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有300多萬華裔移民,他們像隨風飄落的種子在大洋彼岸頑強地生根發芽,對故土的思念使他們不時向祖國投去繾綣的目光。改革開放后,中國發生的可喜變化使海外華人感到振奮,越來越多的華裔加拿大人投身到加中交流這項事業中。黃禮民就是這些華裔加拿大人中的一位佼佼者。
他逐漸喜歡上了加拿大的多元文化,并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營養
黃禮民祖籍廣東汕頭,他的父母于1945年移居香港。1954年,黃禮民出生。
黃禮民天資聰穎,勤奮好學,父母對他也寄托了很深的期望。1972年,為了讓孩子接受到西方高等教育,父母傾盡家產,揮淚送黃禮民踏上了遠赴加拿大的求學征程。黃禮民在加拿大發奮讀書,只用了一年時間就修完高中二年級和三年級的課程,并于1973年以優異成績被阿爾伯塔大學錄取。
黃禮民勤奮刻苦,為人正直坦率又不失靈活和幽默,因此很快得到了師生們的喜愛,結交了很多異國朋友。在與不同文化背景朋友的交往中,他逐漸喜歡上了加拿大的多元文化,很快適應了國外生活,并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營養。1977年,黃禮民順利畢業于商務管理專業,拿到了會計本科畢業證書。之后,在親友的鼓勵和支持下,他選擇在阿爾伯塔大學繼續自己的學業,先后拿到了國際經濟專業的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
由于學業出眾,黃禮民畢業后順利留在了母校阿爾伯塔大學商學院工作。加拿大蓬勃發展的石油工業促進了商業的繁榮和發展,成立于1916年的阿爾伯塔大學商學院迅速擴大規模以滿足工商業對商業管理人才的需求,這也為黃禮民留校后一展身手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有美滿家庭做后盾,黃禮民的事業越做越好
在求學期間,除了學業上的一帆風順,黃禮民還收獲了甜美的愛情。他的優秀人品和出色成績引起了許多姑娘的愛慕,阿爾伯塔當地一位名叫桑德拉的漂亮姑娘與他相愛了。從相遇到相識,再到相知,這段美麗的戀情終于在1981年成熟了,兩人幸福地步入婚姻殿堂。
1985年和1987年,黃禮民夫婦的兩個兒子先后出生,黃禮民為他們分別起了非常具有中國傳統意味的名字——思忠和思孝。桑德拉癡迷于中國傳統文化,經常向丈夫討教有關中國文化和中國人價值觀方面的問題。為了支持丈夫的事業,她放棄了工作,一心一意地做起了相夫教子的賢妻良母。因為婆婆只會講粵語,她又學會了一口流利的粵語。桑德拉經常對兩個兒子進行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她會做一手地道的中國菜,家人吃的永遠是她親手烹飪的中國菜,而這美味可口的中國菜也成孩子們認識中國文化的第一手感情教材。在她的影響下,兩個兒子不僅學會了廣東話而且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夫唱婦隨,黃禮民夫婦相敬如賓,共同守護著這份黃家人倍為珍視的中華文化傳統。
俗話說“家和萬事興”,有了美滿家庭做后盾,黃禮民可以專注于自己的事業。憑借聰明才智,他很快展示了才華和實力。黃禮民的課深入淺出,理論性強,很受商學院學生們的歡迎。他還積極進行學術研究,發表了30多篇學術論文,出版了《國際商務》一書,并受聘為許多大學的培訓項目編寫了培訓教材。
不僅如此,黃禮民還堅持將自己所學的商業理論知識和國際商務實踐結合起來。他專業基礎廣博深厚,善于整理運用最新資訊,分析問題獨到深刻,因此很快得到了客戶和業內人士的認可和信賴。他先后發起成立了亞洲投資者基金,擔任加拿大—日本和加拿大—香港國際商會的理事,并且為包括加拿大交通部在內的多家加拿大政府機構和公司擔任國際商務咨詢顧問。2000年8月,黃禮民被任命為阿爾伯塔大學商學院副院長,負責主管該院的國際交流工作。
