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古今中外,在寫作上有所成就者,多善于精心構思,反復琢磨,苦心推敲。賈島的“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道出了個中甘苦。“慢工出細活”確實有它的道理,然而,寫作常常遇到限時限題的情況,尤其是處在各項事業飛速發展的今天,現實生活特別需要我們有敏捷的文思。
文思敏捷、出口成章的事例,比比皆是。三國時的大詩人曹植的《七步詩》,巧妙地用一個生動而淺顯的比喻,將曹丕為爭奪權力而殘害親骨肉的罪惡行徑揭露得淋漓盡致。
《七步詩》寥寥數語,感人肺腑。七步吟詩,千古傳誦,真可謂出口成章。還有比“七步”吟詩更快的嗎?有。盛唐開元年間的奇才史青,聰慧豪放,曾向唐玄宗上書自言能五步成詩。玄宗以“除夕”為題考他,他果然在五步之內吟出五律一首:
今歲今宵盡,明年明日催。
寒隨一夜去,春逐五更來。
氣色空中改,容顏暗里回。
風光人不覺,已著后園梅。
聽了這清新雋永、自然入妙的詩句,在場的人無不贊賞史青出眾的才華,史青因此被譽為“五步才”。還有比“五步”更快的嗎?有。相傳,北宋大臣寇準自幼天資聰穎,勤奮好學,有“神童”之美譽。一次他父親大宴賓客,客人要小寇準當場賦詩助興,他泰然自若地問:“以何為題?”客人望著客廳墻上的彩色山水畫“華山日出圖”說:“華山有西岳之稱,你就作一首《詠華山》吧!”小寇準踱步思索,剛邁出第三步,已脫口吟出:
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
舉頭紅日近,回首白云低。
險秀的華山與驕艷的紅日挨近,悠悠白云在它下面飄浮,氣勢磅礴,雄偉壯麗,詩中有畫;紅白輝映,色彩絢麗,璀璨奪目,畫在詩中。當時寇準年僅七歲,且三步吟出如此不同凡響的詩作,真是令人拍案叫絕!
幾步成詩的敏捷文思,怎能不讓人羨慕呢?那么,對于我們中學生,要怎樣才能使自己文思敏捷、出口成章呢?
回答是三個字:“讀”“悟”“寫”。事實上,不論是“七步才”,還是“五步才”“三步才”,這都是他們平時刻苦讀書、認真領悟、常常動手寫所結出的碩果,絕對不是天生的。多讀、常悟、勤寫,這“讀、悟、寫”的“三字經”,就是產生“七步才”“五步才”“三步才”的秘訣。“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腹有詩書氣自華”……這都是前人的經驗之談,是指導我們學習的金玉良言。“讀”也有講究,那就是不能死讀書、讀死書、讀書死,而要結合實際,深入領悟,要能分析,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從中學到有用的東西。再就是“練寫”,要多練、常練,有道是“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勤奮學習,刻苦訓練,水滴石穿,功到自然成!“天才就是勤奮。”(馬克思語)“哪里有天才,我只不過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魯迅語)古人言:“勞于讀書,逸于作文。”要想文思泉涌,下筆如有神,就必須刻苦讀書,勤奮練筆,練就一手“倚馬可待”的硬本領。這樣,你就一定能在中考、高考的考場上寫出優秀的文章,獲得高分,甚至滿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