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縣位于甘肅省東南部,隴南市東北部,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歷代文人雅士輩出,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獨具特色,是大自然賜予的一方鐘靈毓秀之地,素有“隴上江南”之稱。
這里“山具北國之雄奇,水兼南國之靈秀”,這里有“中華秦皇第一山”之稱的國家級森林公園雞峰山風景區,雄傲古今;有“中國西北第一峽”之稱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西狹頌》風景區,海外馳名;有“神州第一祠”之稱的杜少陵祠風景區,名冠九州;有“世功保蜀忠德之碑”的吳挺碑,舉世罕見;有“中國名木活化石”之稱的殿山白皮松,游龍擎天;另有裴公蓮沼、奎樓煙雨、仙崖積雪、八海天坑、天險浪溝等眾多旅游景點,構成了成州旅游的絕代風華。
中華秦皇第一山雞峰山

地處成縣縣城西南15公里處的雞峰山國家森林公園,自然景觀奇特,人文內涵豐富,旅游資源組合頗佳,以其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淀和獨具特色的景觀資源成為成縣境內旅游文化的集中展示區域。
雞峰山,史稱雞頭山,俗稱雞山,因“奇峰孤聳,直入云際,狀似雞首”而得名,以“雞峰聳翠”名列成州十景之首,以氣候宜人、林木繁茂、景觀奇特而聞名遐邇。其自然景觀既具北國雄渾偉姿,又兼江南嫵媚秀態;人文景觀既顯漢魏風格,又蘊唐宋遺風。遠自秦漢時起,雞峰山就是帝王將相、名儒顯宦、騷人墨客尋幽覽勝、吟詠抒懷之地。
據史書記載和民間傳說,雞峰山為秦皇祭天的圣地,是雄雞之源,被譽為“中華秦皇第一山”。其核心景區歷來以具有“泰山之雄、黃山之奇、華山之險、峨眉之秀”而名甲隴上:奇峰聳立,橫嶺懸空,占盡一個“雄”字;嵋山各峰壁立千仞,石雞凌空,仙床掛壁,占盡一個“險”字;云海仙山,龍洞飛瀑,紅巖夕照,二字潑墨,占盡一個“奇”字;松青竹翠,林海奔涌,曲徑通幽,占盡一個“秀”字。四季風光,各領風騷:春日,山花爛漫,花團錦簇,萬紫千紅,燦若云霞;盛夏,清晨霧走嵐奔,云海翻涌,山勢瞬息萬變,云海退卻,蒼山如洗,黛色參天;金秋,山果綴枝,紅葉染丹,黃葉流金,色彩絢麗,萬山紅遍,層林盡染;隆冬,松竹映雪,崖壁掛冰,玉宇瓊樓,一派粉妝玉砌的世界。
雞峰山國家森林公園旅游資源品位突出,歷史價值、科學價值、藝術價值極高,具有珍貴、稀少、奇特的生態旅游景觀資源,實屬原生態的旅游理想之地,同時也是旅游觀光、科學考察、探險獵奇、藝術創作的最佳基地。
中國西北第一峽西狹頌風景區

《西狹頌》風景區位于成縣縣城西13公里處的拋沙鎮豐泉村魚竅峽峽谷。
該景區因歷經1800余年仍完好無損地保存有我國“漢三頌”之首的《西狹頌》摩崖石刻群以及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和幽深的峽谷風光而聞名于世。《西狹頌》書法奇絕,畫藝精湛,文圖并茂,珠聯璧合,在漢碑中別具一格,異采獨放,藝術造詣極高。被國際知名學者霍松林教授評為“天下隸書第一”,被中國美術學院教授陳振濂譽為“漢代山林書風的代表”,被日本專家學者稱為“漢隸的正宗”、“漢代摩崖的最高杰作”。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隴東南著名風景區。最近,被旅游策劃專家海洋教授譽為“中國西北第一峽”。
景區內除了有海內馳名的黃龍頌碑、古棧遺址、耿勛表記等著名景點外,還有仿古棧道、仙泉飛瀑、高山流水、珠簾聽雨、平臺賞月和躬身崖、神魚洞、美女坡、老人山、潑墨峰、春秋橋、黃龍潭、三疊泉、西口仿漢牌坊門、廊橋式闕門、保仁寺、天井山鐵索橋、“兩頌”紀念館等20多處自然和人文景觀星羅其間。景區兩岸峭壁如削,折疊對峙,樹木蔥郁,怪石嶙峋,山花爛漫,綠柳成陰,飛鳥爭鳴,瀑凈如練,跌宕多姿,潭清魚肥而自為琴韻,自古即為陜、甘、川三省的著名旅游勝地。
神州第一祠 杜少陵祠風景區

杜少陵祠風景區位于成縣縣城東南3公里處的飛龍峽峽口,世稱杜公祠堂。始建于北宋宣和五年(1123),是我國目前建造最早的一處杜公祠堂,有“行盡秦川路,誰如此一州。天下草堂多,同谷第一家”之美譽。
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十月,詩人杜甫為避“安史之亂”,經秦隴流寓同谷逗留月余,先后創作了《鳳凰臺》、《同谷七歌》、《萬丈潭》等20多首與《三吏》、《三別》相輝映的著名詩篇。之后即取道嘉陵江入蜀。北宋時,由當地秀才趙惟恭捐地、縣令郭惺主事創建了祠堂,每年春、秋兩季祭祀。
草堂自然景區規劃總面積4620畝,其中祠堂建筑群占地15畝,有宋、明、清、民國碑刻十多通。祠堂院內翠柏聳立,鮮花爭妍,清翳幽韻,綠草如毯,引人神往。祠堂外圍更有鳳凰臺、石秀才、八卦石、萬丈潭、玉繩泉、古棧道遺址等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祠堂南側,深山峽谷不可盡視,溪水深潭,白云霧海,樹影參差,飛鳥流泉,風光旖旎,是人們飽覽自然風光、追憶千秋詩圣、品味詩圣美妙詩篇的理想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