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一直被視為生命的禁區,而在畫家陳簫的筆下,卻獨放異彩。
以西部的風土人情為創作素材的畫家不在少數,而真正能將西部的厚重之美帶給讀者的畫家卻不多見。現如今,國人在閑暇之余紛紛走出家門游歷祖國的名山大川,部分游者更是將獵奇探險當成人生的一種追求一種挑戰。相機記錄的山川原野故然美麗,可詩意還得從藝術作品中尋覓、只有藝術家筆下的河谷才深遠,也只有藝術家筆下的少女才多情
畫家陳簫在用他手中的畫筆表現西部風土人情意至佳境時,彩墨到處可使渺茫旱漠飲甘露,情感真時引得夢中牧女顯芳容。觀者在讀陳簫的作品時,覽勝如臨其境,聽泉如聞其聲,牧馬疾風勁草,言情少女懷春:好一派綠洲草青水暖江南羨,誰言荒漠萬里無佳人的壯美詩篇
陳簫作為當代實力派畫家,其畫風獨具,行筆沉穩但又不乏舒放,在秉承中國畫傳統筆墨功夫的同時、大膽吸收西方繪畫中的明暗關系,營造一種前所未見的光影效果,給受眾一種身臨其境的上佳觀效。欣賞者從他對倔強深沉的藏族姑娘、熱情奔放的塔吉克族少女的描繪中,無不感到畫家對生活深深的熱愛和對和諧社會的由衷感懷,可謂感人至深。
生活是創作的源泉生活同樣是畫家的尊師。多年的繪畫生涯,使陳簫存生活中積累了豐富的筆墨經驗,他在深入研究傳統繪畫藝術的同時,不斷在實踐中去認識前人總結的規律。畫家知道,藝術來源于生活,但生活本身并不是藝術,他的人物畫首先忠實于對象,嚴肅地對待對象。他要把現實生活、現實人物推進到藝術的高度,而不是停留在忠實地傳達和復制生活的影像這一層面。從陳簫的作品中不難看出,每一幅作品都融入了畫家的真情實感,當每一個鮮活的人物形象躍然紙上時,感動的何止畫家本人。
從大自然的給予中去汲取豐富的繪畫營養,并在生活中沉淀,最終形成了陳簫獨特的自我藝術語言,并最終構筑成一幅幅六美的和諧畫卷。于是,他紙上的戈壁荒漠不再凄涼,他筆下的偏遠西部不再貧瘠,他畫中的塔吉克少女不再矜持——抱著對美好生活的強烈向往,懷著對大美自然的熱情謳歌,款款走進觀者的視野,走進受眾的心靈……
在不斷的藝術探索過程中,深厚的生活積淀和豐富的思想感情,調動了陳簫潛在的藝術修養和強勁表現能力。他的人物畫既營造出了鮮明的個性形象,同時也成就了他作品中豐富多變的表現技法。
中國的塔吉克族處于中國西部,民族熱情,民風純樸,民族色彩豐富。因此在創作中,陳簫把西畫中色彩關系的變化及表現力融入了中國畫的流暢圓潤的筆墨表現之中,恰到好處地體現出了西部的民族特色和人物性格。他在描繪西藏題材時、努力將藏族古樸而深厚的精神內涵體現出來,運用嫻熟的繪畫技法,將其純樸之美和風雪的飄飛交織的律動之美完美結合,使觀者非但感覺不到“寒冷凄涼”、反而有一種和諧的溫暖情懷撲面而至。
陳簫強調和發揮傳統中國繪畫中純粹的筆墨作用,同日,利用線在變化中的情感內涵,多以潤筆勾線,同時輔以焦筆干擦,以展現其畫中人物略顯蒼桑而又不失優雅的人物性格,將民族同胞堅韌的人性特征以一種古樸韻律來充實,可謂恰到好處。
自然之師育奇才,和諧之筆譜佳韻。陳簫這位大自然孕育的藝術家,他在生活中善于挖掘新的感受和豐富自己的表現技法,在當今水墨寫實人物畫創作艱辛的背景下,他的人物畫作品卻常能給人以新意,富有生命氣息,讓人感奮不已。而畫家本人,卻正在以一種全新的藝術視角和獨具的繪畫手法,詮釋中國畫藝術的大美與和諧。
(責編 瀟 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