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中秋節前夕,在江蘇農墾臨海農場稻田里長大的“生態”鴨被客商們搶購,貼著無公害標志進入大中城市的超市。
素有“稻香村”之譽的臨海農場瀕臨廣袤的灘涂,林木成網,溝渠縱橫,鳥語花香。稻鴨共作種養模式的實行成就了這里成為全國無公害稻米的生產基地,秧苗活棵分蘗時,農工們即按667平方米(1畝)養一只鴨的比例,放入10日齡經馴化過的雛鴨。經過科學的野生放養,稻子拔節孕穗時,一只只膘肥體壯的鴨子就可上市了。
臨海農場發展稻鴨共作模式已有10多個年頭,農上們最初養幾只鴨子在稻田里,只為賺一點油鹽醬醋錢,沒想到稻子因此成為無公害稻米。放入秧田的鴨子在秧行中穿行,猶如給秧苗安上抓癢撓背的耙子,既提高了土壤中耕渾水的活力,又促進秧苗生長和分蘗,雛鴨則依靠稻田里害蟲幼體和雜草為食源,起到了除草滅蟲的作用,鴨的糞便及殘餌又成了水稻的有機肥料,不但減少了氮肥的使用量,還減少了化學農藥的使用量,生產出的稻米全部達到無公害的標準。“稻鴨共作”生態種養模式實施推廣后,稻米整體品質明顯上揚。銷售一路看漲,供不府求。“生態養殖”的臨海無公害鴨子更是成了搶手貨,一只2.5公斤重的鴨子賣到50元。(江蘇 王東波)
快餐小店有新招:用商場優惠券抵餐費
有家入駐某商場的快餐小店,由于競爭對手較多,生意一直不太好。有一天,老板無意間聽到就餐的顧客在發牢騷:這么多商場優惠券根本使用不了,不用就浪費了,可是用了又只能買一些用處不大的商品,這可怎么辦呢?
于是他找到了商場的經理,提出希望與商場合作,即顧客拿著商場的優惠券可以按一定比例抵餐費,然后自己再拿著優惠券來商場兌換現金。這樣可以一舉兩得,自己的快餐店可以迎來更多的客源,而商場也可以兌換出更多的優惠券。
采用這一辦法后,該快餐店的生意一下子就出現了好轉。這種促銷活動持續了2個月時,小店的贏利水平就比以前提高4倍左右。(廣東 高晨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