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在廈門大學任教期間,經常是幾個月才理一次發。有一次,先生走進一家理發店,理發的師傅看見他長發蓬松,衣著寒酸,心中看他不起,便馬馬虎虎地一理了事。理完之后,先生不動聲色,隨手抓了一把銅錢,塞給那師傅,然后飄然而去。那師傅接過銅錢一數,發現竟然比牌價多出幾倍,一時又驚又喜。
過了一段時間,先生又來這家店理發,衣著打扮,一如既往。那師傅認得是上次來的那位“闊佬”,立刻殷勤起來,又是端茶,又是敬煙,理起發來,也是一絲不茍。理完之后,先生不慌不忙掏出一把銅錢,看了一眼牌價,然后小心翼翼地挑出幾個,如數付款,一個子兒也不多。理發師傅接過錢來,臉上寫滿失望之情。先生看在眼里,便笑著說:“上次你給我亂剪,我付錢也就亂付;這次你剪得很規矩,我也只好規規矩矩地付錢。”
故事里的那位師傅很勢利,看見先生衣著寒酸,便亂剪一氣;知道先生有錢,便笑臉相迎,小心伺候。理發師傅的品性,先生自然也是心知肚明。但是,先生不動聲色,只想借理發這件事情,給他好好上一課:你亂我也亂,你規矩我也規矩,這叫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對于那位勢利的師傅,先生既沒有大發雷霆、拂袖而去,也沒有苦口婆心、諄諄教誨,而是不失時機地幽上一默,讓人在一笑之中,若有所悟。這便是先生的可愛之處,嬉笑中暗藏規勸,溫和中透著睿智。
(摘自《錢江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