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服務農業、農村、農民,是我們永恒不變的主題。為了廣大讀者朋友全面、廣泛地了解農經資訊和國內外農經市場信息,促進生產,搞活流通,《農村百事通》根據形勢印發展和讀者09需求,充分發揮不同媒體的網絡優勢,與中央電視臺七頻道《每日農經》欄巨攜手共辦《央視農經》。我們將把《每日農經》欄目每天播出的主要內容選登出來,希望對讀者朋友印生產經營有所幫助。
10月22日
不吃的南瓜 黑龍江省雙鴨山市寶清縣,每年南瓜成熟的時候,農民都會把子早準備好的剝離機開到南瓜地頭現場打干,然后再清洗晾曬。雖然他們種的南瓜外形沒有什么特別,可經過品種改良之后的寶清南瓜,產量和出于率都高于一般的南瓜品種。這種當地專門產子用的南瓜被農民形象地稱作“寶清大白板”南瓜。由于寶清南瓜子色白、板大、皮薄、仁厚、品質好,成了當地加工企業爭相加工的原料。
寶清縣現在是全國唯一的南瓜子生產基地縣,那里土質肥沃,是國家級生態示范縣,氣候和地理條件特別適合種植南瓜,寶清南瓜所產的瓜子在市場上也因此形成了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市場也在逐漸寬廣。(聯系電話:0469-619H672 6192674)
養鵝賺毛錢 皖西白鵝的生長速度很快,3個月就能長到6公斤,出售時根據行情,每只鵝產的羽絨可以讓養殖戶獲利三四十元。而且它適合牧放,既降低了成本,還成就了白鵝的好品質。
皖西白鵝肉絨兼用,目前整個安徽省六安市的存欄量已經達到了1800萬只,特別是當地的羽絨加工業,更成為支柱產業。白鵝的年產值12億元,絨毛就占了近8億元,出口絨量達到全國總量的10%。在固鎮、舒城成為全國羽絨專業市場的同時,白鵝的絨毛經濟產業也使當地的養殖戶年均增收2000元。(聯系電話:13705647538)
10月23日
深山里的盆景 安徽黃山歙縣的賣花漁村有上千年的歷史,那里的人們培植盆景也上千年了,村里一共有206戶人家,家家都有盆景。盆景也給村子帶來了富裕,現在賣花漁村的年人均收入已達到六七千元,
因形取意,固行造景。與以往相比,現在,賣花漁村的村民在制作盆景的時候也看重消費者的需求。(聯系電話:0559-6720006/008)
走出森林的“傻”狍子 抱子全身都是寶,狍茸、血、心、肝、腎、骨、肉等均有補身益壽功能。特別是被稱為“瘦肉之王”的狍子肉,不但味道鮮失,而且還具有滋陰補陽雙重保健功能,總氡基酸含量比牛肉高4.7%,膽固醇比牛肉低33.8%。
由于捕捉難度大,狍子一直被人們視為名貴的山珍野味,從前更是皇家獵苑的主要狩獵動物,2004年狍子被國家列為可以商業性經營利用的野生動物后,人們才開始對它進行人工馴養。經過馴養的狍子雖然和人類近距離接觸,可是他們的肉質卻依舊保持著野生動物的風味。
近來年,我國狍子的人工馴養繁殖技術日益成熟,如今在呼倫貝爾草原上,養狍子已經成了當地農民致富的產業之一。“傻”狍子開始走出森林,成為人們可以消費得起的日常“野味”。(聯系電話:15848001222)
10月24日
遷西板栗價高也受寵 如今糖炒板栗是浙江省杭州市頗具特色的休閑小吃。雖然專賣店星羅棋布,但每個店的生意都不錯。
河北省遷西縣的板果樹歷史較長,它們以純自然的野生狀態生長在燕山深處。雖然產量不是很高,但適宜的土壤、氣候和地質條件造就了遷西板栗獨特的口感和風味。為了保證板栗的品質,遷西的板栗種植戶一般依靠撿拾自然落果進行收獲。
精品碭山酥梨 碭山酥梨是我國四大名梨之一,如今安徽碭山的酥梨種植戶走的是精品路線,碭山酥梨的品質提高了,效益也水漲船高,今年以來,精品碭山酥梨的經濟效益比普通酥梨平均每公斤能多賣0.6~0.8元,極品則價格更高。
