部門對窗口的充分授權,真正達到“一站式”審批目的。
第三,服務大廳內部要進一步理順工作流程,要本著服務的精神,按政府正式部門的標準來設計。大廳建設的關鍵在于有獨立統一的人事權,如果大廳能夠成為獨立機構,就可以對所有進廳人員實行統一管理。要建立健全有效的人事調配職能,完善激勵約束機制,構建科學合理的考評體系。尤其要把好大廳的進人關,確保大廳人員的素質。
第四,創新服務方式。要大力發展電子政務和電子監察,爭取“一網打盡”各種審批程序,群眾在家里、大廳、大廳的各個派出點,都可以申報、辦理各類審批事務。特別是那些需要涉及多個部門聯合審批的事項,要實現各部門數據庫的無縫對接。同時,利用網絡優勢,逐步對行政審批業務信息實行電子監察,對各行政審批事項的辦理過程實施綜合監察、程序監察、時限監察、收費監察,做到事前能夠進行預警糾錯、事后能夠進行績效評估。?笊(作者單位:重慶市紀委監察綜合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