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10月,第四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在廣西南寧國際會展中心隆重開幕。
開幕式會場氣勢磅礴,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文萊王儲穆赫塔迪·比拉、柬埔寨首相洪森、老撾總理波松、越南總理阮晉勇等中國和東盟國家領導人進入會場,與各國部長、中外客商代表比肩而坐,濟濟一堂。
開幕儀式由東盟秘書長王景榮主持。廣西壯族自治區主席陸兵、世界銀行副行長喬伊·普曼菲、中國商務部副部長高虎城、文萊王儲穆赫塔迪·比拉先后致辭。
本屆博覽會開幕式新意迭出,延續歷屆的創意元素,結合本屆的特點,蘊含豐富的文化內涵,“同舟共進,揚帆遠航”成為中國與東盟各國合作共贏的象征:全場絢麗舞動的彩綢,寓意2000多年前由合浦港始發的“海上絲綢之路”從遠古延伸到今天,已成為中國與東盟雙邊睦鄰友好、經貿合作的“海上新絲路”,譜寫出新的輝煌篇章。
已成功舉辦三屆的中國—東盟博覽會,是唯一由多國政府共辦、永久在廣西南寧舉辦的國際經貿展會,也是中國國外企業參展比例最高的展會,具有重大的政治和經濟意義,已成為中國與東盟開展經貿等多領域、多層次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前三屆博覽會共有8.2萬名客商參展參會,貿易成交額35億美元,簽約國際合作項目投資額161億美元。
在前三屆成功的基礎上,第四屆中國—東盟博覽會進一步完善共辦機制,將博覽會辦成體現中國與東盟友好合作的盛會:進一步推動重點領域的務實合作,使博覽會在“10+1”合作中發揮更大作用,進一步提高經貿實效,為企業創造更多的商機。與往屆相比,第四屆博覽會亮點更加突出,“展會結合”的特點更加鮮明,特別是“兩會一節九論壇”同期舉辦,更凸顯出博覽會的影響力和輻射作用。
本屆博覽會共設商品貿易、投資合作、農村適用技術、“魅力之城”4大專題,參展企業1908家,其中東盟國家677家。展位3400個,其中東盟及其他國家使用1132個,占總展位數的33%,同比增長34.93%。印尼、馬來西亞、緬甸、泰國、越南等5個國家包用獨立展館展示本國商品,包館國家比去年增加3個,馬來西亞、越南連續兩年包館。東盟參展商品主要集中在電子電器、日化產品、農產品、食品、家具、珠寶玉器、工藝品、棕櫚油及制品、礦產品等行業。國內企業使用展位2215個,占總展位數的65%,展位供不應求。國內參展商品主要集中在東盟市場需求較大的工程機械、食品加工和包裝機械、電力設備、汽車零配件、建筑材料等行業。
10月31日下午,中國—東盟博覽會組委會、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組委會在南寧舉行新聞發布會,向中外媒體介紹第四屆博覽會和峰會的基本情況和主要成果。中國—東盟博覽會組委會副主任兼秘書長、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組委會副主任兼秘書長、自治區黨委常委、自治區副主席李金早宣布,第四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圓滿落下帷幕。
與往屆相比,本屆博覽會的經貿成效、辦展水平以及影響力進一步提高。本屆博覽會共設展位3400個,參展企業1908家,參展商8281人。專業觀眾33480人,比上屆增長8%。其中,境外專業觀眾比上屆增長6.3%。商務峰會參會代表1400人。截至10月31日,本屆博覽會累計交易總額14.2億美元。同比增長12.1%。其中,機械設備6.5億美元,建筑材料1.4億美元,電子電器1億美元,農產品和食品1.5億美元,五金化工1.3億美元。本屆博覽會首次出現東盟商品單筆成交額過億美元的合同,即泰國香米出口到深圳的一個合同,交易額達到1.1億美元。
本屆博覽會舉行了26場投資推介活動,共簽訂國際經濟合作項目192個,總投資額61.54億美元,比上屆增長5.28%簽訂國內經濟合作項目138個,總投資額582.14億元,比上屆增長5.13%。
李金早31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說,第五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將于2008年10月20-23日在南寧舉行,初步考慮將電子信息產業合作作為重點主題。第五屆中國—東盟博覽會規模為3300個展位,保留第四屆博覽會的四個專題,即商品貿易專題、投資合作專題、農村適用技術專題、“魅力之城”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