目前的精品碭山酥梨按每公斤1.2元計算,667平方米(1畝)產2000公斤,銷售收入可達2400元,收入可比普通酥梨增加300元。(聯系電話:15856201188)
10月25日
“珍稀食用菌”有賺頭 在2003年以前,珍稀食用菌因為生產周期長,栽培技術難度大,所以在市場上的價格是普通食用高的好幾倍,制約了它的銷售。但是隨著食用菌栽培技術的發展、產量的擴大、消費者認知度的增加,珍稀食用菌價格逐漸降到了老百姓能夠接受的程度。
目前我國食用菌牟產量為780萬噸,占世界總產量的65%以上,食用菌市場整體呈現供不應求的情況,尤其是珍稀食用菌,因為受生產技術和生產規模發展的限制,還存在很大的缺口,巨大的市場空間和迅猛的發展勢頭,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企業和農戶參與到珍稀食用菌的生產中來。
一年四季都有蘑菇釆,工廠化種植保障了市場的不空缺,而龍頭企業帶動農戶的種植使產量不斷增加,也讓更多的種植戶嘗到了甜頭。(聯系電話:13051180101 010-80512764)
鴨子下海更賺錢 浙江省象山縣三面環海,擁有豐富的灘涂資源,當地的養殖戶就利用特有的資源養殖麻鴨,正是因為鴨子常在海邊生活,所以養殖戶習慣性地稱它們為海鴨子。在象山縣。海鴨蛋的消費主要還是以咸蛋為主,如今,當地已經擁有了規模化的海鴨蛋加工企業。
10月26日
蟋蟀 山東寧津的蟋蟀在全國是非常有名的,抓蟋蟀、斗蟋蟀在當地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原來一種松散型的民間行為,現在隨著時代的進步、市場的發展,它已經形成了一個比較好的產業鏈。
以前玩蟋蟀是皇親貴族的樂趣,如今玩蟋蟀已經走進了尋常百姓家,成為一種時尚的娛樂活動,而且還帶動了整個蟋蟀產業的發展,帶來了財富。
10月29日
泥鰍也能養 泥鰍可以養肝明目、補腎健腦,所以有著“水中人參”的美譽。因為野生泥鰍資源有限,為了滿足市場需求,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2004年就培育出了人工養殖的泥鰍,它的最大特點就是生長快,半年內長到成品就可以出售了。
當地水質天然,遠離污染,農戶充分利用生態資源,開發池塘養殖33公頃,產量近400噸。養殖過程中利用稻草,泥鰍的糞便又增加了稻田的肥力、稻田種植不用農藥,與泥鰍互利共生,既保護了生態,又節約了成本,667平方米(1畝)可綜合增收五六百元。(聯系電話:13965258111)
后起品牌的市場策略 由于有利的地理條件,江蘇省很多地方盛產大閘蟹,最出名的屬蘇州的陽澄湖,其次還有宿遷的洪澤湖、揚州的寶應湖、泰州的興化等等。
憑借有利的價格優勢,寶應湖的大閘蟹試圖在揚州品牌大閘蟹的銷售市場中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個頭大是寶應湖大閘蟹的一個顯著特點。每年進入秋季,當地2萬多噸的大閘蟹陸續進入市場,那時也正是養殖戶喜獲豐收的時候。(聯系電話:0514-822H26913901452588 13901441505)
10月30日
固城湖的螃蟹暢銷有文章 江蘇固城湖螃蟹是全國第一家國家級生態養殖標準化示范區和有機螃蟹認證生態養殖基地,僅高淳縣全年螃蟹總產量就有上千萬公斤,產值達到近8億元。當地還開發出了“螃蟹綠卡”,它類似于商場的購物消費卡,面值在200~500元,解除了因為保鮮不當和攜帶不便給消費者帶來的后顧之憂。憑卡消費方便快捷,大大拓寬了異地螃蟹的消費量。(聯系電話:13805146878025-57336677)
