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實習時,我上過一堂小學一年級的語文課。那天我給學生出了這樣一道題:“有一個盲人晚上出門總挑著一盞燈籠,這是為什么?”
學生的答案五花八門。有的說:“他是給兒子買的燈籠。”還有的說:“夜里太冷,他是想取暖吧?”……可能,這些答案都對,但這些年齡不到10歲的孩子都認為盲人提燈一定是為自己,所以,他們的答案不免單一。他們沒有一個人回答:盲人也許是為了給別人(健全人)照亮,這樣,別人才不會撞上他——盲人的心中裝著一盞亮暖的燈。為別人著想,正是他心中的明燈。這些孩子不明白:很多時候,幫助別人其實是幫助我們自己。為什么那么多眼睛好的人在暗夜中往往會相撞?就是因為他們心中沒有明燈,手上也不提明燈啊!
閱讀練習
1.給下列多音字組詞。
tiāo( )tiǎo( )
lǒng( )lóng( )
wéi( )wèi( )
zhōng( )zhòng( )
2.這位盲人為什么晚上出門總是挑著一盞燈籠?(用“√”選擇)
①為他人照亮夜路。
②怕別人撞到他。
③既為他人照明又不會被人撞倒。
3.這則故事告訴我們______。(填序號)
①要學習盲人助人為樂的精神。
②我們夜晚出門都應該有燈照明。
③幫助別人,其實就是幫助我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