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趙高案治李斯。李斯拘執(zhí)束縛,居囹圄中,仰天而嘆曰:“悲夫!不道之君,何可為計哉!昔者桀殺關(guān)逢龍,紂殺王子比干,吳王夫差殺伍子胥。此三臣者,豈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無道過于桀、紂、夫差,吾以忠死,宜矣。且二世之治豈不亂哉!日者夷其兄弟而自立也,殺忠臣而貴賤人,作為阿房之宮,賦斂天下。吾非不諫也,而不吾聽也。凡古圣王,飲食有節(jié),車器有數(shù),宮室有度,出令造事,加費而無益于民利者禁,故能長久治安。令行逆于昆弟,不顧其咎;侵殺忠臣,不思其殃;大為宮室,厚賦天下,不愛其費。三者已行,天下不聽。今反者已有天下之半矣,而心尚未寤也,而以趙高為佐,吾必見寇至咸陽,鹿游于朝也。”
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獄,治罪。趙高治斯,榜掠千余,不勝痛,自誣服。斯所以不死者,自負其有功,實無反心,幸得上書自陳,幸二世之寤而赦之。李斯乃從獄中上書曰:“臣為丞相治民,三十余年矣。逮秦之地狹隘,先王之時秦地不過千里,兵數(shù)十萬。臣盡薄材,謹奉法令,陰行謀臣,資之金玉,使游說諸侯,陰修甲兵,飾政教,官斗士,尊功臣,盛其爵祿,故終以脅韓弱魏,破燕、趙,夷齊、楚,卒兼六國,虜其王,立秦為天子。罪一矣。地非不廣,又北逐湖、貉,南定百越,以見秦之強。罪二矣。尊大臣,盛其爵位,以固其親。罪三矣。立社稷,修宗廟,以明主之賢。罪四矣。更克畫,平斗斛度量文章,布之天下,以樹秦之名。罪五矣。治馳道,興游觀,以見主之得意。罪六矣。緩刑罰,薄賦斂,以遂主得眾之心,萬民戴主,死而不忘。罪七矣。若斯之為臣者,罪足以死固久矣。上幸盡其能力,乃得至今,愿陛下察之!”書上,趙高使吏棄去不奏,曰:“囚安得上書!”
趙高使其客十余輩詐為御史、謁者、侍中,更往覆訊斯。斯更以其實對,輒使人復(fù)榜之。后二世使人驗斯,斯以為如前,終不敢更言,辭服。奏當上,二世喜曰:“微趙君,幾為丞相所賣。”
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論,腰斬咸陽市。斯出獄,與其中子①俱執(zhí),顧謂其中子曰:“吾欲與若復(fù)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選自《史記·李斯列傳》,有刪改)
注:①中子:次子。
實戰(zhàn)演習(xí)
1.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 厚賦天下,不愛其費 愛護
B. 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獄 牢獄
C. 榜掠千余,不勝痛 拷打
D. 幸得上書自陳 寵幸
2.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A. ①吾以忠死,宜矣。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 ①加費而無益于民利者禁 ②我決起而飛,搶榆枋而止
C. ①今行逆于昆弟,不顧其咎 ②則責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D. ①幸二世之寤而赦之 ②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3.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李斯在獄中想到關(guān)龍逢、比干、伍子胥這些才智過人的臣子都很忠誠,卻被夏桀、商紂和夫差殺死,所以自己盡忠而死是應(yīng)該的。
B. 李斯認為二世治國無道,竟不顧后果殺死親兄弟自封為王,殘害忠良,重用奸臣,大規(guī)模修建阿房宮,對百姓橫征暴斂,其治必不長久。
C. 李斯在獄中上書時采用正話反說的手法,故意給自己羅列了七大罪狀,以讓奏書能夠順利地上報二世,希望二世能覺悟醒察并赦免他。
D. 李斯雖遭受嚴刑拷打,但仍不顧一切地以實情對答,他自恃口才好,有功于朝廷,即使二世派人驗證他也不改口供,終于獲得二世的歡心。
