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弟
前幾日,遠在吉林的小弟突然打電話回來,聽到弟弟那頭溫暖的問候:姐,生日快樂!心里不由得升起一份暖暖的感動。異鄉的秋天很冷,弟工作的地方打電話很不方便,他一定是走到很遠的電話超市打回來的。弟說,家那邊冷不冷呀?這邊已經飄雪了。想著在漫天飄雪的日子里,弟奔波于喧囂的人流中,不顧嚴寒地步行幾公里為我送回一份生日的祝福。弟的聲音隨著舊事一起浮現到我模糊的眼前。
小時候是常和弟打架的,因為兩個人年紀相差不是很大,可是每次發生爭吵,母親總是偏向弟弟,說當姐姐的要有個姐姐樣兒,當時心里總是憤憤不平地想,比我小就有理由了。于是母親不在時,我總是以大欺小,指手畫腳地讓小弟做這個干那個。為了能讓我帶他出去玩,他總是任勞任怨,言聽計從。母親生弟那會兒營養沒跟上,所以弟小時候黑瘦黑瘦的,小小的身子總是跟在我們一群大孩子后面,大家都圍著他逗他,并戲稱他“小不點”。到底比小弟大四歲,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我都高出他很多,我常常牽著他的小手在樹陰下、小河邊玩耍,有時他貪玩做了錯事,我便以大人的口氣,對他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耐心地進行說服和教育。有時候和我同齡的孩子趁我不在,欺負他,我就追著趕著地打他們、罵他們。那時候我是弟心目中的守護神。
稍大一些后,我和弟開始為了看電視節目,而吵得不可開交;為了搶大一點兒的蘋果,而爭得面紅耳赤……那些年里,我絲毫沒有做姐姐的樣子,倒是弟時常讓著我。偶爾還會冒出一句“好男不跟女斗”的話來。那時候遇到功課方面的問題,他總會小心翼翼地在我身邊轉,轉得我手忙腳亂,最后只好耐著性子給他不厭其煩地講解,直到他不住地點頭為止,那時我就想,一個娘胎里出來,為什么弟就這么笨呢?
離家去縣城讀高中那年,弟大包小攬地拎著我的包,走在我前頭,登上客車的一瞬間,猛然覺得弟不知何時高出我很多,這就是那個同我打架的小男孩嗎?那頭短短的頭發何時變得濃密而柔順?車要開了,弟將包遞到我手上,笑著說:姐,好好念書,考個大學生出來。那神情,仿佛是在教育小妹。我望著車窗外,弟的身影緩緩后移,一點也找不到兒時的影子。
我和弟相繼考上了大學,大學畢業后,我選擇了留在父母身邊工作。而弟則只身踏上了北上的列車。弟常說,姐,你真沒出息,戀家。我也不反駁。一年里,我和弟見面的機會不是很多,在家的時候,和弟一起出門,他叮囑我小心車,一副保護弱女子的派頭。我洗了衣服正打算站在板凳上晾曬,弟接了過去,一抬手,就掛了上去,毫不費力的樣子讓我記起小時候那個踮著腳尖跟我搶東西的小男孩。
朋友跟我回家,弟對朋友說,我姐什么都好,就是脾氣倔,你千萬要讓著她。姐是刀子嘴,豆腐心,她不想離家找工作,主要是放不下咱爸媽,不過這樣也好,有她在父母跟前照顧著,我在外面可放心了。朋友把這話告訴我,我一愣,呆呆地看著窗外。
自弟離家以后,很少住家打電話,每次回來看見他消瘦的臉龐,我都特別傷心。其實電話那頭,弟的聲音很近,仿佛隔著一扇門。小時候,隔著一扇門,我和弟吵架,我要進屋,弟在屋里堵著門。如今隔遠了,卻想伸手推動那扇門。
娟子
娟子是我的初中同學,初中畢業那年她輟了學。高二那年學校舉行篝火晚會,我四處借服裝,尋到了在縣城賣服裝的她,一襲華美的火紅炫花了我的眼,——娟子已成為18歲的新娘。
后來我求學去了遠方,又考入大學。大二那個暑假重返故里,娟子已是一個兩歲男孩的母親。在我逗她兒子玩時,娟子看著我的校服一語不發,良久道:“要是我不輟學,也許也能和你一樣念大學?!边@話不假,娟子念書時很聰明,我至今還清晰地記得娟子手捧唐詩宋詞那副沉醉的模樣,期末考試她可以輕松地拿下代數、幾何“雙百”……然而一向乖巧的娟子在初三那年突然成績一落千丈,成了父母與老師眼中的叛逆。娟子早戀了,她的戀人常常在校園門口等她,那時的娟子像個勇敢的愛情斗士,沖破了年齡與貧富的差距最終走入了婚姻殿堂。
大學畢業后,我被安排在家鄉的一個小鎮上班。一次,同學聚會談到了娟子,據說娟子的丈夫參與了一起未遂的攔路搶劫,差點兒被判刑。娟子變賣了所有的新婚家當,才把一臉胡碴的丈夫保釋出獄,之后就再也沒有娟子的消息了。
工作一年以后,有一次到縣城書店買書,途經一家食雜店時偶遇到娟子,她已離婚,一個人拉扯個孩子并在這家食雜店做營業員。初見面,她的臉上有一絲靦腆,但畢竟是自小玩到大的伙伴,寒暄一會兒,她便談起了她的個人經歷。原來她丈夫出獄后又迷上了賭博,賭輸了回家就拿她出氣,對她拳腳相加。被逼無奈,她心灰意冷地回了娘家。不久后,一紙離婚協議結束了她為之傾付了青春和學業的愛戀。當看到我手中的書時,她的眼中閃過一點靈光,但隨即又漠然地低頭不語,良久后,她滿含淚光地自言自語:“如果當初我繼續念書,現在的我也許也會坐在辦公室里,像你一樣可以輕松地看書學習……”
從那以后,我再也沒有見過娟子。一日偶然翻出多年前的舊相冊,抹去那淡淡的一層灰垢,娟子一身短裙,托腮倚笑的模樣純真依舊,耳邊不覺又響起娟子那句“要是我當初不輟學,那么現在我也可以……”感慨頗多。
魯迅先生那句在《傷逝》中那句機智的忠誠:“人生有許多要義不可忽視,否則愛就失去了附麗?!辈恢曜佑袥]有讀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