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屆LG杯世界圍棋棋王戰決賽于3月19日開戰,由胡耀宇八段和周俊勛九段爭奪冠軍。與以往的決賽不同的是,這次將五番棋決勝負改成三番棋決勝負,而這已不是韓國人第一次改變世界大賽決賽的賽制。
早在去年5月份,本屆LG杯世界棋王戰就引入了新的規定,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條是“集中就餐制”,這意味著:對陣雙方棋手如果不是同一國籍,他們要么必須在同桌進餐,要么,對面會坐著一位主辦方委任的陌生面孔——午餐見證人!
說起來,IJG杯賽制的變動并不多,最能體現“韓國特色”的是他們舉辦的另一項世界大賽三星杯。
馬曉春對三星杯的意見是最大的。他曾在書中寫道:“回顧首屆三星杯,由于決賽是三番棋,依田紀基2比1勝劉昌赫奪走冠軍,氣死主辦單位。第2屆起他們就將決賽改為五番棋。第2屆后,似乎又悟出什么‘道’,將半決賽改為三番棋,然后又隨意更改比賽時間,這種隨意性很大的事只能用一個詞來解釋——韓國特色。”
1998年,馬曉春先后打入三星杯、LG杯決賽,等待他的對手,正是李昌鎬。“第3屆三星杯決賽首局中我較為輕松地戰勝了李昌鎬,當時李昌鎬的狀態有些起伏,韓方以亞運會轉播日程沖突為借口,在第2局至第5局即將開賽不到半個月的時間里,強行要求更改比賽時間。”后四局最終移至翌年進行。歇停1個月之后,馬曉春的運氣也好像隨著一年的過去而過去,終以2比3敗北。隨后進行的LG杯決賽,馬曉春心氣全無,意興闌珊,連敗3局匆匆收場。也正是由于韓國人的善變,正值巔峰的馬妖刀后來拒絕參加這項賽事,繼而退出了國際棋賽,令人唏噓。
之后,第6、第7、第11屆三星杯決賽時,韓國人又先后將比賽地點改在中國,最終韓國人兩勝一負。
其實韓國人更改賽制也稍微有些規律。凡在韓國入認為拿冠軍比較放心的時候,他們從未做過任何更改。而一旦對比賽結果不可預期他們更傾向于把比賽地點改在中國,這樣不僅可以擴大比賽和自身的影響力,就算失敗了,在國內的反響也會小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