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借錢,沒有幾個人不膽戰(zhàn)心驚的。有限的幾張鈔票,好端端地隱居在自己口袋里,忽然一只手伸過來把它帶走,真叫人一點安全感都沒有。借錢的威脅不下于核子戰(zhàn)爭:后者畢竟不常發(fā)生,而且同難者眾,前者的命中率卻100%,天下之大,那只手卻是朝你一個人伸過來的。
借錢,實在是介于藝術(shù)和戰(zhàn)術(shù)之間的事情。借錢之難,難在啟齒。等到開了口,不,開了價,那塊“熱山芋”就拋給對方了。資深的借錢人會神色泰然,眈眈注視對方,大有法官逼供犯人之勢。在這種情勢下,無論那“犯人”提出什么理由,都顯得像在說謊。
當然,借錢的一方也不是毫無波折的。如果面露寒酸之色,口吐囁嚅之言,所索又不過升斗之需,便是“低姿態(tài)”的借法,在戰(zhàn)術(shù)上落了下風。
在借貸的世界里,似乎有一個公式,那就是,開價愈低,借成的機會愈小。照理區(qū)區(qū)之數(shù),應(yīng)該很容易借到,何至碰壁?問題在于,開價既低,來客的境遇窮蹇可知,身份也必然卑微。“兔子小開口”,充其量不過要一根胡蘿卜吧。誰耐煩去敷衍一只兔子呢?如果來者是一個資深的借錢人,他就懂得先要大開其口。“已經(jīng)在別處籌了七八萬,能不能再調(diào)2.5萬,讓我周轉(zhuǎn)一下?”獅子搏兔,喧賓奪主,一時形勢互易,主人忽然變成了一只小兔子。這樣一來,自卑感就從客人轉(zhuǎn)移到主人,借錢的人趾高氣揚,出錢的人反而無地自容。“真對不起,近來我也——(也怎么樣呢?“捉襟見肘”嗎?還是“三餐不繼”呢?又不是你在借錢,何苦這么自貶?)——我也——先拿3000去,怎么樣?一面舌結(jié)唇顫,等待獅子宣判。“好吧。就先給我——5000好了。”2.5萬減成一個零頭,顯得既豪爽,又體貼,感激的反而是主人。潛意識里面,好像是客人免了他兩萬。這是“中姿態(tài)”的借法。
至于“高姿態(tài)”,那里面的學問就太大了。借的不再是一根胡蘿卜,而是好幾根煙囪。借的對象不再是個人,而是千百萬人。債主的人數(shù)等于人口的總數(shù),反而不像欠任何人的錢了。至于怎么還法,甚至要不要還,豈是胡蘿卜的境界所能了解的?
(摘自《余光中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