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兌兼捉
聚焦《2007版象棋競賽規則試行本》中棋例新變革,兌的定義更加準確、更加完善。《99規則》是這樣給兌下的定義:凡走子可與同等子力互換吃去者,稱為“邀兌”,簡稱“兌”。而新規則對兌的定義論述得較為詳盡:凡有根子企圖與對方相同兵種進行等價交換,而對方一旦吃去此子后(優先考慮對方同兵種互換吃子),不致立即被將死或者立即在子力價值上遭受損失者,稱為“邀兌”,簡稱“兌”。
除術語解釋有所區別外,在棋例細則的裁決上也有所不同。
圖1,紅先車四退二,炮2進2,車四進二,炮2退2,雙方著法循環不變。
這是新規則中棋例細則第8款的例圖。第8款規定:凡一方走子前已經形成的雙方相同兵種可兌的局面,在走子后只要未構成其他新的殺或捉時,仍應按照“優先考慮對方兵種互換吃子”的原則,按“閑”處理。
如圖1,黑方進炮退炮為長捉紅車。紅方進車捉無根炮為一捉,退車雖存在捉吃黑方有根馬,但也應優先考慮黑方同兵種兌馬(走子前已經存在)等價交換,按“閑”處理。黑方長捉,紅方一捉一閑,黑方不變作負。
倘若用《99規則》裁決這個待判局面,則紅方也為長捉,因退車捉馬增加了下一著紅車吃馬的手段,雙方不變判和。

圖2,紅先車五平四,車4退2,車四平五,車4進2,雙方著法循環不變。
這個待判局面選自2005年全國象棋個人賽第5輪,黑龍江趙國榮與河北閻文清的對局。
紅方車五平四保馬的同時,解開了絆馬索,造成中馬捉車,是捉。黑方車4退2,是捉還是閑,當時爭論很大,眾說不一。第一種意見是,退車造成了黑方在捉少根子紅馬,應判捉。第二種意見則認為,黑車本身并不能直接吃紅馬,若想得子,必須用黑馬吃紅馬,然雙方的相同兵種棋子——馬,在黑方退車前就形成了兌的關系,也就是說兌在捉前,因此判閑。后來在北京舉辦的國家級裁判員進修班上,統一了思想,認為第二種意見是正確的。
很顯然,新規則延續了這一觀點,即凡一方走子前已經形成的雙方相同兵種可互兌的局面,在走子后只要未構成其它新的殺或捉時,仍應按照“優先考慮對方同兵種互換吃子”的原則,按“閑”處理。紅方車四平五保馬是閑,黑方車4進2捉無根子紅馬是捉。
綜上所述,雙方均為一捉一閑,雙方不變判和。
圖3,紅先車四平三,馬7進9,車三平四,馬9退7,雙方著法循環不變。
圖3出自1988年全國象棋個人賽女子組,廣東黃玉瑩與江蘇汪霞平的對局。

紅方車四平三,用作根子捉馬是捉,黑方馬7進9捉車也是捉。紅方車三平四其走棋性質引發了爭論。第一種意見認為,車三平四的目的是給車生根,造成下一著炮五平七白吃黑炮,應當按捉處理。第二種意見則認為,車三平四走子前,紅炮就在獻吃,走子后還應優先考慮黑炮吃紅炮,所以車三平四不是捉,而是獻。
值得說明的是,獻與兌是一對孿生兄弟,適用于兌的一些棋例裁決方法,也適用于獻。今天看來,第二種意見肯定是對的,它既符合《99規則》觀點,也符合新規則精神。
黑方馬9退7捉吃還是捉,黑方是長捉,紅方為一捉,當然應由黑方變著,不變判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