4.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 李斯拘執(zhí)束縛,居囹圄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尊大臣,盛其爵位,以固其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顧謂其中子曰:“吾欲與若復(fù)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 C(A項“愛”,吝惜。B項“獄”,案件。D項“幸”,希望。)
2. A(文言虛詞。因為,介詞;B表轉(zhuǎn)折,連詞/表順接,連詞;C這樣,代詞/他們,代詞;D取消句子獨立性,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助詞。)
3. D(李斯屈打成招,最終未獲二世的歡心。)
4. {1}李斯被拘捕捆綁,關(guān)在監(jiān)獄中。
{2}尊重大臣,提高他們的爵位,用以鞏固他們同秦王的親密關(guān)系。
{3}回頭對兒子說:“我想和你再次牽著黃狗一同出上蔡東門追逐狡兔,難道還可以嗎?”于是父子二人相對而哭。三族的人都被處死了。
參考譯文
趙高查辦李斯。李斯被拘捕捆綁,關(guān)在監(jiān)獄中,仰天長嘆道:“可悲啊!無道的昏君,怎能替他出謀劃策呢!從前夏桀殺死關(guān)龍逢,商紂殺死王子比干,吳王夫差殺死伍子胥。這三個臣子,難道不忠誠嗎,然而卻免不了一死,他們雖然盡忠而死,只可惜忠誠的對象錯了。現(xiàn)在我的才智比不上這三個人,而二世的暴虐無道超過了夏桀、商紂和夫差,我因盡忠而被殺,死得其所了。況且二世治國難道不亂嗎!不久前殺死自己的兄弟而自立為皇帝,殺害忠良之士,重用卑賤之人,修建阿房宮,向天下百姓橫征暴斂。我不是沒有勸諫,可是他不聽我的。大凡古代圣明的君王,飲食有節(jié)制,車馬器用有規(guī)定的數(shù)量,宮殿居室都有限制,頒布命令、治辦事情,增加費用卻無益于百姓利益的,一律禁止,所以才能夠長治久安。現(xiàn)在二世對自己的兄弟,施以有悖于常理的殘暴手段,不顧及這樣做會有什么罪孽;迫害殺戮忠臣,也不考慮這樣會有什么災(zāi)殃;大規(guī)模修筑宮殿,加重天下百姓的賦稅,不珍惜錢財。這三件事做了之后,天下百姓不聽從他。現(xiàn)在天下已有一半人造反了,但二世心中還未醒悟,卻讓趙高輔佑,我一定會看到敵人攻進咸陽,糜鹿在朝廷上游蕩了。”
這時二世派趙高審理丞相李斯的案件,要定他的罪。趙高審訊李斯,拷打了他一千多杖,李斯忍受不了,冤屈地招供了。李斯不想死的原因,是他自認為對秦國有大功,又確實沒有反叛之心,希望能夠上書為自己辯護,希望二世能醒悟并赦免他。李斯于是在監(jiān)獄中上書說:“我擔任丞相治理百姓,已經(jīng)三十多年了。我來秦國時領(lǐng)土還很狹小,先王的時候,秦國的土地不超過千里,士兵才幾十萬。我竭盡自己微薄的才能,小心謹慎地奉行法令,暗中派遣謀臣,資助他們金銀珠寶,讓他們到各國游說,同時暗中準備武裝,整頓政治,教化民眾,任用英勇善戰(zhàn)的人為官,尊重功臣,給予他們很高的爵位和俸祿,因此終于脅持住韓國,削弱了魏國,擊敗了燕國、趙國,削平了齊國、楚國,最后兼并了六國,俘獲了他們的國君,擁立秦王為天子。這是我的第一條罪狀。秦國的疆域并不是不廣闊,但還要在北方驅(qū)逐胡人、貉人,在南方平定百越,以顯示秦國的強大。這是我的第二條罪狀。尊重大臣,提高他們的爵位,用以鞏固他們同秦王的親密關(guān)系。這是我的第三條罪狀。建立社稷,修建宗廟,以顯示主上的賢明。這是我的第四條罪狀。更改尺度衡器上所刻的標志,統(tǒng)一度量衡和文字,頒布天下,以樹立秦朝的威名。這是我的第五條罪狀。修筑道路,興建游觀之所,以顯示主上志滿意得。這是我的第六條罪狀。減輕刑罰,減少賦稅,以順遂皇上贏得民心的意愿,使百姓都擁戴皇上,至死不忘皇上的恩德。這是我的第七條罪狀。像李斯我這樣做臣子的,所犯的罪足以處死本來已經(jīng)很久了。皇上希望我竭盡所能才得以活到今天,希望陛下明察。”奏書呈上之后,趙高讓獄吏丟在一邊不上報,說:“囚犯豈能上書!”
趙高派十多個門客假扮成御史、謁者、侍中,輪流前往審問李斯。李斯改為以實情對答,趙高就讓人再嚴刑拷打他。后來二世派人去驗證李斯的口供,李斯以為還和以前一樣,最終不敢再改口供,在供詞上承認了自己的罪狀。趙高把判決書呈給皇上,二世很高興地說:“沒有趙君,我?guī)缀醣回┫喑鲑u了。”
二世二年七月,李斯被判處五刑,在咸陽街市腰斬。李斯與他的次子一同被押解出獄時,回頭對兒子說:“我想和你再次牽著黃狗一同出上蔡東門追逐狡兔,難道還可以嗎?”于是父子二人相對而哭。三族的人都被處死了。
(伏平指導(dǎo))
編輯/姚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