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蘇地區位于新疆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北緣,南疆中部,總面積13.25萬平方公里,是一個以維吾爾族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區。這里地域遼闊,歷史悠久,民族眾多,物產豐富,素有 “塞外江南”之美譽。

阿克蘇是絲綢古道上的一顆璀璨明珠,是西域三十六國中龜茲、姑墨、溫宿等諸國故地。公元前后,西漢和唐朝政權先后在龜茲(今阿克蘇地區庫車縣)設置西域最高統轄機關——西域都護府和安西都護府,使古龜茲成為我國歷史上西域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和商貿中心,成為世界四大文明和東西方文化的交匯之地。龜茲石窟藝術、龜茲樂舞曾廣泛影響了中原和朝鮮、日本及東南亞地區,所以,龜茲曾被譽為“西域佛都”、“西域樂都”。中國四大佛經翻譯家之一鳩摩羅什、大法僧佛陀舍彌、音樂大師蘇祗婆均出自龜茲,李白、唐玄奘等歷史文化名人也曾在這片土地上留下了詩篇和足跡。悠久的歷史,孕育出了獨具地域特色的龜茲文化(佛教文化)和刀郎文化。這些人文文化精品,對研究世界文化交流史、中國歷史、佛教傳播史、新疆發展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始建于兩晉時期的中國四大石窟之一的克孜爾千佛洞、庫姆吐拉千佛洞,以及蘇巴什古城、漢代烽燧、古代冶煉遺址、庫車清真大寺等眾多歷史遺跡,無不顯示出阿克蘇積淀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阿克蘇地區旅游資源富集。地區生態奇特、山水壯美,旅游資源品位高、特色強、類型全,擁有全國74個基本類型中的35個,占新疆56個基本類型的62.5%。境內有雄渾巍峨的托木爾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神秘浩瀚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中國最長的內陸河——塔里木河,全國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原始胡楊林,千姿百態的鹽水溝雅丹地貌,鬼斧神工的天山神秘大峽谷和托木爾神奇大峽谷,古木奇絕的天山神木園,風光秀麗的天山大龍池等自然景區,還有被聯合國資源保護委員會列為全球500佳境之一的柯柯牙人工綠化工程和黑英山、老虎臺國際狩獵場等等,這些神奇獨特的自然景觀構成了集南、北疆旅游資源之大成的阿克蘇自然風光。
阿克蘇地區民俗文化異彩紛呈、絢麗多姿。作為東西方文明的薈萃地、古代西域及古絲綢之路的文化中心,從中世紀的北魏,龜茲樂舞就在中原盛行,至隋唐官制的“十樂部”中就有《龜茲》樂部。龜茲樂舞歷經漫長的歷史演變后,現已融入維吾爾民間舞蹈藝術之中,并在樂聲舞姿間隱透著龜茲樂舞的遺風。現存的古龜茲壁畫中的天宮伎樂、伎樂飛天和24種古龜茲樂器是研究我國音樂發展史的重要資料。阿克蘇各族人民在長期融合發展的過程中,將龜茲樂舞和刀郎文化藝術相融匯,創造了獨具特色的賽乃姆、麥西來甫、刀郎舞等民間歌舞,向世界展示了阿克蘇地域民族文化藝術的特色與魅力。
阿克蘇地處南疆中心,國道314線貫穿全境,北起阿勒泰、南至和田,穿越阿克蘇地區庫車、沙雅兩縣的國道217線(新疆第二條沙漠公路)即將建成通車,成為連接南、北疆的又一重要交通要道。這條道路連接著全疆最為集中、最具特色的旅游景區,如喀納斯、那拉提草原、巴音布魯克草原、天山大小龍池、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原始胡楊林等,也是自治區重點規劃建設的旅游資源公路。南疆鐵路橫貫全境,擁有阿克蘇市和庫車縣兩個民用機場。同時,與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接壤的烏什口岸開放工作已取得重大進展,口岸的開通對推動南疆至中亞旅游黃金線路及“新疆與中亞經濟圈”的形成將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也將更加凸顯阿克蘇作為南疆交通樞紐和對外開放的前沿地位。
圍繞打造“龜茲文化·西域精萃”旅游品牌和建設我國西部重要旅游目的地的目標,經過多年的開發建設,阿克蘇旅游業有了長足發展。阿克蘇市成功創建了“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庫車縣摘取了“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魅力名縣”、“自治區旅游強縣”等多項桂冠;2004~2006 年相繼成功舉辦了三屆“阿克蘇龜茲文化旅游節暨南疆國際旅游節”,擴大了阿克蘇旅游品牌在國內外的知名度,改善了地區旅游基礎設施條件,樹立了“龜茲故地·西域精萃”的旅游整體形象,提高了旅游業整體服務質量,涌現出一批規模較大、經營水平較高的旅游企業,形成了一批在疆內外有影響力的旅游景區、景點。
目前,阿克蘇地區加快旅游產業發展的時機和條件已日趨成熟,作為一個新興的旅游市場,未來發展的空間和潛力都非常巨大,打造中國西部重要旅游目的地的目標一定能夠實現。
(本文圖片由阿克蘇地委宣傳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