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旅唯一的義務兵班長
相信許多人都認為自己20歲生日是難以忘懷的,高明也不例外。不同的是,他的20歲生日不僅讓自己難以忘懷,也讓許多不熟識的人矚目。
2005年,我國正式施行從全日制高校在校學生中征集士兵的政策,高明報了名。
這年11月17日是他20歲生日,當天,他通過了北京市海淀區組織的入伍體檢。隨后,其身份發生變化——這位以甘肅省正寧縣文科第一名的成績考進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的大三學生,變成了中國戰略導彈部隊的一名普通士兵。
由此,高明的人生舞臺從大學搬到了軍營,從首都北京搬到了西南邊陲。
二炮部隊某基地導彈旅新兵連正在分班,班長陸少華一聽說高明是北大來的學生,立馬去找連隊領導,要求換人。在陸班長印象里,大學生戰士往往“不服從管理,不團結同志,工作憑興趣,熱情不持久”,何況新兵還是來自北大的,“恐怕更難帶”。
陸班長的要求被連隊領導否決。不過,他很快發現,北大來的這個新兵沒那些“毛病”。
新兵連第一次5公里越野測試,高明的成績是22分多鐘。看到跑在前面的戰友,他不服氣,幾乎拿出當年考北大那股勁兒,來研究怎樣才能把5公里越野成績一秒秒提高。陸班長是全營的5公里越野第一名,高明就成了他的忠實學生。半年后,高明以18分17秒的成績,拿到全營的5公里越野冠軍。
第一次出早操,高明睡過頭,遭到班長批評,從此他沒犯過第二次同樣的錯。當有的新兵為訓練叫苦時,他卻建議:當兵是來接受鍛煉的,不能當成溫室里的幼苗,建議加大訓練強度和難度。
如此好兵,讓陸班長疑慮頓消。在新兵訓練第二周,陸班長就提名讓高明當了副班長。后來,高明又當了班長,成為全旅唯一的義務兵班長。
到哪兒都是一個讓人放心的兵
近日,導彈測試大廳內,一場導彈測控專業比武正在進行。坐在二號操作號位上的高明白衣白帽,一雙機警的眼睛,緊緊盯著一排排閃爍不定的指示燈。
10、9、8、7……“點火!”高明面容鎮定,果斷按下導彈操作按鈕。
“口令準確,操作熟練,程序無誤……”這是高明第十八次參加專業比武奪冠。
“導彈測控”是所有導彈專業“尖端”上的“尖端”,決定著發射的成敗。而二號操作號手是導彈水平綜合測控的核心號位,每個參數都要求縝密細致,精益求精,確保萬無一失。高明當兵半年,就被破格安排在這個重要崗位上,從此改寫了全基地該號手一直由軍官和二期以上士官擔任的歷史。
如此責任重大的“號位”,為何敢交給一個新兵?旅長胡明全說:“高明聰明好學,積極上進,不管多難的科目,他一學就會,一練就精,到哪兒都是一個讓人放心的兵!”
新兵下連后第一次參加技術營組織的測控專業理論考核,高明只考了47分,這是他自上小學以來的考試最低分。“臉都丟光了!”說過這話,他跑到營部資料室,借來10多本導彈教材潛心鉆研。10天后,營里再次組織專業考核,他以94分的成績名列全營第三。“導彈水平測試規程”涉及500多個口令、100多組數據,是測控專業的難中之難、重中之重,沒有一兩個月的苦功夫根本記不住,一些老兵一見這本“規程”就發怵。可高明拿過來后,只用兩天時間就將其背得滾瓜爛熟。
按說一名入伍不久的新兵,即使文化基礎再好,能在這這么短的時間內達到如此高的專業水平,已經是“破天荒”了,可高明卻沒有絲毫懈怠。他在北大學的是經濟學,為了彌補工科知識的不足,他自學了《電工學》、《電子電路》、《機械制圖》等多門與導彈有關的課程,把導彈測控專業的五大核心電路圖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面對被高明不斷“刷新”的專業比武成績,基地導彈技術尖子、五級士官王忠心說:“我當了21年兵,帶了16年徒弟,高明是學得最快的,他一年就學會了六七年的老兵才能掌握的專業技能。”
2006年年底,高明被評為“優秀士兵”。
這個兵“就是不一樣”
在采訪中,盡管高明的各級領導都跟記者強調,他們并沒有對高明有任何特殊的關照,“不管是哪里來的,到了部隊都一樣,都是普通一兵”。但他們也不得不承認,高明這個兵“就是不一樣”。
去年5月,營里組織導彈專業理論考核,高明以97分的成績名列第一。可對這個“第一”,高明卻有疑慮。他肯定地說:“我應該是100分!”為了“3分之差”,高明到營部“論理”。
一“論理”才知道,這“3分之差”出在教材差異上:高明學的是這本教材,而“標準答案”卻出自另一本教材。
原來,隨著導彈裝備的快速發展和更新換型,導彈裝備教材和導彈訓練教材新老并用、版本不同,造成個別地方內容不統一,表述不一致,數據有出入。于是,高明利用業余時間,將多本教材拿到一起,逐章逐節地核對、查證、修訂。5個月之后,他把整理好的部分關鍵章節呈送到旅里,使全旅導彈專業理論有了統一的規范教材。
教導員吳學軍是“優秀政治教員”,他第一次給高明他們這批新兵上政治教育課后,私下征求意見時,新兵高明很委婉地指出了他授課“引文”不當、知識含量不高、“照本宣科”等問題,吳教導員弄了個大紅臉,感嘆道:“以后我們得有大學教授的水平才能帶好兵啊!”
技術營就改進訓練方法進行問卷調查,多數戰士都填的是“沒有意見”,可高明“毫不客氣”。他針對專業訓練中有的戰士“吃不飽”、有的戰士“吃不了”的“一鍋煮”現象,建議營里分層施訓、因人施教。營黨委采納了他的意見,訓練質量大大提高。
2006年9月,高明利用兩個周末,撰寫了一篇長達1.3萬字的軍營隨筆,暢談自己在軍營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北大青年網分13次刊載這篇文章后,每次都引來師生的上千次點擊。一名女同學在帖子上留言:“你是北大最帥氣的男生!”
應該說,近兩年的軍旅生涯,高明過得有聲有色,高潮不斷,創紀錄不斷。由于是有準備地自愿走進軍營,“他總是有意識地加強自己的修養,特別善于利用各種機會磨礪自己,其自制力遠遠超過了同齡人。”二炮某基地的唐政委告訴記者。
在近兩年的軍旅生涯中,高明用行動和實力證明了自己是一個“各方面都很出色”的好兵,但他很清醒地對記者說:“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盡一個士兵的本分。”
(摘自《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