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腸癌的患者常通過造口術,讓肛門改道,但改道后的康復治療非常重要。因為康復治療可以有效預防腸梗阻,以及預防和及時發現新發腸癌。
造口術后的康復治療措施很多,按照最終目的分類,主要包括2個,第一,預防腸梗阻的發生;第二,預防和及時發現新發腸癌。
把握3關,預防梗阻
造口術后,出現腸梗阻比較常見。引起腸梗阻的原因有3個:
第一,造口狹窄。如果患者自己的手指通過造口都困難,那么,一旦大便排出造口受限,就可出現腸梗阻。
第二,腫瘤的復發轉移或殘余結腸再生新的腫瘤。這種原因會引起大便習慣的改變,造口處排有血便,病情反復,同時還有消瘦、乏力、腹部隱痛等癥狀。
第三,粘連引起腸梗阻,這是3個原因中最常見的。凡是有腹部手術史,術后都可引起腸粘連,但是粘連不等于梗阻。只有在粘連的基礎上出現誘發因素,如進食過快過飽或大量進食糯米等導致腸內容物通過障礙時,才發生腸梗阻。
那么,為預防腸梗阻,造口術后的康復治療包括對造口定時擴肛,使造口保持一定的通暢度,以利于糞便排出,狹窄嚴重者必要時需行手術治療;定期復查,及時發現,并給予相應治療,以預防結腸腫瘤復發轉移引起腸梗阻;遵循飲食治療原則(平時不要暴飲暴食、飲食清淡忌油膩、忌糯米制品、少食粗纖維食品等,餐后不要劇烈活動),以預防腸粘連引起腸梗阻。
腸鏡檢查,康復治療的一項有力舉措
腸癌造口術后,需要進行腸鏡檢查,根據檢查的情況,決定復查間隔時間。
為什么要行腸鏡檢查?因為大腸癌85%是因腸息肉惡變來的,腸癌手術后,殘留的腸管內還會長息肉,部分息肉會癌變,息肉越大,癌變的可能性大。這時,就需要通過腸鏡檢查及時早期發現息肉。腸鏡檢查中如果發現有息肉,可用高頻電將息肉摘除,息肉標本送病理檢查。病理結果若是腺瘤性息肉,以后需每半年至1年檢查一次腸鏡;如果術后腸鏡復查沒有息肉,早期每1年檢查一次,術后5年后每1~2年檢查一次。
所以,腸癌術后行腸鏡檢查是預防和及時發現新發腸癌行之有效的方法,造口本身并不影響腸鏡檢查。
編輯/李衍 liyan@cpcw.com
>>相關鏈接
當患者出現以下癥狀可考慮腸梗阻:腹痛,疼痛為陣發性,早期比較輕微,后期疼痛難忍;腹脹,全腹脹痛;停止排便排氣,造口處沒有糞便和氣體排出;惡心、嘔吐。出現腹痛、腹脹、造口停止排便排氣時,應立即禁食、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