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世界多國正迎來老齡化的浪潮。在這股浪潮的沖擊下,何時退休成為一個新的世界性難題。不少國家都用延長退休年齡來減輕老齡化帶來的各種壓力,這種做法雖然能取得明顯效果。卻也帶來了各種問題,引起激烈的爭論。
世界各國退休年齡各有不同
全世界一共有165個國家對退休年齡(享受養老金年齡)作了具體規定。丹麥、冰島和挪威的退休年齡最高,男女都是67歲。斯威士蘭、贊比亞、科威特等國最低,男女都在50歲退休。據統計,全世界男性平均退休年齡約為60歲,女性約為58歲。其中,規定男女退休年齡相同的國家占多數。總體上看,發展中國家的法定退休年齡低于發達國家,這也反映了預期壽命差別。
發達國家紛紛延長退休年齡
早在1983年,時任美國總統里根簽署《社會保障法案》,規定從當年至2017年,美國人退休年齡將由65歲逐步提高到67歲。2005年6月,為了減輕沉重的社會保障支出壓力,美國國會參議院財政委員會主席格拉斯利建議,將美國人的退休年齡提高到69歲。2006年4月1日,日本《高齡者雇用安定法》開始施行,它將保證有工作意愿與能力的人員被雇用到65歲,而按照原來的規定,他們在60歲時就要退休。
德國政府也宣布要在2011年把退休年齡從現在的65歲提高到67歲。而荷蘭早在2000年就準許重新吸納60歲以上的退休工人和他們的家屬。
延長退休年齡引爭議
德國《明鏡》周刊發表評論認為,延長退休年齡可以大大減輕退休金的壓力,政府是最大的受益者。發達國家生育率越來越低,人的壽命越來越長,人口老齡化越來越嚴重,導致退休金壓力太大。在這種背景下,延長退休年齡,把拿錢的人變成出錢的人,是一個自然的邏輯。
為了盡量減輕延長退休年齡帶來的各種沖擊,發達國家采取了循序漸進的辦法。比如美國在1983年制定的67歲退休的規定一直到2000年才開始實施。2003年,年滿65歲的職工將延長工作兩個月;2004年,延長工作4個月;照此類推,到2015年延長至2年。這樣做是為了讓大家有充分的時間調整。
延長退休年齡是必然趨勢
世界銀行曾表示希望俄羅斯能夠將男女退休年齡共同提高到65歲。但其國內對延長退休年齡的看法并不一致。支持者認為,由于俄出生率的不斷下降,使越來越少的勞動人口不得不供養逐步增多的退休人群。
反對者認為,現在還不是延長退休年齡的時候。他們指出,俄羅斯男性平均壽命才57歲,如果將退休年齡提高到65歲,有些人沒到退休年齡就去世了,這樣做不合理。
從總體看,隨著人的平均壽命的增加,延長退休年齡是必然趨勢,但實施起來并不容易。它只是緩解老齡化壓力的一種途徑,但不是唯一途徑。
(摘自《知識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