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俄兩國經濟結構隨著都在進行戰略性調整,由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軌,深入地研究俄以能源工業為代表的主導產業的改革與危機,有利于深入了解俄制度變遷,有利于深入研究俄油氣工業改革與問題,有利于正確把握俄未來經濟的走向與實施能源方面的戰略合作。該課題有關中俄能源合作的戰略與對策研究將有助于加快我國石化產業的戰略性結構調整、跨越式發展,本課題研究重點放在蘇聯解體后俄羅斯的能源戰略及東北亞能源政策方面,并為我國石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出可操作性對策。
經濟轉軌中的俄羅斯仍是是世界能源大國,石油、天然氣和煤的儲量、產量及需求量均居世界領先地位,燃料動力資源總量仍居世界第2位,擁有世界天然氣儲量的35%,石油儲量的12%,煤炭儲量的16%。對俄羅斯的能源資源狀況要進行客觀評價。經濟轉軌后,俄羅斯能源領域的油氣生產危機絕非偶然,20世紀80年代后期計劃體制下粗放式開采,已使其油氣產量達到頂峰,并開始呈現下降趨勢(歷史原因)。經濟轉軌后。油氣工業的危機形勢是歷史原因、政治原因(蘇聯解體)、經濟原因(激進轉軌)與自然原因、技術原因綜合作用的結果。
作者認為,轉軌時期俄羅斯的能源戰略目標從危機走向復蘇,功能是通過能源復蘇促進整個經濟復蘇,實際措施是體制改革,以能源體制改革促能源工業擺脫危機、走向發展。21世紀的俄羅斯能源戰略目標是作為國家戰略的有機組成、功能是能源改革與整個經濟中社會改革相配套及措施是重視國際合作,特別是東北亞能源合作戰略。能源戰略是21世紀俄國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集中反映了俄的能源安全觀,其地區戰略的重點是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其部門戰略的重點是石油天然氣工業。經濟轉軌中俄羅斯國家能源政策的目標是:保護公民和經濟主體的合法利益,保障國防和國家安全,有效管理國有資產,促進能源產業實現質的提升。經濟轉軌中俄羅斯國家長期能源政策的重點是:能源安全、能源的有效性、預算的效率及能源生態安全。為此,必須制定和落實不同領域的國家能源政策。與經濟轉軌前相比,油氣工業在俄羅斯經濟轉軌中具有獨特的地位和作用。作者認為。對油氣工業在俄羅斯經濟轉軌中的地位的探討應放到俄羅斯國民經濟和初級能源生產中進行考察;對油氣工業在俄羅斯經濟轉軌中的作用的探討則應從正反兩個方面進行考察。必須認識到能源工業為俄羅斯經濟轉軌發揮了積極作用的同時。也要看到能源工業在俄羅斯經濟轉軌中表現出的消極作用。這種消極作用對俄羅斯經濟的影響將長期存在,它將直接對俄羅斯的經濟增長的穩定性和持續性產生影響,也必將加劇俄羅斯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優化的長期性。
關于油氣工業體制變革,書中強調,從經濟轉軌以來俄羅斯油氣工業體制變革的基本進程可以看出,其特點是1、改革力度大、進程快,權力逐步下放,短時間內撤銷了石油部、天然氣部,并對其私有化和股份制改造;2、將原來高度集權的計劃體制逐漸變成以市場為導向的股份制企業,開始吸收外資參與:3、國家仍通過控股、掌握配額及實際支配人事任命等權限,來確保聯邦中央的主導地位;4、石油天然氣企業因其本身規模巨大,加之參與國際競爭的需要,因而出現了集團化的資產重組趨勢。5、與石油部門不同的是。俄羅斯天然氣生產、運輸和銷售活動至今仍處獨家壟斷局面,反映了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走向市場化與發揮其在穩定經濟中作用的矛盾性,6、蘇聯時期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對俄羅斯油氣工業體制的變革起著深刻的制約作用。政府經常運用非市場經濟手段管理油氣行業并長期制約其市場化進程。因此,從總體上講,俄羅斯油氣工業體制改革并未達到預期目的,深層次問題并未解決。俄羅斯能源體制改革的重要啟示是作為自然壟斷行業的能源體制改革應在政府主導下,制定一個與整個國家發展緊密相關的能源發展戰略;能源工業市場化進程中,要順應國情民意,要因時因地制宜,制訂本國能源改革方案,逐步推進。能源體制改革要盡可能引進市場機制,采取強有力措施確保產權結構明晰、責權利到位,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用法律引導、規范、促進和保障能源市場化改革的順利實施是順應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還要特別注意能源等壟斷行業體制在市場化改革過程中處理好競爭與發展的關系。
作者認為俄羅斯能源工業與經濟轉軌的互動關系表現為,一方面能源工業為俄羅斯經濟轉軌提供了各種支持,另一方面,經濟轉軌的深化對俄羅斯能源工業本身的發展提出了各種新要求。俄羅斯能源工業與經濟轉軌的互動關系實際就是要處理好主導產業與經濟轉軌的關系問題。必須認識到俄羅斯能源工業與經濟轉軌存在互動關系的同時,二者也內在地存在深刻的矛盾關系。這就要求俄羅斯政府應正確的處理能源工業與經濟轉軌的關系,做到既要保持能源工業的合理發展規模和速度,繼續充分發揮能源工業對經濟轉軌的支撐作用,又要在經濟轉軌中注意能源工業本身的市場發育、增長方式和結構調整等問題,促進能源工業的可持續發展。
書中強調,經濟轉軌以來,俄羅斯能源的生產結構與消費結構均發生了較大變化。這種變化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21世紀初俄羅斯的能源生產結構與消費結構將做出新的調整。這種調整是在國際和國內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發生的。俄羅斯能源結構的變化與走勢關系到俄羅斯能源工業的增長方式、俄羅斯的經濟增長質量和可持續發展。經濟轉軌中應始終以經濟結構調整為主線努力建立合理的能源結構。應大力發展可再生新能源和清潔能源減少對傳統能源的依賴性。應加強節能提高能效努力實現能源工業自身增長方式的轉變。在經濟轉軌初期,對能源工業給予一定傾斜有其客觀必然性。但是進入經濟轉軌深化階段則應注意處理好能源工業與其他工業的關系。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作者對中俄能源合作具體對策的探討。作者認為,中俄能源合作應堅持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原則。應采取一體化經營國際合作模式。具體可分為大一體化經營模式和管道一體化經營模式。兩種一體化合作模式都各有利弊,但無論采取哪種模式,中方都必須堅持利益共享、風險分擔的原則,通過創造有效的合作方式和合作伙伴關系,同合作各方明確各自的權利義務關系,盡量避免使自己處于被動的地位,最終保證項目的長期、穩定、健康發展。
總之,該書是近年研究中俄能源合作的一部難得的學術力作,立意高遠,論述有力,觀點鮮明,值得相關學者仔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