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說,又稱為微型小說、一分鐘小說、超短篇小說。它比短篇小說更精粹,更洗練,但意蘊豐富,貴在“螺螄殼里做道場”。關于小小說的特點,美國評論家羅伯特·奧佛法斯特總結出三條:一是立意奇特,二是情節完整,三是結局出人意料。但它的最主要的特點,還是在于以小見大,“咫尺興波”,文短意長。在選材上,往往截取生活的—個片段,—個鏡頭,—幅剪影;在布局上,不必求全,力求單純;在表現手法上,大都用白描手法,寥寥幾筆,就使人物活起來,同時,講究含蓄,使人讀后回味無窮。
解讀小小說,先要了解它的一些基本特點(如上所述),寫作賞析短文時,才能高屋建瓴,洞察全局。還要盡量了解作者和相關的時代背景,理清情節結構,通解作品語言,這樣才能準確了解人物形象,進而把握文章主題和構思藝術。
分析小小說人物形象可以從兩個層面切入:第一個層面是分析人物的外貌描寫、行為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等,此外,還要注意作品中的自然或社會環境以及故事情節,以此來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體味人物的獨特氣息,進而挖掘人物善惡美丑的精神世界;第二個層面是分析人物形象的社會意義,典型的人物形象能反映一定地域和一定時期的社會人群的生存形態、價值取向以及形成這種價值取向的原因。
原 文
送報的青年
萬欣蘭
放暑假的時候,給我家送報的換成了一個十七八歲的青年。我家住6樓,每天清早8點多鐘,一陣輕捷的腳步聲便急急的上樓了。不論晴天雨天,他都來得很準時。門沒開的時候,他輕輕地把報紙塞進報筒;門虛掩的時候,他便禮貌地喊一聲:“萬老師,報紙來了!”
我曾與他閑聊過,得知他每天凌晨5點起床,為200多戶人家送報,送的都是樓房住戶,要爬18000多級臺階。
驕陽似火,青年每天大汗淋漓地騎著車子穿街過巷。一大早,他的短袖襯衣就濕透了一大片,但他的車鈴卻撥弄得很快活,小圓臉上閃爍著一雙清亮的大眼睛,見人就靦腆地笑。他的日子似乎無憂無慮。
7月下旬的一天,青年送報時對我說:“今天報上登了高考錄取分數線!”我說了聲謝謝,青年便下樓去了。這時,我那兒子聞聲從床上爬起,接過報紙急匆匆地翻閱,高興地說:“媽,我可以上郵電大學了!”
我既高興,又對兒子那種少爺做派很不滿意,8點多鐘了還穿著睡衣,臥室里空調還呼呼作響。每天都是這樣,千呼萬喚才起床洗漱,然后,打開電視,靠在沙發上一邊啜飲牛奶,一邊不停地換電視頻道……我說:“高考完了可以休整休整,但不能天天這樣睡懶覺,一個青年有沒有抱負,就看他能不能早起床!”
兒子不屑地說:“你那觀念早過時了!”
我說:“你看看人家送報的青年,每天5點就起床了!”兒子笑得更囂張:“他是干什么的,我是干什么的,我是新世紀的天之驕子,我進了大學,還要攻讀碩士、博士,還要出國留學!”
一個大雨滂沱的日子,青年頭一次誤點了,上午9點半,才出現在我家門口。他衣服濕透了,像個落湯雞,胳膊肘上有一道血痕,報紙也打濕了一角。他像做錯了事的孩子囁嚅著說:“對不起,我摔了一跤,自行車不轉了,連報紙也弄濕了……”我剛說了聲“沒關系”,兒子卻奪過報紙狠狠一摔:“換份干的來,這份不能看!”我一邊解圍,一邊把兒子推進房里。
轉眼到了8月底,兒子接到了郵電大學的入學通知書,高高興興地打點行囊準備上學了。一天早上8點剛過,送報的青年準時出現在門口,把報紙交給我后,笑吟吟地說:“萬老師,從明天起,報紙還是由我爸爸送。”
我隨口問:“那你呢?”青年說:“我被北京大學錄取了,明天去上學。”
我驚得不知說什么好。那青年補充道:“我爸是下崗工人,身體不大好,以后若送遲了,請您多包涵!”
青年深深地朝我鞠了一躬,便下樓去了。
(摘自《語文月刊》)
文本解讀
本文短小精悍,意蘊深刻。很明顯,文章所反映的是當代的社會生活。作者以生動細致的筆墨刻畫了兩個截然不同的青年形象,在對比中彰顯文章主題。
送報青年出身貧苦,父親是下崗工人,從小就養成了吃苦耐勞的良好品質,他利用暑假替父親送報,每天5點起床,要爬18000多級臺階,從來沒有絲毫抱怨,而是“見人就靦腆地笑”,“他的日子似乎無憂無慮”。生活的艱辛練就了青年的堅毅,使得他以樂觀的精神勇敢地面對現實,并知道體諒下崗又身體不好的父親,表現出一個未來成功者身上所具有的良好品質。
和送報青年形成對比的是萬家少爺,“8點多鐘了還穿著睡衣”,“千呼萬喚才起床洗漱”,這是一個養尊處優的公子哥兒。他身上具有富家子弟所共有的懶惰與自私,骨子里有對人的輕蔑和不可一世的狂妄,視自己為天之驕子,看別人為毛毛蟲。他慵懶的表現與大言不慚,令讀者如鯁在喉。他雖然也有自己的理想,進大學,攻讀碩士、博士,還要出國留學,但這一切都是出于一種極端的自私。從對送報青年的態度上,我們可以看出他的刻薄與狹隘。從作者的敘述中,我們不難讀出作者對如此兒子的厭惡之情。
結尾出人意料,送報青年考上了北京大學,他的勤奮堅毅有了回報,他的謙恭真誠深深地感染著讀者,且對于狂妄的萬家少爺有強烈的諷刺意味。到此,文章留給我們的是沉甸甸的思考:作為新世紀的青年,怎樣生活才有意義?讀書是否要先學會做人?
賞析范例
簡析“送報青年”的形象
本文通過典型的語言、動作等方面的描寫以及生動的故事情節刻畫了一個當代社會中典型的優秀青年形象。
送報青年出身貧苦,父親是下崗工人,他利用暑假替父親送報。門沒開時,他“輕輕地把報紙塞進報筒”;門虛掩時,他有“禮貌地喊一聲:‘萬老師,報紙來了!’”這表明他謙遜有禮。每天5點起床,要爬18000多級臺階,從來沒有絲毫抱怨,而是“見人就靦腆地笑”,“他的日子似乎無憂無慮”,生活的艱辛練就了青年的堅毅,使得他能以樂觀的精神勇敢地面對現實。他能夠替“身體不大好”的父親送報,表明他孝順、懂事;冒雨堅持送報,表明他有責任感、真誠守信。最后他被北京大學錄取,表明他能夠勤奮向上。另外,作者還把送報青年和自己的兒子進行對比,使得送報青年形象更為鮮明突出。
讀完全文,青年的謙遜孝順、樂觀堅毅、真誠刻苦等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讓讀者深深懂得青少年不僅要學習好,更要思想好、品質好,要讀好書必先做好人,因為成功源自高尚品質。
編輯/姚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