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結束了,呂先生和妻子仍然在為兒子擔心。呂先生的兒子今年參加高考,本來英語成績一直很好,可這次高考兒子緊張了,沒發揮好,他的情緒一直很低落。“孩子昨天都沒吃飯,不停地說太后悔了,如果當時能再仔細看題,可能考試成績會更好。我們看著孩子煩,卻幫不上忙。”呂先生困惑地說。“高考結束了,考生還需要心理調節嗎?”“孩子考得不好,家長怎樣開導他?”高考過后,如何排除考生出現的不良情緒成為不少家長的咨詢熱點。心理咨詢師彭老師提醒家長和考生,高考后,不僅考生需要心理調適,家長也同樣需要。
分析:彭熠(國家級心理咨詢師)
每年高考過后,考生和家長最容易出現心理問題,主要是因為從考試結束到公布考試成績的這一段時間,是一個真空地帶,是“考后綜合征”的高發期。在這個時間內,由于強烈的成功欲望和考試現實形成的落差,不少考生和考生家長在心理上一下難以適應,容易出現抑郁焦躁或過分放縱等諸多心理問題。
對于考生來說,在高考后三種心態急需調整。第一,挫敗感。有些考生考完以后,感到自己遺憾太多,“考砸了”,考后或哭哭啼啼、悲觀失望,或萎靡不振、無臉見人,甚至出現抑郁情緒。 其實,考生們要正確評估自己,在考后好好反思,全面分析考試勝敗的原因,客觀評價自己,既不要盲目夸大自己的優點,也不要把自己評價過低,同時,還要懂得,高考是帶有一定的偶然性,因此,不能憑一次論英雄。具體可以通過幫助家長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或聽聽音樂、看看電視,或拜訪親戚朋友,分散轉移對挫折的注意,使考試失敗的陰影逐漸淡化,從而有效地防止挫敗感的產生。 第二,過分放縱自己。與許多有挫敗感的同學相比,過分放縱自己的同學大多覺得自己考得很不錯,所以他們都選擇了徹底放縱。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放松而不是放縱,選擇運動、看電影、旅游等都是不錯的方式,除了運動,考生們也可以通過調整性的學習來進行過渡,畢竟,高考結束并不意味著學習生涯的結束。第三,內疚感。有些同學考砸了,覺得對不起父母。他們見到父母就淚流滿面,傷心欲絕。一些過度內疚的同學還會因此整天悶在家里,避免會親拜友,減少與人交往的機會,嚴重者甚至會產生孤獨、抑郁癥。 有內疚感的同學,不要沉浸在內疚中,要盡快走出這個誤區。有條件的家庭不妨讓孩子融入大自然,在綠水青山中增長見識,徹底放松自我。同學們也可利用這段時間,自發地組織起來,或進行社會調查,或參與力所能及的臨時工作,亦可前往人才市場了解當今社會對各類人才的需求,避免日后學習的盲目性。此外,欣賞美妙音樂、閱讀優秀圖書亦是有效的“安神劑”。
對于家長來說,以往每當高考一結束,不少父母們都忙著幫孩子查詢分數、搜索資料、打探消息,期盼入學通知書早日進門。相當一部分家長心理過度緊張,家長的這種心理狀態將會直接影響到孩子,因此,家長這個時候不光要注意孩子的心理調適,自己也要及時調節自己的心態。首先,在對待孩子成績上,家長應該保持一份寬容。眾所周知,并不是所有的學子都能如愿以償,肯定有一些考生名落孫山。往年都有一些家長,想著孩子十幾年來的努力付諸東流,想著自己守在考場前的熱切期待,心緒難平,要么悶聲不語,食之無味;要么責罵兒女不爭氣,斷然認定孩子從此前程渺茫,這種做法只能讓孩子和自己的心理更脆弱。其次,家長要理性緩解自己的焦慮情緒。目前不少高考生的成績都是估出來的,與真實的成績會有一點誤差,很多情況也都不確定。家長此時應該沉著冷靜,不要打亂日常的生活狀態。另外,在對待孩子的問題上,家長也不要有過多的擔心,孩子有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只要不是太孤僻和內向,一般有了心理壓力自然會宣泄出來。最后,家長要學會給自己科學減壓。家長如果實在感到心理緊張,或者想知道、了解的問題太多,可以與其他考生的家長一起溝通交流,針對某個問題一起分析,這樣一來可以緩解自己緊張的情緒,同時也給自己心理的釋放找到一個適當的渠道,當然如果實在影響到日常生活時,應找專業的心理咨詢師進行咨詢。
(編輯/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