百變杞柳 安徽省阜南縣黃崗鎮幾乎家家都種杞柳,他們用杞柳做成柳編出售。現在為了能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黃崗的柳編在顏色和樣式上不斷推陳出新。在安徽省的農交會上,柳編也占有一席之地,而且相當受歡迎,很多過往的客商都被一件件精美別致的柳編工藝品所吸引。近年來,柳編工藝品也越來越受到國外市場的歡迎,很多國際知名的公司也都紛紛下了訂單。(聯系電話:0558—6816002)
10月31日
16元1公斤的土豆 青海省互助縣張家溝村盛產土豆,每年土豆收獲的時候,襯里的男女老少都要聚在一起慶豐收,現在當地種植的是一種叫黑美人的黑土豆。黑土豆不光需要細心的照顧,而且667平方米(1畝)地的前期投入需要2000多元,盡管投入高,但它的效益也比普通的土豆高,667平方米平均可收獲1500公斤,收入在2萬元左右。
黑美人土豆是歷時四年培育的一個土豆新品種,無論是北方還是南方都能種植,目前在甘肅青海進行實驗種植。在青海淺山地區,土豆的種植面積達到了18萬公頃,是當地土要的經濟作物。黑土豆為當地的土豆產業增加了一個特色產品。(聯系電話:0931-6114298 2117067 131H048816813659443144)
清水蟹的失與得 安徽安慶的螃蟹養殖,從投放蟹苗起就嚴格把關。667平方米(1畝)投放的蟹苗僅50個左右。雖然單產不高,但是保證了螃蟹的品質,所以價格不低。
俗話說,螃蟹要想養得好,就得先種草。有了水草,養殖螃蟹可以不投餌料、不用藥,只通過水體浮游生物資源自然的修復和再生來滿足螃蟹的生長。另外,安慶的湖泊資源豐富,面積有6萬多公頃,為大湖的生態化養殖模式創造了條件,雖然養殖密度比較低,但是效益確實是高密度養殖的4倍左右。
安慶人沒有過度追求大閘蟹的產量,雖然暫時失去了一個開拓市場的機會,但品質的提升能讓清水大閘蟹產業健康持續地發展,這是他們最大的收獲。(聯系電話:0556-5365262)
11月1日
大品牌的背后 近幾年陽澄湖大閘蟹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名優品牌,為了維護自己的品牌形象,當地政府和行業協會不斷推出新的舉措,比如給大閘蟹帶防偽標記、發放產地追溯卡等等。
其中減少圍網面積是為了更好地保護陽澄湖的水質,提高大閘蟹的質量,讓陽澄湖大閘蟹這塊品牌更響。陽澄湖大閘蟹在市場上有著蟹中之王的美譽,之所以得到大家的認可,除了陽澄湖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大閘蟹優良的品質,重要的還是品牌效應,而在品牌的背后,養殖戶當然也是增收致富。(聯系電話:13701579299)
同是油棗緣何三個價 陜西榆林佳縣所產的油車皮薄肉厚,含糖量達75.2%,含酸1.2%,適宜干制,而產自泥河溝的油棗在完全成熟后可以拉出長絲,被稱為金絲大奉。泥河溝村有古油棗樹2.4公頃,其中樹齡最小的也有百早以上。據考證,中華紅棗的發源地就在黃河流域,這片古棗國被稱為棗樹活化石,因而該園內的棗子賣到了200元1公斤。無論是普通棗還是有機棗,都是古棗樹的子孫,不同的栽培方式,使佳縣油棗拉開了檔次、目前,佳縣年產紅棗4000多萬公斤,已經滿足了不同消費群體的需要。(聯系電話:13309129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