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階段,我們寫作的重點是記敘文,而記敘文如何開篇,直接關系到作文的質量。好的開頭能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有先聲奪人之勢。下面我們以課文為例,談談記敘文常見的幾種開頭方法,供同學們作文時借鑒。
1.開門見山法。即文章一開頭就開宗明義,簡潔明了,直接點題,高度地概括文章的要旨。這種開頭給人以精練爽脆之感。如魏巍《我的老師》一文開頭一段就是這樣一句:“最使我難忘的,是我小學時候的女教師蔡蕓芝先生。”又如莫懷戚《散步》一文的首段:“我們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
2.寫境引出法。作者先描寫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通過創設環境,把讀者引入某一氣氛意境之中,在喚起讀者想象和思索的過程中,很自然地引出所寫人物,給人以峰回路轉之感,或者把人物置于某一特定背景之下,更好地表現人物的某種命運。如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一文的開頭一段:“六月十五那天,天熱得發了狂。太陽剛一出來,地上已經像下了火。一些似云非云似霧非霧的灰氣低低地浮在空中,使人覺得憋氣。一點風也沒有。祥子在院子里看了看那灰紅的天,喝了瓢涼水就走出去。”環境如此惡劣,但祥子為了生計不得不拼命拉車,這就預示出人物的命運必然是悲慘的。
3.提問導入法。以提問的方式開頭,扣住讀者心弦,然后循著問題順藤摸瓜,卒章顯志,讓讀者懸著的心逐步釋然。如張之路的《羚羊木雕》一文的開頭一段:“‘那只羚羊哪兒去了?’媽媽突然問我。”
4.情感點染法。一開頭就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調,同時感染讀者,讓讀者隨著作者的感情變化而變化。或者前面的感情是伏筆,欲揚先抑,目的是把后面的感想抒發得更加酣暢淋漓。如朱自清《春》的開頭:“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這里,昭示了作者對春天的迫切盼望和喜愛之情。
5.對比托出法。用對比的形式入筆,從而有力地托舉出所要敘寫的對象,以便更形象更鮮明地彰顯其特點。如《濟南的冬天》一文,開端就把北平、倫敦、熱帶的冬天分別與濟南的冬天對比,從而有力地突出了濟南冬天“溫情”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