對故土深厚的眷戀使他尋機報效祖國
黃禮民心中那份對祖國的眷戀異常深厚。
1981年,新婚燕爾的黃禮民攜愛妻回廣東汕頭省親祭祖,終于有機會踏上了魂牽夢縈的祖國大陸。喃喃的鄉音和殷殷的鄉情在黃禮民內心深處留下了難以磨滅的記憶,他內心萌動的那份思鄉情愫不知不覺間轉化為一種回報祖國的強烈沖動。
1988年8月至12月,作為項目官員和國際講師,黃禮民赴成都參加了加拿大海外開發署和四川經濟管理學院開展的國際管理項目。1994年夏,受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委派,黃禮民與同事羅夫米盧斯赴西安為西安交通大學編寫了《國際商務》教材,這本教務材后來被選定為西安交通大學NBA課程的教科書。之后,黃禮民又多次訪問了中國。
這些在中國生活或工作的經歷加深了黃禮民對中國社會文化和經濟發展的了解和認識,進一步縮短了他和祖國的感情距離。在欣喜于中國日新月異的變化之余,黃禮民親身感受到了作為炎黃子孫的驕傲和使命,如何為推動中加交流做出自己綿薄的貢獻已經成為他經常思索的問題。
2001年,機會悄然降臨了。這一年,阿爾伯塔大學和中國國家行政學院簽署了合作培訓中國政府公務員的協議。受阿爾伯塔大學委托負責該培訓項目具體實施的商學院將這一重任交給了黃禮民。
為做好這一為期3周的培訓項目,黃禮民多方奔走,為培訓項目的順利實施爭取到了必要的資金支持。此外,他還爭取到加拿大政府和阿爾伯塔省政府對該培訓項目的關注。為確保培訓效果,他組織專家精心設計了課程,內容涉及加拿大政府構架、社會保障、環保、金融等諸多領域。除聽取教授專家的專題講座外,學員們還被安排拜訪加拿大國會、最高法院、阿爾伯塔省政府等機構,與加拿大政府官員進行交流。迄今為止,該培訓項目已經連續成功實施了5年。
借助該培訓項目,黃禮民有機會接觸到來自中國中央各部委以及地方政府的司局級公務員,增加了他對中國政府公共部門培訓需求的了解。同時,參與培訓的學員在體驗了這種專業化的管理培訓后,也愿意介紹更多的培訓資源赴加拿大,接受商學院所組織的高質量的培訓。這種良性互動使阿爾伯塔大學商學院的中國業務迅速增加,也使阿爾伯塔大學在中國有了更大的知名度。
春華秋實,黃禮民多年不懈的努力已開始結出累累碩果。
做推動中加交流的友好使者
2006年,阿爾伯塔大學在權威雜志《麥克林》推出的加拿大高校排行榜上高居榜首,其商學院也被倫敦《金融時報》評為全球100強商學院之一,其中在學術研究方面排名第45位。目前,阿爾伯塔大學商學院已與來自23個國家的機構和組織簽署了38項國際合作協議。
黃禮民如今每年都要數十次往返于世界各地。但他的主要精力還是放在中國業務的拓展上,阿爾伯塔大學商學院目前80%以上的培訓項目集中在中國。
黃禮民始終對工作保持著高度的熱情,他充沛的精力和忘我的熱情給同事和朋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都說他像一臺不知疲倦的機器。加拿大商學院院長邁克·波西在評價他時說:“能夠擁有黃禮民先生這樣敬業而且出色的副院長是我們商學院的榮幸。”
每當有人問起時,黃禮民總是淡然地回答說:“當你從事著自己所喜歡的事業時,你是不會感到疲憊的。”黃禮民對前來加拿大培訓的中國團組傾注了滿腔的熱情。他經常會邀請代表團到家中做客,請來自祖國的朋友們品嘗妻子親手烤制的牛排,而此時他總要放上一首他在祖國大陸尋覓了3個月才買到的《中國人》。這熟悉的歌聲和和旋轉常常會令黃禮民心中升騰出一種無以言表的豪情和感動,也會激發在場的每個人的共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黃禮民堅信其所從事的培訓工作可以為中加合作交流發揮出積極的建設性作用,他在期待著一個更大的舞臺,來踐行多年來堅守不變的追求:做中加友好交流的使者。
(編輯/楊鐵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