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譽的取得并非朝夕之功,市中區法院在多年之前就憑借長遠的眼光,把法院發展的調子定了下來,即大力推進法院建設的信息化、規范化和職業化“三化工程”。近年來,濟南市市中區人民法院以建設現代化法院為目標,努力提升法院工作科技含量,快速推進信息化建設與應用,加快建設“信息化法院”的步伐,一躍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國法院信息化建設的前列。
經過多年的探索總結,濟南市市中區人民法院逐步建立起以全方位崗位目標責任制為主體、以信息網絡技術為手段、橫向覆蓋法院工作方方面面、縱向貫穿案件審理前后環節的規范化管理體系。早在2002年初,法院就成立了信息化建設領導小組,制定了《信息化建設三年實施綱要》;先后投資1000余萬元建設開發了局域網、法院網站、案件流程、訴訟卷宗等13大網絡系統,實現了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的辦公自動化,信息網絡已成為日常工作的最基本手段;積極嘗試“科技”與“管理”的結合,依托網絡平臺,著力構建審判、隊伍、行政“三大管理”長效機制,取得了明顯成效,法院工作步入規范、有序、高效、優質的運轉軌道。
每一個打官司的當事人,都密切關注法院裁決結果的形成過程,關注法官的司法行為是否規范。濟南市市中區法院創造性地推出并正式開通了電子卷宗即時查閱系統,當事人可以與案件審理進度同步,隨時查閱自己案件的電子卷宗,明明白白打官司。據悉,這種在案件審理過程中即時查閱模式的電子卷宗系統,在全國法院系統尚屬首例。這也是濟南市市中區法院實施“透明工程”的又一新舉措。信息化建設和應用水平的提高,為法院規范化管理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電子卷宗即時查閱系統是濟南市市中區法院與國內著名軟件公司聯合成功開發的。為了讓這套查閱系統不僅好看,更要實用,濟南市市中區法院根據法律和司法解釋,參照審判經驗,對25類常見刑事、民事和行政案件,分別制定出統一的量刑或實體處理標準,在網站和當事人觸摸屏上公布,作為法院內部和當事人監督實體處理的依據。該系統除具有完整的掃描、拍照、數字傳輸、自動分類排序功能外,與此前其他法院的電子卷宗軟件的最大區別,是具有即時錄入和查詢功能,可以將案件從立案到執行的整個訴訟過程中的訴訟證據、庭審記錄、合議庭筆錄、裁判文書等所有材料,在其產生后的3日內收錄其中,與審判流程運轉過程同步轉化為電子卷宗。當事人可根據有關規定,按照立案通知書上授予的密碼,查閱相關案件的電子卷宗,從而全面掌握案件審理、執行中的有關信息,隨時了解案件的進展情況,實時監督法官的裁判活動。目前,該院所有案件全部實現訴訟卷宗電子化,審判工作真正做到了透明、公開。
為了確保案件審理流程的“無縫隙”,濟南市市中區人民法院借助成熟的網絡平臺,依托案件流程管理系統,實現了對案件從立案到歸檔的全過程跟蹤監控。對審判流程中的鑒定、中止、公告、審限延長、報結案、重新審理、繼續審理、委托送達等10余個節點,在分別制定制度以嚴格扣除審限起止時間、增強上下環節之間監督制約的基礎上,全部納入網絡管理,使流程管理的鏈條環環相扣,實現了對程序的“無縫隙”管理。1999年以來,該院審執結案55000件無一超審限。
目前,信息化建設工作已經在濟南市法院系統全面推廣開來,濟南市中級人民法院召開現場會推廣了濟南市市中區人民法院網絡化規范化管理的經驗,先后有省內外80多家法院接踵而至,進行觀摩學習。經過近幾年的法院信息化建設工作實踐,濟南市市中區人民法院的法律工作者們深深體會到了法院信息化建設成為提升法院工作層次,提高法院管理檔次的重要途徑。法院現代化管理是法院發展的必然趨勢,是實現傳統管理向現代管理的一場革命,已經駛入信息化建設快車道的濟南市市中區人民法院,肩負著法治的使命,快速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