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91年1月16日凌晨,中國第三大島——崇明島發生了一起令人震驚的飛碟近距離遭遇事件。這一事件的發生使得民風純樸的島民,頓時陷入到對傳聞中的飛碟和外星人的恐慌之中。
公交司機,遭遇飛碟
1991年1月16日凌晨5時50分,在崇明堡鎮附近的豎河公路上行駛的一輛公共汽車內,駕駛員突然看見前方低空有一旋轉著的發光飛行物向他逼近。
他大吃一驚,驚叫著加大油門沖了過去,將發光飛行物拋在后面。
與此同時,除了一名乘客自述看見外,聞聲而去的售票員和公共汽車上的大多數乘客卻什么也沒有看見。
當時,滬人正處于對UFO之類的奇異現象大開眼界的萌芽期,所以第二天的《解放日報》立即發表了主標題為《昨日凌晨崇明出現不明飛行物》、副標題為《目擊者稱:形似飛碟,通體透明發光》的新聞報道——
昨天凌晨5時50分,崇明公交公司堡鎮中心站駕駛員黃敏和一乘客目睹了不明飛行物的奇觀。
當時黃敏駕車從堡鎮行駛到豎河鄉電影院以東約150米處,天色仍然很暗,啟明星高照。 突然,他發現西北方向約1500米高空有個白色亮點,快速向東南方向飛來,并逐漸增大、下降。
僅5秒的時間,飛行物就飛到離黃敏汽車右前方約60米處,離地面70余米高度停下了,并垂直向地面投下一束橘黃色強光,光柱直徑約有10米,照得地上的一棵水杉和旁邊的青菜、雜草如同白晝一樣清晰。
黃敏被這意外的情景驚呆了,原來車速就很慢,這時幾乎停了下來。他馬上想到這就是人們傳說中的飛碟,心里有些害怕。
坐在他右邊的一位約50歲的男乘客大聲驚呼:“看!這么亮,是什么光?”
接著,飛碟很快上升:向東南方向飛去,光點越來越小,直至消失。
黃敏說,這個飛碟呈扁圓形,底部平,直徑約10米,厚度約7米;通體發光,光澤白中帶黃,看上去好像由幾十塊透明體組成;從發現到消失,歷時約20秒,停在空中約5秒,說是“停”,卻仍在不斷旋轉。
目擊飛碟,孰是孰非
這起奇特的事件幾乎達到了“類第三類接觸”的程度:當地人一直未從恐慌中清醒過來,因為他們聽到了一個使他們恐慌的傳說:飛碟是來抓人的,抓走的人一去不復返。
打破這個傳說的要訣是尋找事實真相,尋找事實真相的根本是等待奇景的重現。只有科學研究的結果才可以駁斥謠傳。
因此,筆者立即會同中國U-FO研究會華東地區目擊報告部、上海UFO研究會的同仁組成調查小組趕到現場勘察,并在掌握了第一手資料的前提下做出判斷,目擊者極有可能未看到真正的飛碟。
當然有關這一事件的判明,需要有多方的旁證。尋找目擊證人是我們工作的第一步。
事實上,當時在公共汽車上共有11人,而從頭到尾目擊U-FO的只有駕駛員黃敏和一個至今尋找不到的乘客。另一個聞“飛碟”呼聲而立即探出窗外張望的售票員秦桂芳卻沒有看見任何發光的飛行物體。
調查小組在同一輛公交汽車的車廂內測得:駕駛員的前窗視野仰角在100以上,右窗為5°,第二扇窗為10°左右。實地測得:房屋的高度為11米,飛行物體的高度(目擊者稱是房屋的1.5倍)為16.5米,而飛行物體的飛行線路為右前方一右方。因此,駕駛員能夠看到,而視野不受限制的售票員卻未看見,豈非咄咄怪事。
再者,飛行物曾向地面噴射光束,如果按照目擊者的敘述(允許存在誤差)只能照射到三層樓房,而無法照射到水杉樹,兩者相距28米之遙;如果能照射到水杉樹,那么離開車輛48米的耀眼光束,應該是任何人都可以感受到的,更何況頭在窗外的售票員。
遭遇飛碟,真相大白
從上述的事實分析可知,駕駛者未看到飛碟已是確鑿無疑,那么,他看到的究竟是什么物體呢?
我們在實地考察中發現,接近公路的左側有一排平房,經詢問一般在5時30分到6時開燈,而公路右側的菜田上方則裝有高壓鈉燈(路燈)。當路燈、車燈、路旁的屋燈,交合成燈網時,一切迎刃而解:這是在特定條件下,目擊者對幾組燈光綜合反映在駕駛室玻璃上的燈光影像的誤認。
當時的情況應該是這樣的,目擊者首先看到的是右前窗玻璃上的亮點,其實為右前方路旁的發光路燈。因為車輛在運行,所以有飛行物(其實是路燈)越“飛”越近的感覺,這同晚上走路有月亮跟著一起走的感覺一樣。
其后,左邊的光源映射到漆黑的車廂內,并投影到車窗上,正應驗了目擊者“飛碟有一格格窗”的說法。同樣由于車輛的運行,使得“一格格窗”在移動,好像“在不停地旋轉”。
至于目擊者看到的“一束橘黃色強光”也可以解釋。原先的路燈被公共汽車上的大光燈的強光遮掩,無法分辨,然后一旦脫離強光燈的光源,路燈光便立即顯示出來,它的顏色核查后正是橘黃色。
由于上述情況是在10余秒、20余米的路段內瞬間發生,所以極可能出現誤認。
媒體公布,司機認可
調查小組的科學分析和判斷不僅得到了當事人的認可,也獲得了報道此事的媒體的首肯。1991年2月20日《解放日報》以《科研部門在崇明調查得出結論:“1·16”不明飛行物與飛碟無關》為題發表了調查小組的結論——
1月16日凌晨崇明上空出現的“不明飛行物”,經有關科研部門調查分析,認為與飛碟無關。兩位目擊者看到的是由幾組燈光(車窗玻璃和反光鏡)綜合反映在汽車駕駛室窗玻璃上的產物。
1月17日本報刊出有關報道后,由中國UFO研究會所屬全國資料中心、華東地區目擊報告部、上海UFO研究會和不明事物研究室上海分室四個部門組成的聯合調查小組,立即去崇明豎河鄉實地調查。
在目擊地點,根據目擊人提供的“不明飛行物”出現的軌跡做了測量和照相,走訪了周圍群眾。最近,調查小組通過對測量到的數據的計算及分析,得出了上述結論。
需要說明的是,事實上,我們當時就認為,而且事后再次趕到事發地驗證,發現只要條件符合,類似情況經常會發生。
筆者在采訪中獲悉,十天之后的同一時刻,目擊者在同一地段,再度目擊了一個飛行物從車的右前方飛至右后方。他當即停車觀察,卻未發現任何異常物體。其實,目擊者看到的也是路燈,兩者的原理是一樣的。
更重要的一個因素是,目擊者事先接觸過UFO方面的材料,感覺上就有了先入為主的印象,這就是第三大島“飛碟近遇”事件的真相。