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榮辱乃不能成人”,這是千百年流傳下來的名言,從古代發展至改革開放的今天,中華文明一直以來都是通過強烈的廉恥意識來維持其文化價值的。伯夷叔齊恥食周粟,項羽無顏見江東父老……這些都源自中國文化的恥辱意識。
然而,在中國的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我們中華民族文化中的恥辱意識卻不斷地遭到腐蝕。在熱愛祖國與危害祖國之間,誠實守信與見利忘義之間,服務人民與背離人民之間,崇尚科學與愚昧無知之間,艱苦奮斗與驕奢淫逸之間,榮辱界限在許多人的思想深處變得模糊。難怪有學者驚呼,當代中國社會最嚴重的價值危機是恥辱意識的淡化和倫理底線的崩潰。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胡錦濤同志提出的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迅即引起了整個社會的強烈共鳴,掀起了學習和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高潮。對于有著悠久禮儀道德傳統的中國而言,不僅要依法治國,還要在全社會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這將為正在進行的改革開放夯實其穩固的道德基礎。
恥辱不知,何以為榮?一個民族的偉大繁榮,不僅僅需要經濟的繁榮,更需要“彰善斥惡”的民族精神。良好的道德傳統是中華文化之寶,是中華文明之根,是民族精神之魂。只要我們真正樹立起社會主義榮辱觀,努力做到德治與法治結合,社會就一定能變得和諧,中華民族就一定能散發出獨特的迷人的魅力。
【本文為第十二屆“神筆杯”全國中學生作文大賽優秀作品,指導教師:劉玉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